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試題中,古詩詞鑒賞題當(dāng)設(shè)計有些屬于“詩眼鑒賞”,有些屬于“煉字鑒賞”,有些屬于“鑒賞詞語”,我們將這類試題統(tǒng)稱為“字詞類鑒賞題”。 解答“字詞類鑒賞題”一般要采用“五步法”,即從五個角度切入進(jìn)行思考: 具體操作時,需要注意四個方面: 總之,解答古詩詞的“字詞類鑒賞題”,概括起來就是“五步四注意”。 答題示例: 1、(09年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1)請談?wù)勥@首詩前兩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達(dá)效果。(2分) 答: “入”字表現(xiàn)出河的生氣,“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鑒賞兩個字卻只有2分,采用直奔主題法) 2、(09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fēng)緊云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1)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3分) 答:“悠悠”寫出了水流的悠長,江面的清寂,(描述畫面) 3、(09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注】①瞿唐:瞿塘峽,位于長江三峽奉節(jié)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農(nóng)歷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頻頻。 ⑵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dá)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萬里”一詞,突出空間范圍之廣,(解釋詞語) “夜久”一詞,強(qiáng)調(diào)時間之長,(解釋詞語) “時時”一詞,運用疊詞,(修辭手法)寫月光時時照進(jìn)黑暗的居室,(描述畫面)與下句的“故故”相對,(結(jié)構(gòu)功能) 4、(08年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縣城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②謝枋得:宋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后隱居福建一帶,后被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渦。 (2)簡析“危似孤臣末世難”中“孤”字的妙處。 答:“孤”字一語雙關(guān),(修辭手法)既寫小孤山獨立江中的情形,也寫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形容詞的雙關(guān)性)表達(dá)了作者身處危局依舊希望像小孤山一樣中流砥柱、聳然堅定的傲態(tài)及面對將帥匱乏、孤立無援的苦悶之情。(抒發(fā)情感)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詞后問題。(8分) 蘇 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fēng)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注]本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之時。 (1)“人生幾度新涼?”句中的哪個字用得妙,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詞作簡要分析。(4分) 答“涼”字用得妙。(1分)“涼”字一語雙關(guān),既指中秋時節(jié)天氣涼;(1分)也指詩人遭貶,感到悲涼(1分)及人生命運起伏不定,變幻莫測,暗含世態(tài)炎涼(1分)(形容詞的雙關(guān)性及抒發(fā)情感) 6、(07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2)請結(jié)合全詩,評析第三聯(lián)中“穿”、“數(shù)”二字的藝術(shù)效果。(4分) 答:詩人于清秋日暮在溪廳散心,月上高樹,酒已半醒,周圍一片冷清幽寂,詩人獨自在落葉飄零的樹林中穿行。(描述畫面)“穿”字形象地傳達(dá)出詩人孤獨,徘徊的情緒。(抒發(fā)情感)詩人在林中百無聊賴地“數(shù)”起流螢,(描述畫面)“數(shù)”字傳神地描繪出詩人苦悶無聊的心境。(抒發(fā)情感) 7、( 2004年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8、(03年全國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后來也指全詩中最精彩關(guān)鍵的一句。你認(rèn)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 “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描述畫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