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靜心, 一定要有大胸懷、大愿景、大方向才有可能。 不然的話, 即使通過深呼吸讓自己靜下來, 也只能得到一刻的平靜, 這是不究竟的。 一個詩人,如果沒有靈感,失去了靈性,那寫出來的詩文只是文字的堆積;一個雕刻家,如果他沒有賦予所雕刻的雕像靈魂,那他的作品只不過是一塊木頭或者一堆石頭而已。而如果你能在別人心目中烙下深刻的印象,那肯定是你靈魂的特質打動了別人,才會產生那樣的一種共鳴。這些靈魂特質就是自我內在靈性層面的潛能開發(fā)達到較高階段后展現(xiàn)的一種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能讓人的潛能得到全面開發(fā)。 如何去挖掘自己內在靈性層面的潛在能量呢?打坐!下面我們就講一下打坐時應持的一種狀態(tài)。 開始打坐時,先要把散亂的心收回來,全身放松,斷除妄想,把束縛在身上的所有壓力都卸下來,把我們對工作、家庭的一切掛礙都卸下來,放下,再放下,徹底地放下! 文天祥在《遣興》詩之二中曾說:“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斂便神仙。”可見,打坐的妙處就在一個“空”字?!翱铡钡男木晨梢允褂⑿凼諗繗?,寧心修行,親證無為。 關于打坐還有一些神奇?zhèn)髡f,據(jù)元朝楊暹《西游記》(或《詔餞西行》)記載:“京師大旱,結壇場祈雨。玄奘打坐片時,大雨三日?!笨梢?,其心之寧靜。 人只要靜心,沒有什么不可能,但是靜心真那么容易嗎?一個人想要靜心,一定要有大胸懷、大愿景、大方向才有可能靜下來。不然的話,即使通過深呼吸讓自己靜下來,也只能得到一刻的平靜,這是不究竟的。 如果將一樣東西作為自己生命的依托,就沒有辦法得到根本的靜心。如果能夠將生命當作一個無常的過程,將原來所注重的東西看作是一個短暫的歷程,能夠將生和死、名和利全部視若糞土,人生就能時時靜心,就能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當下,心安靜下來,讓身體開始與心靈對接,深深地吸一口氣,吸得滿滿的,再慢慢地吐出來,眼睛微閉,全身從頭皮一直到腳底依次放松。 把心收回來,放下,放下,再放下。在當下,讓自己的心跟身體在一起;在當下,你感覺到很舒服、自在、平和、安定。不要緊張,不要掛礙,不要分別,不管我們聽到什么聲音,左耳聽進來,右耳放走;右耳聽進來,左耳放走。不起分別,不起執(zhí)著。 感覺自己的身體像空氣一樣沒有滯礙。安住、覺察在當下的狀態(tài),把所有的思想專注在呼吸上。感覺自己很慈悲,感覺自己很安定,感覺自己很柔軟,感覺自己非常平和。不與任何事物產生抗拒,只是安靜地坐著,只不過是平和地覺察安詳,只是感覺我的身體,感覺呼吸,感覺此時此刻的身體狀態(tài)。 只是安住地坐著,當接受這種狀態(tài)時,心量就會無限的寬廣和開闊,用心去感受,不用耳朵來聽,不用眼睛去看。安住當下,接受當下,覺察當下,深深地吸氣,感受自己的身體,覺察自己的呼吸。 當你的心能靜下來的時候,你就能安靜地坐在這里;當你的心抗拒的時候,你將心浮氣躁,如坐針氈。 寧靜、平和、喜樂,還是浮躁、不安,在于你如何選擇。請接受自己,請欣賞自己,請接納自己,請包容自己,放下一切的執(zhí)著和抗拒,接納自己的身體,接納當下的自己。 這就是坐禪。只有通過打坐讓自己的心沉淀下來、靜下來,我們才能得到提升和凈化,才能發(fā)揮和利用無限的靈性潛能,達成身、心、靈的平衡與合一,喜悅、安寧、輕松自在地享受人生。 轉載自公眾號:香海禪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