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軾有關的成語及典故
⑴雪泥鴻爪
蘇軾在任鳳翔府判官時,寫下了《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
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雪泥鴻爪”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
⑵夜雨對床
唐代韋應物有“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蘇軾讀后感觸良深,與蘇轍約定“夜雨對床”,但一直未
實現(xiàn)?!耙褂陮Υ病北懔鱾飨聛?,本不單指兄弟之間,經(jīng)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⑶河東獅吼
蘇東坡在一首詩里,開朋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
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為這首詩,在文言里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nèi),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
此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⑷不合時宜
朝云乃蘇軾侍妾,一次蘇軾吃完飯,捫著肚皮問家人:“內(nèi)裝何物?”有的說是文學才華,有的說是滿
腹學問,唯朝云說是一肚皮不合時宜,蘇軾遂引為知己。
⑸胸有成竹
文同,字與可,是北宋畫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詩人蘇軾的至友,二人交情頗深。蘇軾也喜歡畫墨竹,曾
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點蘇軾畫竹時說:“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
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碧K軾對此說深以為然。宋人晁補之也有詩云
:“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這一成語的出處。此后,人們常
用這個成語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盤的成熟考慮。
⑹出人頭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蘇軾在全國選拔進士的會考中,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獲得了歐
陽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贊賞。歐陽修見卷子獨占鰲頭,便想評為第一,點為狀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
門生曾鞏所作,評為第一,點為狀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為第二名。等開了卷,才知是蘇軾的試卷
,很是后悔。在禮部舉行的口試復試中,蘇軾以《春秋對義》獲得第一名。后來歐陽修在讀蘇東坡的感
謝信時對老友梅堯臣說:“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回避
,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后沒有人會再說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
士子進退之權(quán)全操在歐陽修一人之手,歐陽修這一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一成
語就是從這里來的。后以“出人頭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籌。
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
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
所共適?!焙髞恚腥税选盁o禁”改為“不盡”。
⑻水落石出
蘇軾《后赤壁賦》“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font>
“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⑼明日黃花
“明日黃花”出自蘇軾在重陽節(jié)所寫的一首詩和一首詞。他在《九日(按即重陽)次韻王鞏》詩中寫道: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庇衷凇赌相l(xiāng)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中寫道:“萬事到頭
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后人從這個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黃花”比喻種種過時的人或事
物。
⑽堅忍不拔
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薄皥匀滩话巍边@
個成語由此得出。
⑾海屋籌添
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
爾(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痹^長壽,后以“海屋籌添”為祝壽之詞。
⑿芳留玉帶
蘇軾曾在金山留玉帶鎮(zhèn)山,佛印回贈裙衲,成為千古佳話。
⒀琴操參宗
蘇軾在杭州時,攜琴操游西湖。一日戲曰:“我作長老,爾試參禪。”琴操問:“何謂湖中景?”蘇軾
答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鼻俨僭唬骸昂沃^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瀟湘水,
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謂人中意?”“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薄叭绱司烤谷绾危俊薄伴T前冷落
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大悟,即日削發(fā)為尼。
⒁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東坡謫居黃州時,寫下《臨江仙—夜歸臨皋》一詞。其中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句,據(jù)葉夢得
《避暑錄話》記載,相傳這首詞寫成后,當晚就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由于結(jié)尾表達了作者隱逸的想法
,以致人們第二天紛紛傳說,蘇軾已將冠服掛于江邊,坐上小舟,長嘯而去。地方官得知,大吃一驚,
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職,急忙前去查看。到了住所,卻發(fā)現(xiàn)他鼻息如雷,還沒有起床。
⒂天涯何處無芳草
據(jù)《林下詞談》說,蘇軾在惠州時,曾命朝云唱《蝶戀花》一詞。朝云還沒有開始唱,就已“淚滿衣襟
”。蘇軾問何故,朝云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⒃山抹微云秦學士
秦觀《滿庭芳》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一句,由于這首詞的風格近似柳永,所以蘇軾當面說秦觀
是“學柳永作詞”,還戲稱“山抹微云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陣樂》
的首句。)
⒄東坡肉
馳名全國的“東坡肉”,這一楚鄉(xiāng)湖北特有的傳統(tǒng)名菜,素為人們所熟知,它是由蘇軾親手制作始創(chuàng)于
黃州。蘇軾的煮食豬肉,確屬烹制得法,按他自己總結(jié)的烹飪要領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
出的東坡肉,味極鮮美。他還寫了一首《豬肉頌》:“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
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
自家君莫管?!?
