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戰(zhàn)列艦是日本的“大和”型戰(zhàn)列艦,共造了兩艘,一艘叫“大和”號,一艘叫“武藏”號?!按蠛汀毙蛻?zhàn)列艦在戰(zhàn)列艦史上有3 項之最:噸位最大、主炮口徑最大、防護甲板最厚。 日本是個島國,海洋意識較濃。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該國當局十分崇拜馬漢的“海權(quán)論”。自 1905 年日俄戰(zhàn)爭以來,日本海軍一直奉行“大艦巨炮主義”,雖然國家小但造大艦的意識和勁頭很足。1936 年,限制戰(zhàn)列艦噸位和主炮口徑的“華盛頓協(xié)定”一到期,日本就集中造船、機器、武備制造的全部精華,籌備建造“大和”型戰(zhàn)列艦,以求靠壓倒任何敵手的超級戰(zhàn)列艦來實現(xiàn)稱霸太平洋的夢想。日本當局認為,“大和”型戰(zhàn)列艦建造工程的最大難點是保密,一旦走漏風聲,日本在主力艦方面獨占鰲頭的企圖就可能化為泡影。因此,采取了無以復加的保密措施。 “大和”號于 1937 年 11 月 4 日動工后,吳市海軍工廠的造船船塢加了頂蓋,四周用鋅鐵皮筑起高墻,把整個船塢變成一個巨大的“保險柜”。建造“武藏”號(1938 年 3 月 29 日動工)的長崎造船廠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海,無論從陸上或海上看去,船臺幾乎暴露無遺。船廠從各地購進了 500 噸棕櫚,加工成總長 2500 公里的棕繩,編成重達 400 噸的偽裝網(wǎng),把整個船臺遮擋起來。 制造這兩艦的吳市和長崎被列為重點防間諜城市。便衣警察和憲兵在大街小巷嚴密監(jiān)視,對進出兩市的人員和來往信件進行嚴格檢查。長崎造船廠臨時搭起 3 座高架瞭望臺,用 120 毫米直徑的大型望遠鏡對周圍晝夜 24 小時監(jiān)視。長崎港內(nèi),巡邏艇日夜巡邏不停。在對岸的蘇聯(lián)領(lǐng)事館前面,專門蓋了一幢大型倉庫,把領(lǐng)事館的視線完全擋住。在吳市,造船廠附近鐵路沿線一側(cè),用鋅鐵皮筑起一道長達 10 余公里的屏障,列車通過這里還得掩門遮窗。在海上,民船被指令繞行。 “大和”型戰(zhàn)列艦艦長 263 米、寬 38.9 米,吃水 10.4 米,標準排水量6.4 萬噸、滿載排水量 7.2809 萬噸。甲板以上的上層建筑有 13 層,全艦有1000 多個艙室,全艦約 2500 人。艦上共有 4 臺汽輪機、12 臺蒸汽鍋爐,由蒸汽輪機帶動 4 個直徑 6 米的大型推進器。主機總功率為 15 萬馬力,航速 27 節(jié),以 16 節(jié)的航速計算,續(xù)航力為 7200 海里。貯油量為 6300 噸。在“大和”型戰(zhàn)列艦上,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主炮。三聯(lián)裝的 460 毫米主炮共 3 座,前面 2 座、后面 1 座。每座炮塔重 2200 噸。一發(fā)炮彈重 1.5噸,最大的射程達 41 公里。除主炮外,還有各種口徑的副炮 147 門。艦上還載有 6 架水上飛機,由兩座彈射器彈射起飛,用于觀測、偵察、修正主炮射擊的彈著點。“大和”型戰(zhàn)列艦服役后,數(shù)次加強對空火力,后來高炮多達近 200 門。盡管這樣,仍抵抗不了飛機的攻擊。 為了防御炮彈、魚雷、水雷的攻擊,“大和”型戰(zhàn)列艦加強了裝甲防護。舷部用 5 層鋼板防護,最大厚度達 410 毫米,炮塔首部裝甲 650 毫米厚,創(chuàng)造了戰(zhàn)列艦裝甲厚度的最高紀錄。艦底部也用 3 層鋼板防護,并采取隔離艙方式。全艦裝甲總重量 2.1 萬噸。當被一枚魚雷命中,下會影響戰(zhàn)斗;同一舷被兩枚魚雷命中,仍能保持戰(zhàn)斗力。 1 944 年 10 月 22 日,兩艦從婆羅乃港錨地出發(fā),準備用優(yōu)勢炮火壓制美國登陸部隊。在它們奔襲航行中,被美國航空母艦上的偵察機發(fā)現(xiàn)。美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對這兩艘超級巨艦,進行了 6 次攻擊?!拔洳亍碧柋?20枚魚雷和 17 枚炸彈擊中(有資料為 14 枚魚雷、16 枚炸彈),葬身海底,1023名艦員喪生?!按蠛汀碧栆矌鴼w。 1945 年 4 月 1 日,美軍在沖繩島登陸。4 月 6 日,“大和”號和 1 艘巡洋艦、8 艘驅(qū)逐艦組成編隊,趁夜幕突入沖繩海面的美艦集結(jié)地,想發(fā)揮一下“大和”號巨炮的威力。但是,美軍 4 個航空母艦編隊出動飛機 386 架,鋪天蓋地地向日軍發(fā)起 3 次攻擊?!按蠛汀碧柋?12 枚魚雷和 7 枚炸彈擊中,加上本艦彈藥艙發(fā)生爆炸,這艘超級戰(zhàn)艦終于被大海吞沒。在這次戰(zhàn)斗中,美軍只損失 10 架飛機,而“大和”號上的高射炮手沒打下一架。 超級巨艦“大和”號、“武藏”號的沉沒,宣告了“大艦巨炮主義”的破產(chǎn),也宣告了戰(zhàn)列艦時代的結(jié)束。1985 年 7 月,日本在鹿兒島西南 110 海里的海底找到了“大和”號的殘 骸。它已經(jīng)首尾分離兩段,四周散失著機槍子彈、炮彈殼,還有一顆沒有爆炸的 460 毫米的主炮炮彈。深潛器用機械手撈起 31 件實物,包括士兵的牛皮鞋、酒瓶、高級軍官用的鍍金臺燈和炮彈殼等。但是,沒有找到死者的遺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