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由于心臟興奮波的發(fā)放紊亂或傳導受阻,使心跳失去正常節(jié)律性,稱為心律失常。常見心律失常有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停搏、早搏、陣發(fā)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及房室傳導阻滯等。其臨床表現(xiàn):竇性心動過速(竇速)除心悸、不安外,無其它癥狀,體征則從心率增快在每分鐘心率l00次/分-140次/分之間;竇性心動過緩(竇緩),心室率每分鐘多為45-60次,也可低于40次,當心室率過慢時,常有疲乏、頭暈、心悸、氣促、胸悶、胸痛、心力衰竭和低血壓等;竇性律不齊,可有頭暈、心悸等;竇性停搏時間較長可有昏厥;早搏病人常有心臟“突、突”地跳出胸腔的心慌感或心臟停跳的感覺,脈搏則有間斷的缺如,脈搏次數(shù)少于心跳;陣發(fā)性心動過速是陣發(fā)性發(fā)作,突然發(fā)作,突然消失,可反復發(fā)作,發(fā)作時心跳每分鐘可達150-220次,可有心悸,心前區(qū)不適,眩暈,發(fā)作時間可持續(xù)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甚至數(shù)天;心房顫動可有心跳不規(guī)則、脈搏快慢強弱不一,次數(shù)少于心跳;房室傳導阻滯可有心跳脫漏、心率變慢或心跳暫停,甚至每分鐘心跳僅有20-40次,出現(xiàn)昏厥、抽搐。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神經(jīng)功能性的,主要是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心律的影響,如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迷走神經(jīng)張力減低或過高,但更多的病因是由于各種心臟病、心肌灸、大量失血、休克、藥物中毒、電解質(zhì)紊亂以及內(nèi)分泌疾病等引起的心肌損害,使心肌缺血以及供給傳導系統(tǒng)營養(yǎng)的血管發(fā)生病變而產(chǎn)生的。 本病的診斷依據(jù),除一些典型癥狀、體征外,心電圖的診斷很重要。必要時可用24小時乃至48小時的心電監(jiān)護儀加以診斷。 本病的治療是根據(jù)心律失常的類型和病因及其所引起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與癥狀的輕重及其潛在的危害性而各有不同。輕者無需特殊治療,嚴重者則需緊急處理。對抗異位心律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抗異位心律的藥物治療、電除顫、電轉(zhuǎn)復與電起搏等電療法,以及刺激迷走神經(jīng)的各種操作法。同時應盡量采取適當措施以控制原發(fā)疾病和發(fā)病因素。 中醫(yī)學中沒有心律失常的病名。但與心律失常臨床表現(xiàn)類似的癥狀在中醫(yī)古代文獻中描述甚多且早,如“心悸”、“怔忡”、“昏厥”、“虛勞”等病證中都有記載。心律失常中所出現(xiàn)的脈象,多為中醫(yī)學中的結(jié)脈、代脈、促脈、疾脈、遲脈、數(shù)脈。心主血脈,藏神,其華在面。心氣弱虛,心血失養(yǎng),神不守舍而見心悸怔 1.[處方名稱]調(diào)心湯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清營,鎮(zhèn)心安神。主治各種早搏。 [處方組成]丹參15-30克、紫石英20-30克、黨參15-30克、生地15-30克、麥冬10-15克、川芎10-15克、炙甘草9克、連翹lO克、桂枝3-6克。癥狀重或開始時,每日1.5劑,水煎服;減輕后每日1劑,恢復期每2日1劑。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各種早搏18例,治愈16例,有效1例,無效1例。 [處方來源]薛中理。 [處方備注]方中桂枝用量獨輕,借其通陽之性,更有助氣陰恢復;紫石英性味甘溫無毒,能鎮(zhèn)心安神,降逆氣,暖子宮,補心氣不足,可治虛勞驚悸、心腹痛、咳逆上氣 2.[處方名稱]早搏停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化濕,補氣活血。主治各種早搏。 [處方組成]常山3-12克、苦參15-30克、姜半夏9克、茵陳15克、瓜蔞皮9-15克、虎杖9-15克、丹參9-30克、炙黃芪9-30克、炙甘草9-30克。常山、苦參需從小劑量用起,每劑2煎,取汁兌勻,分2次服。凡早搏在每分鐘10次以上者,每日2劑;早搏在每分鐘6-10次者,每日1.5劑,每分鐘5次以下者,每日1劑。 [辨證加減]心衰明顯者加熟附片、黨參、枳殼;胸痛較劇者加姜黃、川芎、檀香;血壓過高者加珍珠母、苦丁茶、粉干葛;心率高于每分鐘130次者,加遠志、蓮肉、生大黃;心率慢于每分鐘50次者,加麻黃、桂枝、白芍。 [療程療效]治療各型心律失常91例,顯效57例,有效26例,無效8例。 [處方來源]廣東省廣州中醫(yī)學院張笑平。 [處方備注]方中甘草用量在9-30克,其劑量甚大。若欲倚甘草為君而達益氣、補中、瀉火、解毒之功,則必須重用,方能速效。用后遇有面腫脘悶納呆者,則又宜及時減量。