⒅東坡湯
蘇軾發(fā)明了一種青菜湯,叫做東坡湯。這根本是窮人吃的,他推薦給和尚吃。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
在菜湯上蒸,同時飯菜全熟。下面的湯里有白菜、蘿卜、油菜根、芥菜,下鍋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
姜。在中國古時,湯里照例要放進些生米。在青菜已經(jīng)煮得沒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飯就放入另一個漏
鍋里,但要留心莫使湯碰到米飯,這樣蒸汽才能進得均勻。
19滄海一粟
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薄皽婧R凰凇?/font>
由此而得。
20安步當車
《蘇、沈良方》中記載:蘇軾在杭州時,用自己的俸祿建了病坊,三年里治療了近千人。由于他是個大
書法家,有些人假裝生病,求他開藥方來獲取他的字。蘇軾也不拒絕。一次開了一個藥方:“主要有四
味藥:一日無事以當貴;二日早寢以當富;三日安步以當車;四日晚食以當肉?!?
21最讓我感動的是夜雨對床,手足情深??!
公元1061年,蘇軾平生第一次和蘇轍分手到鳳翔赴任時(據(jù)記載分手的地點就在鄭州西門),提到
夜雨相對之事:“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之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惫保?/font>
79年,蘇轍在徐州寫了一首《逍遙堂會宿》,提醒他哥哥退休的約定:“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
風雨聲。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蘇軾在《滿江紅·寄子由》中也寫了這樣的詩句:“辜
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碧K軾貶官黃州時,在《初秋寄子由》中又寫下了描寫兄弟重聚的詞
句:“雪堂風雨夜,已作對床聲”……
22蘇軾確是位美食家,曾以老饕自居,寫過一篇《老饕賦》。有時家中來客還親自下廚,以下就是關于
他在飲食方面的兩個典故。
⑴三白飯與毳飯
一次,蘇東坡對劉貢夫說:“從前我曾與人共享‘三白’,覺得十分香美,使人簡直難以相信世間還有
八珍之味?!眲⒇暦蚣泵枺骸啊住鞘裁疵牢??”東坡答曰:“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
?!痹瓉硎巧}卜就鹽佐飯,逗得劉貢夫大笑不止。過了一些日子,貢夫忽然下了一道請貼,邀東坡前
往吃“三白”。東坡以為必出于什么典故,如期赴宴,結(jié)果只見桌子上擺有蘿卜、鹽和飯,才明白劉貢
夫是以“三白”相戲,于是操起碗筷,一掃而光。東坡回府時,對劉貢夫說:“明日請到我家來,我有
毳飯招待。”貢夫明知是戲言,只是不解“毳飯”究竟為何物,次日還是如約到了蘇府。二人見面,談
笑已久。直到過了午時。還不見設食。劉貢夫已覺饑餓難耐,便請備飯。東坡說:“再等一會。”如此
再三,回答如故。劉貢夫再也忍受不住,只見蘇東坡不緊不慢地答道:“鹽也毛,蘿卜也毛,飯也毛,
非毳而何?”毛即“無”也。意為:鹽無,蘿卜無,飯也無,這不就是毳飯嗎?貢夫聽罷捧腹大笑,說
:“我想先生必定會找機會報復我那三白飯的,沒料到竟有如此絕招?!碑斕?,東坡終究還是擺了實實
在在的筵席,劉貢夫飲到很晚才離去。
⑵拼死吃河豚
據(jù)宋人孫奕的《示兒篇》記載:東坡居常州時,有一士人家烹河豚極妙,準備讓東坡嘗嘗他們的手藝。
蘇東坡入席后,這士人的家眷都藏在屏風后面,想聽聽蘇學士如何品題??墒菛|坡只顧埋頭大嚼,并無
一句話出口,使這家人感到失望。失望之中,忽聽東坡大聲贊道:“也值得一死!”
