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宋 宋迪 《瀟湘八景圖》

 百了無恨 2016-02-14
?
 
        宋迪 字復(fù)古,往往不名而以字顯。洛陽(今河南洛陽)人,道弟,聲譽大過其兄。以進士擢第為司封郎。嗜古好作山水,尤工平遠,師李成。遠思高妙,筆墨清潤,禽鳥亦妙。又喜畫松,或高或偃,或孤或雙,以至于千萬株,森森然殊可駭。其瀟湘八景初未嘗命名,后人乃以平沙落雁、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魚邨落照等目之。
   對古代山水畫家而言,瀟湘八景除了作為風(fēng)景畫本身的審美價值外,還另有兩重價值,一是隱,二是諫。隱乃窮則獨善其身,有忿怨之情;諫乃達則兼善天下,含勸喻之功。北宋范仲淹因慶歷新政被貶,作《岳陽樓記》述懷,泄露了瀟湘八景的玄機:貌似寫景抒情,實為牢騷議政,有如屈原作《離騷》。范仲淹的覽物之情、去國懷鄉(xiāng)之思,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涉及“吾誰與歸”的人生終極問題。當(dāng)然,后來的畫家,不管文人也好,禪僧也罷,雖難達“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但也能各出機樞,納洞庭瀟湘之八百里山水于胸臆,并訴諸尺素筆墨。

 宋迪 <wbr>《瀟湘八景圖》

   從地理上說,瀟湘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一帶,因湘江向北流入洞庭湖而得名。湘江有一支流,名瀟水,這兩條河的流域,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湖南省。瀟湘八景并無確切的所指,而是古代楚地在一年中不同季節(jié)和物候、一天中不同時段和氣象的八類自然景觀,其中不乏人文因素。同時,瀟湘八景也是觀照楚地風(fēng)物的八種方式、八個角度。中國古代文人對瀟湘風(fēng)景的描繪,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屈原,而關(guān)于瀟湘的傳說,更可追溯到舜帝和湘妃。屈原的牢騷和湘妃的哀怨,形成了瀟湘文化的傳統(tǒng),繼承這一傳統(tǒng)而寫瀟湘的大文人,有宋玉(約公元前290-223)、賈誼(公元前201-168)、王逸(約89-158)、沈荃期(約650-714)、張說(667-731)、李白(701-762)杜甫(712-770)、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等。到了宋代,更有范仲淹和蘇東坡等大家。往日的瀟湘,曾是朝庭流放文人的窮山惡水之地,面對瀟湘風(fēng)景,遷客騷人都將內(nèi)心的郁忿訴諸筆端。但是曾何幾時,瀟湘在世人眼里,一變而為美景,成為藝術(shù)靈感的無盡源泉。一O五九年,蘇東坡與父親、胞弟一行三人來到此地,于泛舟之際,作詩百首。對蘇東坡而言,面對瀟湘流水,賦詩作畫,不僅是發(fā)思古之幽情,而且也是對現(xiàn)世的諷諭。對后來的文人士大夫來說,洞庭瀟湘是遠離塵囂、追古憮今的好去處,畫家們也會于有心無心之際,在筆下山水中流露些淡淡的怨愁。

  最早記載繪畫中瀟湘八景的,是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沈括文中所記的宋迪(約1015-1080),洛陽人,世家出身,其先輩在唐朝任官,宋迪本人在北宋朝庭任職,并與大官僚司馬光為友,后卷入新舊黨爭,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栽贓暗算,遭朝庭罷黜。《瀟湘八景》是宋迪被貶后所作,立意與杜甫流落楚地時寫的憂憤之詩相關(guān)。

