《將進(jìn)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前言】 唐代 陳王昔時宴平樂:陳王,指三國時魏詩人 徑須:只管。 五花馬,千金裘:五花馬,指名貴的馬。千金裘,名貴的皮衣。 將出:拿出。 萬古愁:綿綿不盡的愁。 【譯文】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fā), 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yīng)當(dāng)縱情歡樂, 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都來側(cè)耳傾聽: 鐘鳴饌(zhu n)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長駐醉鄉(xiāng)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dāng)年宴設(shè)平樂觀你可知道, 斗酒萬千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 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 統(tǒng)統(tǒng)用來換美酒, 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鑒賞】 《將進(jìn)酒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xué),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qiáng)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了自己的憤激情緒。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詩篇開頭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氣勢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此時在潁陽山,距離黃河不遠(yuǎn),登高縱目,所以借黃河來起興。黃河源遠(yuǎn)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景象之壯闊,并不是肉眼可見,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中帶有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說出自己感傷生命短暫而人一下就會變老,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顯現(xiàn)出一種對鏡自照手撫兩鬢、卻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