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治野馬 在儋州(在廣東海南島)北部的石馬嶺上,有一塊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石頭,叫做“東坡坐石”。坐石中央,隱隱約約可以看見袍痕鞋跡;坐石附近,依稀可見馬蹄的足印。 這是怎么回事呢? 相傳八九百年前,石馬嶺一帶的農(nóng)作物經(jīng)常被糟蹋,人們都以為這是山上野獸作的孽,所以獵人們決定狩獵捕捉。 這天深夜,獵人們等候在荊叢隱處,正感到有點困倦的時候,只聽見—陣馬群的嘶鳴聲。獵人們立刻循聲追去??墒钦婀郑返缴巾敚R叫聲一下子稍失了,也不見半只馬蹄印,這馬群到哪兒去了呢? 天亮以后,只見馬蹄過處,一片片莊稼被糟蹋得不成樣子。 第二天夜里,獵人們分頭把守,一聽見聲音馬上出擊。同樣地,只聽見馬群飛奔上山,還是不知道馬群到哪兒去了。獵人們開始心灰意冷起來。 這件事傳到了蘇東坡耳中,他想:便民之心不可沒有,利民之事不可不做。于是決定跟獵人上山實地查看一下。 到了現(xiàn)場,蘇東坡顧不得亂石絆腳,荊棘扎人。他沿著一個個若明若暗的馬蹄印循蹤辨影,一直上到山頂。咦,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山頂上果然不見馬蹄痕跡,只有一塊塊石頭,千姿萬態(tài),矗立四周,仔細瞧瞧,卻好象一匹匹石馬。 “好家伙!”蘇東坡高興極了。獵人個個圍攏過來爭相問道?!霸趺蠢??”蘇東坡指點著石像對大家說:“這就是你們要追捕的害民之馬了。”說完,揮筆題詩道。 石馬無蹄出府州,神仙遺下幾千秋。 狂風蕩蕩毛不動,細雨霏霏汗直流。 芳草滿堆難下口,鋼鞭硬打不回頭。 牧童牽也牽不動,天地為欄夜不收。 山下的父老百姓聞訊,紛紛前來石馬嶺賞詩觀景。此后,石馬嶺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常。一尊尊石馬守在山頭,就象一個個哨兵。石馬嶺一帶的農(nóng)作物,從此再也不見禽獸來糟蹋了。 蘇東坡詩治野馬的事,傳遍了儋州。男女老幼對蘇東坡的詩文才學夸贊不已。所謂“東坡坐石”,相傳就是蘇東坡題詩時坐過的。 出人頭地 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所傾倒。 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后評了第二。 一直到發(fā)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在知道真實情況后歐陽修后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贊嘆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是該讓他出榜于人頭地?。ǔ烧Z出人頭地就是從這兒來的)!”并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高風亮節(jié) 作為文人,難免就喜歡在政治上豪不避諱的抒發(fā)己見。幾乎就是才華同義詞的蘇軾也不例外,作為保守派的蘇軾對王安石的變法維新更是狂炮猛轟。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變法推行的第十個年頭,面對蘇軾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終于坐不住了。 蘇軾因此被貶湖州,接著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審。史稱烏臺詩案的文字獄開始,大量跟蘇軾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連,就連已經(jīng)逝去的蘇軾老師歐陽修及家人也未幸免。 蘇軾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獄之苦。后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辭世后,宋哲宗昭命蘇軾代擬敕書,蘇軾絲毫不以政見不同而在敕書里公報私仇,反倒是高度評價了他的這位政敵。 文中有一段曰:“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边@個給予王安石的評價,蘇軾自己也是當之無愧的。 東坡居士的這種高風亮節(jié)、大公無私的精神實在令后人感動。 東坡赤壁 蘇軾被赦免后,遭貶至黃州??颗笥奄Y助住在東坡上的一間茅屋里(東坡居士有此而來),這時的蘇軾有了大量清閑時間,就到處題賦游玩,大量絕世名詞如《臨江仙》、《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等等就是在這個時期寫出來的。 蘇軾在游黃州赤壁時所寫《念奴嬌》更成了千古佳句。 不過蘇軾雖然博學多才,但才地理上卻犯了致命錯誤,三國赤壁在武漢上游,而黃州赤壁在武漢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 不過將錯就錯,蘇軾題詞的這個赤壁現(xiàn)在就被叫做東坡赤壁。 涵養(yǎng) 朝廷保守派復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學家司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盤被廢。此時,同為保守派的蘇軾卻主張對新法不能全盤否定,應存良箅渣區(qū)別對待,因此與司馬光發(fā)生激烈沖突,再度被貶瓜州。 蘇軾雖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聞得瓜州金山寺內(nèi)有一法號為佛印的和尚名氣極大,蘇軾聽說后不服氣,就決定到山上會一會老和尚! 在廟里,蘇軾從皇帝講到文武百官,從治理國家講到為人之道。和尚靜靜聽著,蘇軾見佛印一直一言不發(fā)就從心里有點瞧不起他。 心里想:大家都說他有本事,原來草包一個,來這里是騙幾個香火錢的吧!話題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這時候佛印問道:“在先生眼里老納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蘇軾正滿肚子鄙視,隨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來是有本事,但那是因為他們淺薄,實際上你每天故弄玄虛,沒有真才實學,是個騙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應聲。 蘇軾看到他這個樣子不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來,便乘興問道:“在你眼里我蘇大學士又是一個什么人呢?” “你是一個很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老納自愧不如!”佛印答道。 回到家后,蘇軾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給小妹講了一遍,蘇小妹聽后笑得飯都噴出來了。 蘇軾懵了忙問道:“小妹為何發(fā)笑?” “你貶低和尚他不僅沒生氣反而把你贊揚了一番,你說誰有修養(yǎng)?沒有學問哪來的修養(yǎng)?你還自以為自己比別人強?羞死你你都不知道!”。 蘇軾聽后恍然大悟,從此與佛印大師成了莫逆之交。 退房 蘇軾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準備擇日遷入住,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 他問老婦哭什么,老婦說,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孝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細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zhèn)骼衔荨?/p> 于是蘇軾對她說:“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碧K軾當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宣傳養(yǎng)生 蘇東坡是當時聞名遐邇的大書法家,他的字是珍品,求之不易。有些人見他行醫(yī)開處方,就備了寫有自己名字的優(yōu)質(zhì)紙張,佯裝生病來求他診治,以盼得墨跡。蘇東坡明知他們是無病求醫(yī),卻從不拒絕,利用處方來宣傳養(yǎng)生知識。 他曾留下一張墨寶,是他開給一位名叫張鶚的一張?zhí)幏?,其上寫道:“張君持紙求書,望得良藥,記得?zhàn)國時有張方子,我照服很見效,不妨奉上。主要是四味藥:一日無事以當貴;二日早寢以當富;三日安步以當車;四日晚食以當肉?!边@四句話一直流傳至今,成為養(yǎng)生名言。 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