  組畫《瀟湘八景》,在日本頗有影響,而影響日本繪畫的瀟湘圖,并不止一家,其中流傳較廣者,還有南宋禪僧畫家牧溪的水墨《瀟湘八景圖》和南宋另一位禪僧畫家玉澗的潑墨《瀟湘八景》。牧溪姓李,佛名法常,四川人,生卒年約為1207-1291。蒙古滅南宋后,牧溪流落到杭州,因不滿于異族對漢族文人的高壓,出家為僧。牧溪在杭州禪林習(xí)畫時,逢日本僧人圣一前來研習(xí)佛法,二人同門從師,相結(jié)為友。至圣一返國,牧溪以《觀音圖》、《松猿圖》、《竹鶴圖》相贈。然而,圣一實際收藏了牧溪的大部分作品,并悉數(shù)攜回日本。曾讀到旅日學(xué)人周閱女士的文章《瀟湘八景在東瀛》,說牧溪的《瀟湘八景圖》中,現(xiàn)在仍有四幅分別收藏于東京的富山紀(jì)念館、根津美術(shù)館、京都的國立博物院和出光美術(shù)館,另四幅惜已失傳。

  在日本東京的靜嘉堂美術(shù)館,還收藏有南宋的院體長卷《瀟湘八景》,作者夏圭,八幅山水俱在。我查遍了手頭資料,未見夏圭畫有瀟湘八景的記載。不過,從“夏半邊”的經(jīng)營位置和院體山水畫的用筆用墨來說,這組瀟湘八景的長卷看上去倒象是夏圭手筆。夏圭是南宋院體山水畫家,錢塘人,生卒年不詳,其畫風(fēng)多樣,既有精工細密者,又有清遠空靈者,而最具個人特點的,是近濃遠淡的小品畫,以半邊取景而聞名于世,時稱“夏半邊”。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中國的瀟湘圖卷,主要收藏在日本,我們國內(nèi)反倒所剩無幾。所以,今天美國學(xué)者研究這個課題,都往日本跑,然后帶回來很多資料,并以英文發(fā)表其研究成果。這倒有個好處,我們不必去日本,只要不搞故紙堆里的考證,在美國查閱英文資料便足矣。

  美國研究瀟湘八景的學(xué)者,先有里查德?伯恩哈特(Richard Barnhart),他早在六十年代就研究宋代山水,九十年代更對宋代山水進行了梳理,從中辨認(rèn)瀟湘八景的圖像意象,給后來學(xué)者的研究奠定了視覺文本的基礎(chǔ)。

  另一位學(xué)者瓦勒瑞?沃迪茲(Valerie Malanfer Ortiz)對瀟湘八景也很有研究,她在一九九九年出版了《夢縈魂繞的南宋風(fēng)景:中國繪畫的視覺力量》(雷頓布萊爾1999年版),對南宋山水畫,尤其是瀟湘八景的主題,進行了全面研究,更用圖像學(xué)的解讀方法,對李公麟(1049-1106)的傳人,一位南宋李姓佚名畫家的《瀟湘臥游圖》進行了獨到的闡釋,并力圖以此理清院體畫、文人畫、禪畫的關(guān)系,尤其是三者在山水題材上的互動情形。

  在研究瀟湘八景的學(xué)者中,最有成就的應(yīng)數(shù)阿爾弗雷達?莫克(Alfreda Murck),她原任職于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博物館,是亞洲藝術(shù)部中國館的負責(zé)人,最近幾年據(jù)說長居北京。莫克在八十年代寫有《王洪的瀟湘八景》(見方聞編《心印》,普林斯頓大學(xué)1984年版),九十年代寫有《瀟湘八景與北宋的流放文化》(紐約《宋元研究》雜志1996年,總第26期)。在前一篇文章中,莫克將中國古代詩文和繪畫中的瀟湘八景,放到唐宋時期的歷史、文化、政治環(huán)境中進行探討,并逐一解讀了八景圖像。在后一篇文章中,她對前文進行了補充和深化,著重以詩釋畫。隨后,她出版了專著《中國宋代的詩與畫:表達異議的微妙藝術(shù)》(哈佛大學(xué)2000年版)。她在書中以瀟湘山水為案例,追溯屈原、杜甫詩歌的政治寓意,在南宋的政治、文化語境中,闡釋了文人畫家借瀟湘八景圖而表達的憂憤與不平。

  美國學(xué)者對中國藝術(shù)的研究,通常傾向于政治解讀,他們將中國的古典藝術(shù),看作政治寓言。其觀點和結(jié)論,是亦非亦,我不去爭辯,但其政治解讀在方法論方面,倒是頗有啟發(f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