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猴為題材的猴畫在明清畫作中可謂是屢見不鮮。
在古代詩歌中詠猴的詩句、篇章為數(shù)眾多,舉不勝數(shù)。唐朝大詩人杜甫就有“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樣的詩句;而另一位大詩人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則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其實,自古以來猿猴不僅是詩人經(jīng)常歌詠的對象,而且也是畫家作品中的常見素材。在傳世的明清畫作中的猴畫可謂是屢見不鮮。
人類的起源一直被認為與猿猴有關(guān)。而猴子作為一種生動活潑、富有靈性的動物也深得人們的喜愛。從兩宋時期開始猴作為一種結(jié)合趣味和吉祥寓意的形象開始倍受畫家們的寵愛。北宋宮廷畫家趙昌雖以“折枝花果”為第一,但也曾癡迷于畫猿猴。后來在宮廷畫師中甚至出現(xiàn)了以猿猴為主的易元吉。
畫猴在中國畫中屬走獸一科。由于“猴”因與“侯”諧音,故明清猴畫中,多有將“蜂”與“猴”同繪為一體,或“楓樹”與“猴”合繪,有“封侯”之意;也有將“猴”畫于“馬”背之上,有“馬上封侯”之意。無論是何種表現(xiàn)形式,猴畫大多與“封侯”拜相有關(guān),寄寓著傳統(tǒng)士人的美好期許,是吉祥寓意的重要素材。今年恰逢猴年,這里擷取明清時代的一些傳世猴畫,以饗廣大網(wǎng)友。

明宣宗朱瞻基《戲猿圖》。

明代畫家《行旅圖》。

明代畫家《西游記圖冊》。

明代畫家《仿趙雍馬猿猴圖》。

清代畫家沈銓《蜂猴圖》。

清代畫家沈銓《蜂猴圖》(局部)。

清代畫家張問陶《雙猴圖》。

清代畫家蘇六朋《沐猴圖》。

清代畫家姜牧《猴戲圖》。

清代畫家章于、章逸合作《五猴九柏圖軸》。

清代畫家居廉《狨猴》。

清代畫家《羅漢猿羊圖》。

清代畫家《靈猴祝壽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