常山、苦參、茵陳皆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早搏。研究表明虎杖的藥理作用,具有抗病毒功能。綜觀本方,以病毒性心臟病的早搏最為合適。 3.[處方名稱]陰陽調(diào)和湯 [功能主治]功能調(diào)和陰陽氣血。主治各種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熟地15克、肉桂3克、麻黃5克、鹿角膠10克(可以鹿角片或鹿角粉、鹿角霜代用)、白芥子10克、炮姜炭5克、生甘草10克。每日1劑,分2次煎,每煎又分2-3次服完。 [辨證加減]口干、口苦粘、舌苔黃膩舌質(zhì)紅、舌尖起刺而溲赤、心中熱者,加黃連、山豆根;寐中不寧、心悸易發(fā)者加淮小麥、琥珀、龍骨、牡蠣;口渴喜飲、易汗、舌紅脈細數(shù)者加生地、麥冬、阿膠、五味子、柏子仁等;畏寒肢冷、脈沉緩者加附子、紫石英、赤石脂;氣短、面色少華、舌淡脈弱者加黨參、黃芪、當歸;胸悶痛者加薤白、瓜蔞皮、郁金、茶樹根;舌邊有瘀斑或舌質(zhì)紫暗而胸部劇痛如刺者加桃仁、失笑散;泛惡或有咯吐粘痰、胸脘悶脹、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者加竹瀝半夏、石菖蒲、菌陳等。 [療程療效]治療由冠心、風心、肺心、心肌炎等所致的心律失常者33例,其中自覺癥狀消失、脈診與聽診改善者30例,余3例因未堅持服藥而作無效,心電圖恢復明顯。 [處方來源]上海中醫(yī)學院附屬岳陽醫(yī)院何立人。 [處方備注]方中熟地能安五臟,和血脈、養(yǎng)心神;鹿角膠填精補髓,助熟地養(yǎng)血,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本藥對節(jié)律不齊的心臟可使節(jié)律恢復正常;麻黃走心經(jīng),興奮心臟,加快心率,增加心搏(心率較快者禁用麻黃根),取其興奮高位起搏點的可能,以整體著手,心腎并治,心脾共調(diào) 4.[處方名稱]新福壽方 [功能主治]功能強心復律。主治房性和室性早搏。 [處方組成]福壽草分離提取新福甙總甙,制成片劑,每片1毫克,每日2次,1-2周為1療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心律失常31例,采用動態(tài)心電圖進行觀察24例,單用本方有效12-24例,治療前后早搏平均數(shù)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有非常顯著的差異,治療前室性心律失常分類屬L4者為6/12例,L3者4/12例,L2者2/12例,治療后轉(zhuǎn)L0者8/12例,L1者4/12例,治療前有2例兼房性心律失常屬K2,治療后轉(zhuǎn)變?yōu)镵0。心肌炎后遺癥23例中,單用本方有效者17例,無效者6例。 [處方來源]上海市仁濟醫(yī)院陳曙霞等。 [處方備注]本方對心肌炎后遺癥引起的早搏效果明顯。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效果不顯;對心率快的心律失常用之較宜,心律偏慢者選用時宜謹慎 5.[處方名稱]甘草澤瀉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生血,健脾胃、利水濕。主治室性早搏。 [處方組成]生甘草30克、炙甘草30克、澤瀉30克。水煎服。有兼證(煩躁有汗,自覺寒熱無常,失眠等證)者,先投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再服本方。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室性早搏23例,均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用藥3至12劑,平均6劑。 [處方來源]北京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于天星。 [處方備注]本方以甘草為君,益氣生血為宗旨。甘草性味甘平,入心肺脾胃,通行十二經(jīng)。生甘草氣較清,入心肺,善補肺之氣,補益宗氣之源;炙甘草性溫氣厚,更補脾胃之氣,以充氣血生化之源,氣血相依,相互為用,氣旺生血,血充化氣,益氣亦寓養(yǎng)血之功。陶弘景《本經(jīng)別錄》中又云甘草具有“通經(jīng)絡,利氣血”之能,因此甘草生炙并用,量重力專而宏,能使宗氣健旺,心血充盈,血脈通利,以圖復脈之本。甘草量輕則功單力薄,難堪益氣生血重任,但用量過重,又有滯留體液之弊,而澤瀉為淡滲利水之穩(wěn)妥佳品,佐甘草正可揚其長而避其短,補其偏而救其弊,三藥相合,勢如三足之鼎,缺一不可,相得益彰,補而不滯。本方三味,等量重用,切勿減量 6.[處方名稱]青苦茶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解毒,養(yǎng)陰復律。主治病毒性心肌炎的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生地15克、桂枝6-12克、麥冬15克、甘草6克、丹參15克、黃芪15克、大青葉15克、苦參15克、茶樹根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邪毒鴟張者去桂枝、黃芪,加蒲公英15克、地丁草15克;口腔潰瘍者加野薔蔽根15-30克;由陰虛轉(zhuǎn)而氣虛重者,去大青葉,加黨參12克,加重桂枝。 [療程療效]治療數(shù)十例病毒性心肌炎的心律失常,皆為有效。 [處方來源]上海市岳陽醫(yī)院朱錫祺。 [處方備注]本方生地劑量可再加重。急性期患者或病邪未清徹、病程在半年以內(nèi)者用本方尤宜。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7.[處方名稱]四參復脈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養(yǎng)心,活血復脈。主治冠心病頻發(fā)性室性早搏。 [處方組成]生曬參2-5克(或黨參15克)、參三七(沖服)2-5克、丹參20-40克、苦參20-40克、麥冬12-15克、五味子12-15克、生地12-15克,當歸12-15克、瓜蔞12-15克、茯苓12-15克、甘草6-12克,水煎服。服湯劑至早搏消失或基本消失后,以原方為主,研為細末,裝入空心膠囊中,每次服3-5粒,每日3次,連服1-2個月鞏固療效。 [辨證加減]氣血兩虛者加紫河車粉或胎盤糖衣片;心陰虧損型去方中人參,用生曬參或白糖參3克,另加玉竹、鹿角膠;心陽不足型加桂枝、制附子或鹿茸精;心血瘀滯型加川芎、赤芍、紅花或血竭;痰濁阻塞型方中瓜蔞用30克,另加薤白、菖蒲;伴高血脂癥者加生山楂30克、澤瀉20克;伴高血壓者加鉤藤、菊花;伴糖尿病者加黃芪30-90克、玄參20-30克、葛根20-30克;伴慢性心衰者除加大生曬參、生地、茯苓劑量外,另加桂枝、北五加皮或鹿茸精;失眠者加炒棗仁、甘松。 [療程療效]治療冠心病頻發(fā)性室性早搏39例,顯效20例,占總數(shù)的51.3%。 [處方來源]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蔣森。 [處方備注]本方中丹參、參三七、當歸、瓜蔞、人參等均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丹參、苦參、當歸等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因此療效較好。 8.[處方名稱]夏氏早搏方 [功能主治](1)方功能活血寬胸,滋陰養(yǎng)心;主治心脈瘀阻、心陰虧損之早搏。(2)方功能補氣養(yǎng)血,寧心安神;主治氣血不足、心神不寧之早搏。 [處方組成](1)丹參15克、川芎15克、葛根15克、玄參15克、麥冬15克、玉竹15克、心樂丸(吞)9克,水煎服。(2)當歸12克、黨參12克、麥冬9克、五味子4.5克,淮小麥30克、大棗5枚、炙甘草9克、朱茯神9克、朱遠志4.5克、磁朱丸(吞)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早搏31例,其中心脈瘀阻、心陰虧損之早搏23例,顯效7例,有效9例,無效7例;氣血不足、心神不寧之早搏8例,顯效5例,有效3例。 [處方來源]上海市瑞金醫(yī)院夏翔。 [處方備注](1)方以活血化瘀通絡和滋陰養(yǎng)心相伍,另以心樂丸(紅花、五靈脂、郁金、冰片、檀香、降香、砂仁、桂枝、木香、蓽拔,煉蜜為丸)加強治血寬胸的功效,對由冠心、風心、心肌炎所引起的早搏療效較佳。(2)方益氣養(yǎng)陰安神,其安神作用較佳,主要可能有鎮(zhèn)靜神經(jīng)中樞的作用,用于迷走神經(jīng)功能亢進的功能早搏病人療效較好。此外,本方對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也有較好的效果。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9.[處方名稱]升率湯 [功能主治]功能補氣溫陽,通脈強心。主治緩慢性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麻黃10克、附子(先煎)20克、細辛5克、紅參20克、丹參25克、麥冬15克、當歸15克、郁金12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50例,治療5周后,心率均有明顯上升。 [處方來源]鄧德明等。 [處方備注]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附子分離出的去甲烏頭堿具有與異丙腎上腺素相似的作用,有明顯縮短希氏束電圖A-H間期作用 10.[處方名稱]養(yǎng)陰寧心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養(yǎng)陰,潛陽安神。主治心動過速屬氣陰兩虛者。 [處方組成]太子參30克、麥冬14克、玉竹10克、花粉15克、生甘草10克、桂圓肉15克、仙鶴草30克、臥蛋草3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氣虛不甚者可去太子參,改用沙參;頭暈甚加白蒺藜10克;胸悶便秘加瓜蔞30克:虛火者加玄參15克;煩躁加酒芩10克、竹葉5克或蓮子心4克;寐差加首烏藤30克。 [療程療效]治療1例甲亢心動過速患者,服本方1月,心功過速癥狀未再發(fā)。 [處方來源]北京第二醫(yī)學院中醫(yī)系蘇慶英。 [處方備注]蘇氏認為本病病理在于“陽擾陰虛”,治以益氣養(yǎng)陰、潛陽安神之法。仙鶴草涼血強心,調(diào)整心律,具有清補作用,疏而不滯,臥蛋草清熱解毒,散血止血:桂圓肉養(yǎng)心安神,補血養(yǎng)脾,三味相配,治心動過速,是北京名醫(yī)施今墨之經(jīng)驗用藥。