23氣如蔬筍
何謂“氣如蔬筍”,蘇軾自注云:“謂無酸餡氣也。”是憎惡那些化雅為俗的庸人。
據(jù)葉夢得《石林詩話》記載:“近世僧人學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趣。往往拾取摹仿士大夫所殘棄
,又自做一種體,格律尤俗,子瞻謂之酸餡氣。子瞻詩云:‘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瘒L
與人云:‘頗解蔬筍語否?為無酸餡氣也?!務邿o不失笑?!?
24人生如夢 甚至江山如畫 出自《念奴嬌赤壁懷古》 勉強也算吧
25還有《答謝民師書》里的“行云流水”和“捕風捉影”也算
26⑴逢場作戲
大通禪師是一個持法甚嚴,道行甚高的老僧,據(jù)說誰要到他的修道處所去見他,必須先依法齋戒。女人
當然不能進他的禪堂。有一天,蘇東坡和一群人去逛廟,其中有一個妓女。因為知道那位高僧的習慣,
大家就停在外面。蘇東坡與此老僧相交甚厚,在心中一種淘氣的沖動之下,他想把那個妓女帶進去破壞
老和尚的清規(guī)。等他帶著那個妓女進去向老方丈敬拜之時,老方丈一見此年輕人如此荒唐,顯然是心中
不悅。蘇東坡說,倘若老方丈肯把誦經(jīng)時用來打木魚的木縋借給妓女一用,他就立刻寫一首詩向老方丈
謝罪。結(jié)果蘇東坡作了下面的小調(diào)給那個妓女唱: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縋,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皺眉,卻愁彌勒下生退,不見阿婆三五少年時。
這正是戲臺上小丑的獨白,甚至持法甚嚴的大通禪師也大笑起來。蘇東坡和那個妓女走出禪房向別人夸
口,說他倆學了“密宗佛課”。
⑵以詞代判
蘇東坡做杭州通判時,有一次,他曾判決一件與和尚有關的案子。靈隱寺有一個和尚,名叫了然。他常
到勾欄院尋花問柳,迷上了一個妓女,名叫秀奴。最后錢財花盡,弄得衣衫襤樓,秀奴便不再見他。一
夜,他喝得醉醒醒之下,又去找秀奴。吃了閉門羹,他闖了進去,把秀奴打了一頓之后,竟把她殺死。
這個和尚乃因謀殺罪而受審。在檢查他時,官員見他的一支胳膊上刺有一副對聯(lián):“但愿同生極樂國,
免如今世苦相思?!比刚{(diào)查完竣,證據(jù)呈給蘇東坡。蘇東坡不禁把判決辭寫成下面這個小調(diào)兒:
這個禿奴,修行忒煞,云山頂空持戒。只因迷戀玉樓人,鎢衣百結(jié)渾無奈。
毒手傷心,花容粉碎,色空空色今安在,臂間刺道苦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
和尚押赴刑場斬首示眾。像以上的這兩首小調(diào)兒,因為是用當日的口頭話寫的,大家自然口口相傳,對
這位天才怪詩人的閑談趣語又加多了。
⑶冰肌玉骨
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北∮窆怯脕硇稳菁」窍癖粯蛹儍?,像玉一樣潤澤。
⑷春夢婆
據(jù)《儋縣志》記載,蘇軾一次在路上碰見了“居儋城以東,年七十余,常負大瓢行田野間口歌捎遍方嗑
食的春夢婆”。問曰:“世事何如?”婆曰:“世事只如春夢耳?!惫唬骸昂稳纾俊痹唬骸昂擦治羧?/font>
富貴,一場春夢耳?!惫唬骸叭??!币蛱枮椤按簤羝拧?。蘇軾有詩云:“投梳喜有東鄰女,換扇還逢
春夢婆?!?
