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里,新春之始的立春節(jié)氣,新年之始的春節(jié)初二開年日,收獲幾種情調氣息相近的日本花草圖譜,或聞訊欣然搜購,或偶然逛店巧遇,甚喜這些書間繁花、紙上草木,古雅而鮮活,豐盛而精致,春光滿卷滿眼,春色盈案盈心。 巖崎常正的十冊巨著《本草圖譜》,是中國古代本草學和版刻藝術在東瀛的融匯結晶。這位18、19世紀的日本醫(yī)師,搜采山野,遍得草本,為之臨摹并注解,共收花草果蔬1800余種,參照《本草綱目》體例,皇皇匯集;且精工雕版彩印,蔚為大觀。此書以繪畫精細,成為醫(yī)家考索之備;復以搜羅齊備,成為植物學名著;益以圖畫瑰麗雅致,成為日本版畫集大成之作。今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收入“古刻新韻”叢書,高清影印,精裝出版,青蔥嫩綠的書衣,合裝碧翠一函,益添草木春意。 《本草圖譜》,[日]巖崎常正著,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980.00元 在立春這個古人的“春節(jié)”,閑閑翻看,繁浩草木,琳瑯美圖,比意想中還要漂亮,養(yǎng)目歡心,為之迷醉,開啟又一個好春。雖看不懂旁注日文,但書后有中文索引,也略可應用。 數(shù)之不盡的種種贊嘆驚艷中,只舉一個歡喜之得,是其中收有寶相花。此物我以前略略探究過,原是古人想象出來的一種裝飾圖案,與西番蓮混稱,后來這種虛構的花紋名稱被落實到一種真正的花卉。去年冬日,揚之水先生持贈新著《唐宋家居尋微》,她特地翻到其中的《書房》,指告內(nèi)有寶相花的記述和插圖(這篇縷述古代書房布置、物事的佳作,還旁逸斜出地介紹了傳統(tǒng)書齋環(huán)境中的多種花木,頗為雜博可喜)。從揚之水的考證得知,寶相花是一種薔薇科植物;從其所引張岱《梅花書屋》記載同時栽種西番蓮與寶相花得到佐證:在古代藝術中西番蓮和寶相花是同一物,均為虛擬之創(chuàng),但后來分別指不同的實有植物;從文中所附古籍《三才圖會》等插圖,則首度得見寶相花的面目。 現(xiàn)在《本草圖譜》的繪畫,更鮮明而細致地展示寶相花的真容,可獲藝術欣賞與植物認識的雙重驚喜。按其所繪和旁注中一些中文字樣可知,此花有大紅與淡紅二色,正與高濂《遵生八箋》對寶相花的記載相符。而且,花卉形態(tài)恰與古代對寶相花圖案的描述相合:富麗繁復(此為重瓣花),雍容華貴,飽滿大氣,豐腴端方。——大概人們在自然界發(fā)現(xiàn)此花,感到與寶相花紋飾近似,所以將名字安到其身上。 久已系心的寶相花,在現(xiàn)代花卉名稱中已不常見了(收羅完備的《中國花經(jīng)》就不見載),先從揚之水、后從巖崎常正的筆下得識得賞,甚為欣快。而且,揚之水書中轉印的《三才圖會》黑白線描,未能反映此花的“千瓣塞心”(高濂語),巖崎常正則能畫出這一特征。 這也是《本草圖譜》的優(yōu)勝之處。本書的喜多村直序言指出,中國古代一些本草書也有附圖,可惜多“疏謬不足觀”,而巖崎精通藥學,又善寫生,其親自栽種,認真觀察,所繪“是以精麗詳密”,可補同類古籍之憾。另外,其畫施彩而成,華美細膩,也比我國傳統(tǒng)的黑白木刻植物圖譜要出彩?!韵聝蓵瑯邮沁@種東瀛畫風的設色彩繪,賞心悅目。 細井徇的《詩經(jīng)名物圖》,繪畫《詩經(jīng)》各篇寫到的植物和動物,生動逼真,是認識遠古草木蟲魚的上佳資料;同時又是一幀幀可堪賞玩的水彩畫小品,淡雅與清艷并出,看得人心生靜悅。我因為鄉(xiāng)土的緣故,特別留意《詩經(jīng)·小雅·斯干》“下莞上簟”的莞草,此物雖不常見入畫,但也看過多種繪寫,而以本書畫得最為出色,寥寥數(shù)筆,淡彩逸態(tài),清姿出塵,讓人遙思這種織成席子令古人“乃安斯寢”的水草。 《詩經(jīng)名物圖》,[日]細井徇撰繪,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30.00元 日本人對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確是用心的,類似的《詩經(jīng)》圖譜,僅我以前買過的就還有兩本:岡元鳳的《毛詩品物圖考》,淵在寬的《古繪詩經(jīng)名物》。但拿出一起翻翻,問題來了:這本《詩經(jīng)名物圖》與《古繪詩經(jīng)名物》的畫完全一樣,只不過《詩經(jīng)名物圖》將那約二百種圖按草、木、鳥、獸、蟲、魚分類(據(jù)說是原書體例),《古繪詩經(jīng)名物》則按《詩經(jīng)》原著的篇目編次(還加上了注解等其他整理內(nèi)容)。 