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1.[處方名稱]調(diào)律丸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養(yǎng)血清心。主治由冠心、風心、風濕活動期、心肌炎及后遺癥所致的各種房性、室性、交界性早搏。 [處方組成]紅花、苦參、炙甘草,以1:1:0.6的比例制成浸膏丸,每丸重0.5克。每次3丸,每日3次。4周為1療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各種心律失常45例,顯效15例,有效18例,無效12例。 [處方來源]洪秀芳等。 [處方備注]紅花可入心經(jīng),善通利經(jīng)脈,為血中氣藥,能瀉能補,全在劑量上的變化與掌握。用9-12克,則使血走散,與其行導而活血之力;用1.5-2.5克,則疏散肝氣,乃其調(diào)暢氣血之能;若只用1克,則解散心經(jīng)邪火,令血脈調(diào)和,此其滋養(yǎng)而生血之功,不可不知。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2.[處方名稱]二參麥冬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養(yǎng)心寧神。主治各種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炙黃芪12克,丹參12克、黨參10克、桂枝10克、麥門冬10克、當歸10克、炙甘草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失眠者加棗仁、茯苓、夜交藤或琥珀屑;胸悶心絞痛者加雞血藤、葛根、紅花、瓜蔞;心動過速者加生滋石、生龍骨、生牡蠣;心動過緩者加附子、于姜或鹿角膠;心功能不全者加附子;外邪未清者加獲苔、銀花、連翹、板藍根。 [療程療效]治療房性早搏30例,顯效6例,有效8例,有效時間為7天至4個月。 [處方來源]上海中醫(yī)學院附屬曙光醫(yī)院胡婉英等。 [處方備注]據(jù)供方者臨床觀察,本方對房性早搏或房性早搏伴陣發(fā)性短陣性房速的療效最佳,有效率達94.9%,室性早搏有效率達75%,而對各種傳導阻滯無效。本方在益氣養(yǎng)心的同時,取桂枝以和營通絡,是按照“損其心者,和其營衛(wèi)”的治則而組合。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3.[處方名稱]早搏方 [功能主治]功能寬胸降脂,活血安神。主治各型早搏。 [處方組成]葛根60克、瓜蔞30克、廣郁金15克、澤蘭15克、靈磁石(先煎)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劉寄奴9克、當歸9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服藥期間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藥物。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早搏199例,顯效54例(27.13%),有效128例(64.32%),無效17例(8.25%),總有效率91.45%。本方對不同疾病所致早搏,有效率分別為: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所致者有效率88%,高血壓所致者有效率92%,冠心病所致者有效率90.70%,心肌炎所致者有效率95%。本方能縮短心肌炎療程,改善冠心病缺血性心電圖。 [處方來源]李敬芝等 14.[處方名稱]苦茵煎 [功能主治]功能清火泄熱,益氣活血,安神化痰。主治室性早搏。 [處方組成]苦參30克、茵陳25克、黃芪20克、山楂20克、桑寄生10克、半夏10克、丹參30克、炒棗仁15克、川芎2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痰濕阻滯者加陳皮15克、枳殼10克、竹茹15克;氣滯血瘀者加郁金10克、紅花15克、桃仁20克;煩躁失眠多夢者加夜交藤40克、知母15克、朱砂1.2克;高血壓者加葛根15克、鉤藤12克。 [療程療效]治療室性早搏403例,室性早搏消失141例,占34.9%;顯著有效124例,占30.7%;有效90例,占22.4%;無效39例,占9.7%;惡化9例,占2.3%。 [處方來源]李桂君等。 [處方備注]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病機是“以虛為本,兼見痰瘀”。方中苦參入心,專治心經(jīng)之火,與黃連功用相近。然茵陳一味,有報道在肝炎病人服用過程中,出現(xiàn)心律紊亂及阿斯氏綜合征的嚴重反應,需慎用。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5.[處方名稱]苦參雙草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心瀉火.主治心律不齊。 [處方組成]苦參30克、炙甘草3-6克、益母草9-13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心律失常54例,近期療效觀察。