27不識廬山真面目
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公堤
蘇軾在杭州擔任太守時,到西湖勘察地形,發(fā)現(xiàn)湖中蔓草橫生,下塘遭旱,乃設計開河浚湖,興建水利
。民眾得以灌田千頃,賴以殷富。同時他又筑造堰閘,以為湖水蓄瀉之用;取湖內(nèi)葑草淤泥于湖中,筑
起南北徑三十里的一條長堤;并在堤上造橋六座,制九亭,使內(nèi)湖與外湖連接起來;堤的兩旁,遍植楊
柳芙蓉,湖中種滿荷花菱角,不僅美化了風景,更方便了行旅和耕作。為感謝他的政績,杭人稱之為“
蘇公堤”。
黃樓
蘇軾在徐州任時,恰遇黃河決口曹村,洪水圍城,城池將敗,蘇軾親自率領軍民持鐵鍬和畚箕以出,冒
著大雨,搶筑東南長堤。他甚至住在城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終于保全城,維護了全城人民
的生命財產(chǎn)。事后,人們建黃樓以紀念。
喚魚池
據(jù)說蘇軾與王弗結(jié)成婚姻,還有一段小小因緣:王弗的父親王方是一位鄉(xiāng)貢進士,頗有聲望。他要為自
己家鄉(xiāng)的奇景(山壁下有一自然魚池,游人拍手,魚即相繼跳躍而出)命名,同時又想借此暗中擇婿,
便請來了當?shù)赜忻那嗄瓴抛訛槠婢懊?。許多人都落選了,只有蘇軾所題的“喚魚池”耐人尋味,恰
與躲在簾內(nèi)的王弗題名一樣,王方因此選中了蘇軾為乘龍快婿。(喚魚池在現(xiàn)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中巖
寺內(nèi),確有其地,為東坡少年時讀書之所。現(xiàn)所飼錦鯉皆肥碩無比,恐難跳出了。喚魚池在眉州青神縣
中巖山。中巖山被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稱為:“川南第一山”,風景很優(yōu)美,有“縮地小峨嵋”之稱。
今天的喚魚池依然存在,王弗就是青神縣人?,F(xiàn)在喚魚池上有蘇軾和王弗兩人的塑像。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边@是多么真摯的感情,而這份感情的
最初,卻是那隱藏在山林深處神秘的喚魚池。 )
28東坡畫扇
蘇軾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時,有一次一位綾絹商人告一個制扇匠人欠他兩萬綾絹錢不還。匠人說
:“前不久父親死了,花了一筆錢。今年杭州連日陰雨,天氣寒冷,沒有人買扇子,我一時拿不出錢來
還帳。”蘇軾想了半天,讓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來,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筆,在扇面上題
字、作畫,然后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賣。匠人剛出衙門,扇子就被搶購一空,每把一千錢,正好夠還帳
的。(林語堂的東坡傳中有記載)
29夜雨對床
唐代韋應物有“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蘇軾讀后感觸良深,與蘇轍約定“夜雨對床”,但一直未
實現(xiàn)?!耙褂陮Υ病北懔鱾飨聛恚静粏沃感值苤g,經(jīng)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蘇軾《滿江紅·懷子由作》,每一次讀都想有鼻酸的感覺: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宦游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辜負當年林下語,對床夜雨聽蕭瑟。恨
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發(fā)。
一樽酒,黃河側(cè)。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余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便與
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是啊,夜雨對床,擺脫了官場的傾軋和虞詐,沒有了人事的喧囂和噪雜,只有一片寧靜與溫情。感動了
蘇軾,感動了蘇轍,也感動了千年后的我。
總覺得徐志摩的《難得》是在描繪夜雨對床的意境。
“難得 夜這般清靜
難得 爐火這般的溫
更是難得 無言地相對
一雙寂寞的靈魂!
也不必籌營 也不必評論
更沒有虛驕 猜忌與嫌憎
只靜靜地坐對著一爐火
只靜靜地默數(shù)遠巷的更
30拼死吃河豚
據(jù)宋人孫奕的《示兒篇》記載:東坡居常州時,有一士人家烹河豚極妙,準備讓東坡嘗嘗他們的手藝。
蘇東坡入席后,這士人的家眷都藏在屏風后面,想聽聽蘇學士如何品題??墒菛|坡只顧埋頭大嚼,并無
一句話出口,使這家人感到失望。失望之中,忽聽東坡大聲贊道:“也值得一死!”
哈哈!我們的東坡先生就是如此可愛!說他是性情之中的美食家,一點也不錯!