《古繪詩經(jīng)名物》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前幾年出版,編者序說,所收是淵在寬于1779年繪畫的;而這本《詩經(jīng)名物圖》,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出版說明則云,其原名《詩經(jīng)名物圖解》,有細井徇1847年自序,謂“與京都一帶畫工商議共同編撰,由細井親自審定,加以著色……遂成此書?!薄烤蛊溟g進一步關系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且兩種并存架上吧,因體例不同而各有檢索之便。 這冊開本精巧、裝幀古樸的《詩經(jīng)名物圖》,是大年初二因種種恰好、一再湊合,得以接連逛書肆開年,在第一間書店臨走時從收銀臺旁書堆中取購的。(《詩經(jīng)》來自人類的春天時光,店家在顯要位置擺放這本《詩經(jīng)》花鳥冊,很合新春氣氛,心思可贊)。而隨后第二間書店,也是臨走時,則在不顯眼的地方又收得同樣相宜的開春花書。 巨勢小石的《時令如花:七十二候·花信風》,之前并未聽說過,那天已選得一批合心之書,離開前轉身瞥見,隨手翻翻稍覺合意即攜走,作為春節(jié)開年書事的壓軸;回來細看內(nèi)容,更有出乎意料之喜,真是天注定的書緣——計劃外復計劃外的書店,最后一刻匆匆間的偶遇,未詳細了解但買對了的好書。 《時令如花:七十二候·花信風》,[日]巨勢小石著,中國畫報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68.00元 中國畫報出版社社長的前言《一年之計在于春》說,這是一個“皇歷小本子”,以公歷、農(nóng)歷之外的古代干支紀年,從立春開始,編排七十二候花信風、即四季的七十二種花木畫作。但沒有介紹原書與作者的具體情況。 所謂七十二候,是我國古代一種農(nóng)時物候歷,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jié)氣,一年共得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種物候,每候選取當時代表性的生物現(xiàn)象或自然現(xiàn)象。其起源甚早,到漢代形成完整系統(tǒng)的版本,見載于《逸周書·時訓解》。至于花信風,是另一種物候歷,限于植物,且限于從小寒到谷雨的八個節(jié)氣二十四候,每候選取對應的花信(當候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始見于宋代程大昌《演繁露》。 然而,這本《時令如花》特別的地方,是其每候所繪當令植物,并非傳統(tǒng)的七十二候,也不同于二十四番花信風。比如,我得書的年初二,恰逢立春二候“蟄蟲始振”,二十四番花信風為櫻桃,本書所繪卻是“銀眼遍條”(簡介為“陸離耀眼,點綴遍條”的狗兒柳,似是我年年春節(jié)插瓶的銀柳)。又如寫本文至此,是驚蟄節(jié)氣,傳統(tǒng)七十二候為“桃始華”,二十四番花信風亦為桃花,本書所繪卻是“茱萸峭直”。觀其對每種花木的介紹,所談應屬日本背景,當為七十二候和花信風傳到東瀛后、結合當?shù)貧夂蚧ㄊ滦纬傻男掳姹荆ɑ蚴蔷迍菪∈鶆?chuàng)),且拓展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范圍至全年,又將七十二候統(tǒng)一為植物現(xiàn)象。 這種不同于我國古代七十二候與花信風的兩者結合新篇,是稀罕而可喜的意外收獲。同時,書中也旁注了傳統(tǒng)七十二候供對照,并附二十四節(jié)氣的相關典故、民俗、詩詞。至于主體內(nèi)容,那些花木畫甚為雅艷精美,俏麗可人,十分好看;古風字體的諸花簡介,也寫得如植物小品文。此誠為增添時令趣味的妙書,可置于案頭,作為日歷月歷公歷農(nóng)歷之外的皇歷花歷物候歷來逐候翻看,消磨佳日,為良辰遣興。 這三種東瀛花草圖譜,見出日本人對植物的醉心,對漢文化的傾心,于此二者都作出了精彩演繹。觀之,可旁延博聞(如當此身邊桃花夭夭灼灼之時,了解鄰家正在峭直吐艷的茱萸),更可上溯識古(如當此草席已經(jīng)式微之時,重溫華夏文明之春那源泉處的水邊莞草),實乃“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春日佳籍。 進而言之,從草木中尋思古典傳統(tǒng),那情味就像圖譜里的寶相花,曾是無中生有想象創(chuàng)造的、后來湮滅不彰的一些美事,得以在時節(jié)變換之后仍曼妙地留存下來,正如梅堯臣《依韻和中道寶相花》一詩的結句:“節(jié)換葉已密,尚可見余芳?!?/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