顯效ll例,好轉(zhuǎn)25例,總有效率66.7%。 [處方來源]全國中醫(yī)研究班姜靜嫻等。 [處方備注]據(jù)供方者云,本方服后除少數(shù)病人有胃腸道反應外,末見其它不良反應??鄥⑴R床應用頗多,對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搏更為適宜。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6.[處方名稱]抗早搏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心化痰。主治頻發(fā)性早搏。 [處方組成]酒炒常山6-12克、姜半夏9克、苦參15-30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凡早搏在10次/分以上,每日2劑;早搏原在或降至10次/分以下者,每日1劑。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早搏23例,顯效16例,有效6例,無效1例。 [處方來源]廣東省廣州中醫(yī)學院張笑平。 [處方備注]常山有奎尼丁樣作用;苦參具β多受體阻滯劑樣作用。本方宜于病毒性心肌炎類的早搏 17.[處方名稱]參芪麥母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活血。主治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黨參15克、黃芪15-30克、丹參15克、益母草30克、麥冬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陰虛者去黨參、黃芪,加太子參15-30克;陽虛者加附塊10克、仙靈脾12克;心悸甚者加柏子仁12克、磁石30克;胸痛者加紅花12克、王不留行12克;胸悶者加紫苑9克、郁金9克、旋覆花9克。 [療程療效]臨床應用多例,均有效。 [處方來源]上海市岳陽醫(yī)院朱錫祺。 [處方備注]本方中紫苑專入肺經(jīng),能宣開肺氣而改善心臟供血;王不留行善入血分,通行血脈,走而不守,止痛效佳。本方適用于以氣虛血滯為主要表現(xiàn)者。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8.[處方名稱]參附萬年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溫陽,強心利尿。主治心房纖維顫動。 [處方組成]黨參12克、淡附片9克、枳實9克、桂枝9克、炙甘草9克、淮小麥30克、龍齒18克、珍珠母30克、柏子仁9克,酸棗仁9克、白邊萬年青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房顫數(shù)例,均轉(zhuǎn)為竇性。但勞累后易復發(fā),故在心律轉(zhuǎn)為正常后,仍須繼續(xù)服藥一段時間。復發(fā)者再用仍有效。一般服藥在1個月內(nèi)即見效。若無效則停用。 [處方來源]上海市中山醫(yī)院陳澤霖。 [處方備注]方中萬年青有強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對室性陣發(fā)性心動過速、室性或房性早搏皆可應用,應用時必須嚴格掌握劑量,嚴密觀察病情,以策安全。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9.[處方名稱]芪桂參麥飲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養(yǎng)陰,溫陽通心。主治功能性竇性心動過速。 [處方組成]黃芪15克、肉桂(或桂枝)3克(后下)、人參5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每劑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服藥期間忌辛辣香燥之品。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54例,痊愈46例(占85.1%),好轉(zhuǎn)5例(占9.3%),無效3例(占5.6%)。 [處方來源]彭元成。 [處方備注]心悸不寧,口干脈數(shù),舌質(zhì)淡或紅,在激動或驚嚇之后好發(fā)者選用本方較宜。本方劑量由編者所擬 20.[處方名稱]生脈定律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通脈,涼血養(yǎng)心。主治快速性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太子參30克、川芎15克、丹皮10克、赤芍25克、麥冬25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兼氣郁者加郁金或香附、沒藥;神魂不寧者加棗仁、炙遠志、生龍骨、生牡蠣;兼脾虛濕重者加山藥、茯苓、澤瀉;外感風寒者加荊芥、防風、羌活、獨活、薄荷;兼痰濕加陳皮、半夏、菖蒲;出現(xiàn)代脈加生黃芪或人參;見澀脈加阿膠、生地、玄參。 [療程療效]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20例,顯效14例,有效5例,無效1例。