31心平氣和
出處 宋·蘇軾《菜羹賦》:“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
32暗送秋波
出處: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33不絕如縷
出自蘇軾《赤壁賦》:“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34過眼煙云
出處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
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35買田陽羨 :指辭官歸隱。
出處 宋·蘇軾《菩薩蠻》詞:“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
36沖口而出
出處 宋·蘇軾《跋歐陽公書》:“此數(shù)十紙,皆文公沖口而出,縱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37風鬟霧鬢
出處 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
38超然物外
出處 宋·蘇軾《超然臺記》:“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
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39俗不可醫(yī)
語出宋蘇軾《于潛僧綠筠軒》詩:“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40一蟹不如一蟹
源自東坡的《艾子雜說》:艾子行于海上,見一物圓而褊(同扁),且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
”曰:“蝤蛑(梭子蟹,比一般的蟹大。)也?!奔扔忠娨晃飯A扁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
:“螃蟹也?!庇钟诤蟮靡晃?,狀貌皆若前所見而極小,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極小
,似螃蟹。)也。”艾子喟然嘆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這就是“一蟹不如一蟹”成語的出處,用來比喻生活中的人和事,一個不如一個,越往后越糟糕。
41水到渠成
釋義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條水道。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會成功。
出處 宋·蘇軾《答秦太虛書》:“至時別作經(jīng)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
42出人頭地
釋義 指高人一等。
出處 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是說歐陽修賞識蘇軾的才華.
43很顯然掉了個意思變味的“成語”(如果算成語的話)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這可是千家詩里面的
至于流傳下來的自然是第一句啦
不過在后人無邊際的聯(lián)想下意思你是知道的!
44聞日為鐘 并 扣盤捫燭
喻不經(jīng)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出自《日喻》: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日之狀如銅盤?!笨郾P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蚋嬷?/font>
曰:“日之光如燭?!睊袪T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日之與鐘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
嘗見而求之人也。
45詩中有畫
形容長于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yōu)美。
出處:宋·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關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
有詩?!?
46銖積寸累
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
出自:軾倅武林日,夢神宗召入禁中,宮女圍侍,一紅衣女童捧紅靴一只,命軾銘之.覺而記其一聯(lián)云:“寒女
之絲,銖積寸累。步武所臨,云生雷起。”既畢進御,上極嘆其敏,使宮女送出。睇眎裙帶間有六言詩一
首,云:“百疊漪漪風皺,六珠縱縱云輕。植立含風廣殿,微聞環(huán)佩搖聲。”
47姑妄言之
表示隨便一說,不切實際。
出自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所與游者,亦
不盡擇,各隨其人高下,談謔放蕩,不復為畛畦。有不能談者,則強之說鬼?;蜣o無有,則曰姑妄言之,于是
聞者無不絕倒,皆盡歡后去?;蛞蝗諢o客,則歉然若有疾。”
48銅琵鐵板
形容氣勢豪壯的歌詞。
出自 俞文豹《吹劍續(xù)錄》:“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
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抱銅琵琶,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公
為之絕倒。”
49不通世務
出自 《艾子雜說》: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
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耶?”艾子曰:“不須
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备杆旌羝渥訂栔?。其子嘻然笑曰:“吾
豈不知此耶!每從布囊取來?!逼涓搞溉欢娜?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來?”艾子曰:“非其父
不生其子。”
50如怨如慕,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出自 《赤壁賦》
51俗不可醫(yī)
人若庸俗,則不可救藥。
語出宋蘇軾《于潛僧綠筠軒》詩:“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52傍人門戶
依賴他人,不能自立。
出自 《東坡志林》卷十二:“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 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曰:‘
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桃符怒,往復紛然不已。門神解之曰:‘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
爭閑耶!’”
53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這應該是一個成語了……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是描寫花蕊夫人的詞.贊喻她的肌膚與容貌
54賈耘老法
出處 宋·蘇軾《答秦太虛書》:"初到黃,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但痛自節(jié)儉,日用不得過
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錢,斷為三十塊,掛屋梁上,平旦,用畫叉挑取一塊,即藏去叉,仍以
大竹筒別貯用不盡者,以待賓客,此賈耘老法也。"
55繁文末節(jié)
出處:蘇軾《上圓丘合祭六儀》:“儀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jié),則一歲可以再郊?!焙笕艘灿邪阉f
成繁文縟節(jié)。
56得其三昧
出處:蘇軾《贈僧思誼 一題:又贈老謙或謂為劉貢父作》:“瀉湯舊得茶三昧,覓句近窺詩一斑?!?
