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是秦始皇和兒子胡亥的離宮,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宏偉建筑。它的遺址在西安市西郊15公里處的阿房宮村附近。秦始皇建都咸陽后,感到那里人口眾多,宮殿狹小,于公元前212年動員數十萬民工,在渭河南岸的上林苑營造阿房宮。據《史記》載:"前殿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二川(涇河、渭河)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由此不難想象,當年阿房宮之宏大和豪華,皇室生活之奢侈。西楚霸王項羽入關以后,一把火將阿房宮燒毀。2000千年過去了,在原址的廢墟上,有兩處顯著的建筑遺址。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片夯土臺基,高20米、周長3l米,這是當時宮殿建筑的房基,當地人叫始皇上天臺。在阿房村西南的巨家莊,還有一個長方形臺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群眾叫镅塢嶺。深入挖掘,當年的火焚遺痕依稀可見。 "阿房"一詞的意思,唐代顏師古考證說:"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按秦人的口音"阿房"是"那個地方"的意思。當時宮殿沒有全部完工,阿房為近旁之意,所以只是個暫時的名稱 |
|
來自: 老劉tdrhg > 《12、公園/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