治療過程中,均末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亦未見病情惡化。 [處方來源]魏執(zhí)真等。 [處方備注]本方對冠心病之心動過速尤為相宜 21.[處方名稱]穩(wěn)心靈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復脈寧神。主治各種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黨參30克、黃精30克、纈草15克、琥珀粉1克、三七末1克,研末,每次18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各種心律失常45例,顯效16例,有效2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 [處方來源]周小萍。 [處方備注]方中纈草,異名甘松,有安神鎮(zhèn)靜、驅(qū)風解痙、生肌止血的功效。根據(jù)實驗研究證明,甘松的不同制劑(氯仿、水、蒸餾提取物)對烏頭堿、哇巴因等所誘發(fā)的心律失常動物模型均能快速而有效地予以對抗,以本品預防投藥,尚能抑制致顫藥物誘發(fā)心律失常 22.[處方名稱]??┝胀?BR> [功能主治]功能清心和脾。主治室性與房性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從常山中提取常咯琳,制成丸劑,每丸重0.2克。每次1丸,每日3-4次。頑固病例每次2丸。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心律失常7例,其中2例多發(fā)性室性早搏伴陣發(fā)性心動過速,用藥后室性快速節(jié)律消失,恢復正常竇性節(jié)律;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多發(fā)性室性早搏,用藥后室性早搏也立即消失;1例室性早搏伴房性早期,用藥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完全消失;另1例多發(fā)性室性早搏無效;1例房性心動過速,治療前每日發(fā)作2至3次,藥后癥匿;l例房顫用藥糾正無效,但作為電擊前準備藥,當電擊恢復竇性節(jié)律后本藥鞏固有效。 [處方來源]黑龍江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內(nèi)科。 [處方備注]??┝漳茱@著抑制室性及房性異位節(jié)律點的興奮性;對竇房結(jié)影響不大,在短期內(nèi)應用較大劑量能延長心室傳導速度而使QRS時限增寬,后者能消除折返激動,也許是本藥發(fā)揮療效的作用機制之一。常咯琳的療效與劑量大小有關(guān)。如需較大量0.4克/次時,應用時間不宜道長 23.[處方名稱]蟲草方 [功能主治]功能益精寧神。主治各種類型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以冬蟲夏草頭孢菌在嚴密的發(fā)酵工藝條件下培養(yǎng)成冬蟲夏草絲體,制成膠囊,每丸0.25克,每次2丸,每日3次,開水送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心律失常57例,其中房性早搏23例,10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房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2例,顯效1例,有效1例;室性早搏26例,顯效5例,有效11例,無效10例;交界性早搏1例,無效;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1例,有效;房室傳導阻滯Ⅰ度 [處方來源]浙江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俞惠生。 [處方備注]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24.[處方名稱]整律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通陽,強心安神。主治室性早搏。 [處方組成]丹參20克、阿膠20克、桂枝6克、瓜蔞20克、薤白9克、棗仁12克、茯苓15克、煅龍骨24克、煅牡蠣24克、蛤蟆干10克、炙黃芪24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血虛者加當歸身、熟地黃;陰虛者加北沙參、朱砂、麥冬;陽虛者加熟附子。 [療程療效]治療92例,室性早搏消失者84例,好轉(zhuǎn)者6例,無效者2例。 [處方來源]陳逸民。 [處方備注]本方適用于冠心病、胸痹疼痛、心功能不全的早搏患者。方中蛤蟆干有強心利尿作用 25.[處方名稱]桂紅桃赤湯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風心病合并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桂枝9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川芎6克、益母草30克、丹參15克、紅花6克,黃芪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臨床應用數(shù)十年,病者不下百余例,效驗頗顯。 [處方來源]上海市岳陽醫(yī)院朱錫祺。 [處方備注]桂枝辛溫為通心脈要藥,配伍赤芍涼血活血,意在壓制其弊而共展其長,使本方化瘀之功更著。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26.[處方名稱]僵蟬防附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養(yǎng)血,熄風鎮(zhèn)驚。主治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 [處方組成]黨參20-30克、黃芪20-30克、丹參15克、桂枝9克、僵蠶9克、蟬衣9克、防風9克、白附子9克、青龍齒(先煎)15克、炙甘草9-12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心悸伴失眠者加琥珀粉、牡蠣、磁石、棗仁;伴頭暈乏力、血壓降低或有貧血者,合歸脾湯加減;伴胸悶氣促、舌質(zhì)口唇偏暗者,重用丹參,加瓜蔞、郁金、薤白頭、蘇梗;伴盜汗、煩熱、情緒易激動或便秘失眠,證屬心陰虧損,多見于植物神經(jīng)紊亂者,合生脈散、黃連阿膠湯加減;伴胸悶納呆、二便不暢、舌苔膩,證屬濕熱內(nèi)蘊者,用二陳湯加減。 [療程療效]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32例,顯效4例,有效23例,無效5例。 [處方來源]顧夢飚。 [處方備注]方取祛風痰的僵蠶、蟬衣、防風、白附子,合鎮(zhèn)驚的青龍齒加于益氣劑之中,以達心肝同治、標本兼顧得目的。 27.[處方名稱]李氏轉(zhuǎn)律方 [功能主治](1)方功能補氣益心;主治心氣虛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2)方功能益氣滋陰養(yǎng)心,主治氣陰兩虛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3)方功能益氣溫陽通心;主治心陽虛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 [處方組成](1)紅參(亦可用太子參)10克、丹參20克、苦參15克、酸棗仁15克、車前子15克,水煎服。(2)炙甘草10克、桂枝5克、黨參15克、麥冬15克、生地30克、火麻仁10克、大棗7枚、阿膠9克、生姜6克、當歸12克、丹參15克、苦參12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3)炙甘草10克、桂枝5克、生姜6克、黨參15克、火麻仁10克、大棗7枚、薤白6克、丹參20克、當歸12克、附子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25例,顯效12例,有效8例,無效5例。 [處方來源]李德賢。 [處方備注]本方用治冠心病室性早搏,(2)方偏于氣陰兩補,(3)方偏于溫補氣陽,(1)方不失偏頗,養(yǎng)心寧神,寒溫適宜。本方名和扛(2)、(3)方劑量由編者所擬 28.[處方名稱]補肝養(yǎng)血湯 [功能主治]功能養(yǎng)陰柔肝。主治竇性心動過速開和竇性心動過緩。 [處方組成]白芍30克、生地12克、當歸12克、炒棗仁12 [辨證加減]氣短甚者加黨參15克或孩兒參20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5克;血虛有瘀者重用當歸或加川芎、丹參。 [療程療效]治療35例,治愈19例,有效14例,無效2例。 [處方來源]沈新華等。 [處方備注]心主血、肝藏血。本方以大量補肝養(yǎng)血藥組成,希冀血液充盈,以使心肝得養(yǎng),木火之臟乃得安寧。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29.[處方名稱]苦參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心安神。主治心動過速。 [處方組成]苦參30克、黃連5克、丹參20克、酸棗仁2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另朱砂1克、珍珠粉3克吞服。 [辨證加減]陰虛加玉竹10克、生地12克;陽虛加肉桂3克、干姜4.5克;氣虛加黃芪15克、黨參15克,血瘀加川芎9克、紅花5克;痰阻加菖蒲5克、郁金10克。 [療程療效]治療各種心動過速26例,一般服藥2~8劑后,癥狀均消失。 [處方來源]胡明寧。 [處方備注]數(shù)脈主熱。心有熱,以苦參、黃連瀉其火;再以棗仁安其神;丹參活其血;炙甘草養(yǎng)其氣。綜觀本方配伍,似對病毒感染引致的心動過速較宜。辨證加減藥物的劑量由編者所擬 30.[處方名稱]參花三香湯 [功能主治]功能理氣活血。主治右束支完全性傳導阻滯。 [處方組成]紫丹參50克、紅花5克、云木香10克、檀香3克、真降香3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5例,痊愈和顯效14例,好轉(zhuǎn)1例。 [處方來源]張永祥等。 [處方備注]本方對心臟及肝臟有較好的修復、改善功能 心律失常是臨床上很常見的疾病之一,本病起病急、變化快、病情重、并發(fā)癥多、死亡率高,也是讓臨床醫(yī)生頭疼的難治疾病。