三昧:梵語,意為正定。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志,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指在
某方面造詣深湛,熟知精義。
57蝸角虛名
微小而沒有作用的名聲。
出自: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58 源泉萬斛
比喻文思涌溢。
出自:蘇軾《文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
5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
淡裝濃抹 也算一個
60“燕瘦環(huán)肥”。
燕指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環(huán)指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huán),燕瘦環(huán)肥比喻體態(tài)不同而各擅其美,風格不同而各有所長。
東坡的書法豪邁雄逸,姿態(tài)橫生,當時有人曾譏諷東坡字肥,譏為“墨豬”,東坡則反駁“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度,玉環(huán)飛燕誰能憎”,認為“余書如綿裹鐵”。
61過眼煙云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這就是成語“過眼煙云”的出處,原來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后來就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2胡越同舟
語出蘇軾的《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謂關系疏遠者,同處危難也可以相互救助。胡越同舟也被稱為吳越同舟。
63蘇軾譏戲稱黃庭堅書法中字體的長撇大捺為“樹掛死蛇”黃庭堅聽后又反唇相譏其為“石壓蛤蟆”,這兩個能不能算呢?好像現(xiàn)在經(jīng)常會有人用這兩個詞來形容書法,春夢了無痕,應該也算吧
64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65蘇海韓潮
以蘇軾和韓愈為典故來形容藝術(shù)文風浩瀚博大,氣勢雄拔.
66千篇一律
釋義 一千篇文章都一個樣。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辦事按一個格式,非常機械。
來源 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張公雖復千篇,猶一體耳?!彼巍ぬK軾《答王庠書》:“今程試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厭之?!?
67水落石出
《后赤壁賦》
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68聽過劉寶瑞的單口相聲《吃魚》嗎?也是關于蘇學士和佛印和尚的。很有意思。
69厚積薄發(fā)
《稼說送張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吾告子止于此矣。子歸過京師而問焉,有曰轍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語之。
70萬馬齊喑:
出自蘇軾《三馬圖贊引》:‘振鬛長鳴,萬馬皆喑?!^駿馬抖動頸上的鬃毛嘶叫時,其他的馬都鴉雀無聲。來比喻一種沉悶的局面。后來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二五中借用:“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于是成為成語.
71相差無幾:
出自蘇軾《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二者皆非良法,相去無幾也。”后多作“相差無幾”。
72念念不忘:
蘇軾《東坡志林·論修養(yǎng)貼寄子由》:“故凡學者,觀妄除愛,自粗及細,念念不忘,會作一日,得無所住。弟所教我者,是如此否?”
73傾盆大雨:
杜甫詩<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受此啟發(fā),蘇軾詩<雨意>:煙擁層巒云擁腰,傾盆大雨定明朝.
這應該也算吧.
74人微言輕:
蘇軾《上文侍中論強盜賞錢書》:欲具以聞上,而人微言輕,恐不見省。
75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這也算成語):
蘇軾《上文侍中論強盜賞錢書》:“比來士大夫好輕議舊法,皆未習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76虛應故事:
故事:過去的事例;成例。
蘇軾《御試制科策》:“所為親策賢良之士者,以應故事而已,豈以臣言為真足以有感于陛下耶!”
77后會無期:
以后相會沒有一定的日期。表示分別時悵惘的心情。蘇軾《與范夢得八首》之一:“某旦夕南遷,后會無期,不能無悵惘也?!?
78胸有成竹:
北宋文同(字與可)主張畫竹必先“胸有成竹”。蘇軾在《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說:“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自稱系“與可之教予如此?!?
79稍縱即逝: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少"同"稍".
至于"兔起鶻落",我不大記得了,好像不是他最早.
80遺風遺澤:
先人遺留的教化、恩惠。
蘇軾《母聶氏溫國太夫人外制》:“慈和嚴翼以成其子,使朕得名世之士;以濟于艱難,其遺風余澤蓋有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