近年來本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增高,死亡率也是逐年上升 方劑1 黨參、玉竹、丹參、山楂各15克,生地、苦參、鹿含草各30克,靈芝、仙鶴草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各種心臟病所出現(xiàn)的心律失常 方劑2 黨參30克,桂枝20克,炙甘草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竇性心動過緩 方劑3 黃芪、茯苓、丹參各30克,黨參、柏子仁各20克,桂枝、赤芍各15克,白術(shù)、遠志各12克,附子10克,炙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竇性心動過緩水飲內(nèi)停證 方劑4 炙甘草、茯苓、當歸、麥冬各10克,黃精、生地、太子參各15克,陳皮9克,肉桂、川芎各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竇性心動過緩氣陰虛虧、心陽不足證 方劑5 朱砂1克,豬心1個 制用法:將朱砂塞入豬心煨之,吃心喝湯,每日1次。 適應癥:竇性心動過速 方劑6 茯苓、酸棗仁、黨參、夜叉藤、合歡皮各30克,麥冬、遠志、五味子各12克,生地15克,當歸20克,炙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竇性心動過速心血不足證 方劑7 桂枝、炙甘草各10克,黨參、丹參、合歡皮、夜叉藤各30克,麥冬、生地各15克,遠志12克,赤芍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過早博動氣血雙虧證 方劑8 黨參、麥冬、五味子、紅花各10克,丹參、雞血藤、百合、石草蒲各15克,元胡、沒藥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過早博動 方劑9 寄生、丹參、炙鱉甲、苦參、茵陳各20克,仙靈脾、白蔻各6克,赤芍、夏枯草各15克,生龍、牡各30克,佩蘭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心房顫動 方劑10 藿香、佩蘭、半夏、陳皮、桔梗各12克,蘇梗、白芷、大腹皮各6克,茯苓、白術(shù)各15克,厚樸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室上性心動過速 方劑11 桂枝15克,白芍、炙甘草、柿蒂、防風、狗脊、川芎各10克,丁香6克,大棗7枚,生姜5片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室上性心動過速 方劑12 郁金適量 制用法:研為細末。每次口服5-10克,每日3次,3個月為1療程。 適應癥:過早博動 方劑13 生地、玄參各12克,知母、玉竹、棗仁各9克,黃連3克,夜叉藤15克,珍珠母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室性早博 方劑14 柴胡25克,桂枝、干姜、五味子各10克,黃芩15克,生龍、牡各30克,花粉12克,炙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竇性早博 方劑15 陳皮、厚樸、川楝子、大腹皮各9克,蒼術(shù)、草豆蔻、焦檳榔、枳實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室性早博二聯(lián)律 方劑16 紫丹參50克,紅花5克,云木香10克,檀香3克,降香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房性傳導阻滯 方劑17 黨參、蓮子肉各9克,白術(shù)、茯苓、肉桂、炙甘草、五味子各 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房性傳導阻滯 方劑18 黨參20克,丹參、莧芪各30克,茯神、麥冬各15克,五味子、桂枝各5克,制附片、甘草、當歸、檀香各10克,白術(shù)、柏子仁各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心房顫動 方劑19 玉竹、黨參、黃芪各250克,茯苓300克,白糖適量 制用法:將上藥洗凈,加水適量煎煮。每半小時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煎3次,合并煎液再繼續(xù)以文火煎煮濃縮如膏 適應癥:心房顫動 方劑20 法半夏、炙甘草、竹茹、枳殼、五靈脂。蒲黃、石菖蒲各9克,陳皮6克,茯苓15克,郁金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心房顫動并心動過速 方劑21 黨參、玉竹、丹參各30克,麥冬12克,炒棗仁、五味子、生白芍、龍齒、赤芍、琥珀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胸悶加瓜蔞30克,郁金10克;胸痛加降香10克,元胡6克;失眠加朱砂0.5克; 適應癥:心房顫動,冠心病 22. 23. 24. 25.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