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惲壽平、朱耷和揚州八怪等都在花 鳥畫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惲壽平是清初 花鳥畫派的優(yōu)秀代表人物。他巧妙地運用水 和色,創(chuàng)“色染水暈”之法,豐富了沒骨法 的表現(xiàn)手段。后來的“四任”,尤其是任頤, 又加以弘揚發(fā)展,使得花鳥畫在清末出現(xiàn)了 一次小的高潮。“四僧”之中,朱耷以其深厚的山水和書法功底為依托,以象征寓意手 法渲泄內(nèi)心的憂國之痛和極度壓抑的情感, 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大寫意花鳥畫法,成為花鳥 畫史上的豐碑。其后的“揚州八怪”,盡洗 恪守古法的陋習,接受并發(fā)了八大山人等的 革新精神,順應時代審美要求,注重藝術(shù)發(fā) 展規(guī)律,重視個人獨特感受而自成一派,成 為清代最后一個重要的花鳥畫派。 此篇精選有朱耷的《枯木寒鴉圖》以及任頤的《凌霄松鼠圖》等諸多名家名作,讓 您在欣賞之余,品味清代花鳥畫家的創(chuàng)新精 神。
竹石梅鵲圖
![]() 竹石梅鵲圖 清 陳嘉言 紙本水墨 縱212 X橫97.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陳嘉言(1599-約1678),浙江嘉興人。擅寫花卉翎毛,筆致松秀,韻格兼勝。此圖以石、蘭、梅、竹、 鵲入畫,布局新穎。整幅畫繁而不亂,層次分明,清 新雅麗。 菊石鳴禽圖![]() 菊石鳴禽圖 清 李因 綾本墨筆 縱129.4 X橫47.8厘米 旅順市博物館藏 李因(1616-1685),明末清初女畫家,杭州人。擅山 水花鳥,亦工蘆雁,師法陳淳。此圖寫山坡之上的奇 石旁秋菊盛開,小鳥在枯枝上顧盼鳴叫。作者用蒼勁 的筆墨勾出石的輪廓,然后用淡墨渲染,充分發(fā)揮了 作者筆力雄健,水墨揮灑淋漓的特點。 秋蟲豆莢圖![]() 秋蟲豆莢圖 清 髡殘 絹本設色 縱18.6 X橫27.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髡殘(1612-1673),僧人,湖南常德人。擅長畫山水,技法 “元四家”,并且變前人之法以適自我之意,作品渾厚蒼茫。此 圖布局簡潔,設色沉穩(wěn),線條圓潤柔和,張弛有度。 歲寒三友圖![]() 歲寒三友圖 清 樊圻 紙本設色 縱88 X橫57厘米 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 樊圻(1616-?),金陵(今江蘇南京)人。精山水、花卉、人物等,為“金陵八家” 之一。此圖以蘭、梅、山茶為題,輔以奇石。奇石以積墨渲染而成,層次的留白做 線顯示,具厚重之感。梅花及水仙花頭似白描手法繪出,清麗動人,山茶及水仙葉 叢以沒骨之法寫出,柔和潤澤。整幅作品給人韻雅氣清,脫俗絕倫之感。 堂上祝壽圖![]() 堂上祝壽圖 清 樊圻 金箋設色 縱248 X橫56厘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此圖寫一奇石,石下花草叢生,旁側(cè)的海棠樹上, 兩只小雀在枝頭嬉戲。整幅作品有秀潤明麗之感。 牡丹圖![]() 牡丹圖 清 樊圻 絹本設色 縱168.4 X橫46.4厘米 安徽省博物館藏 此圖寫牡丹兩枝,上下呼應,中間立一奇石。牡丹以淡墨雙勾,施以淡彩渲染,線條活潑,筆致工整。 墨竹圖![]() 墨竹圖 清 諸昇 絹本水墨 縱195 X橫69.7厘米 泰州市博物館藏 諸昇(1617~?),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擅長蘭花竹石, 亦能山水。畫竹下筆勁利,瀟灑不繁,所畫雪竹光佳。此 圖繪竹五竿,交叉呼應,葉分四組,濃淡疏密和諧。墨色 清潤,層次分明。畫面右下畫一巨石和墨竹形成動靜對 比,流露出一種清逸秀潤之氣。 荷花圖
![]() 荷花圖 清 謝蓀 紙本設色 縱25.3 X橫31.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謝蓀,生年不詳,約卒于康熙年中,江蘇溧水人。擅花卉、山 水,為“金陵八家”之一。此圖是一幀工筆設色花卉小品,技 法從宋代院體脫變而出。勾勒暈染,功力深厚,畫面顯得氣 閑神靜。 枯木寒鴉圖
![]() 枯木寒鴉圖 清 朱耷 紙本墨筆 縱178.5 X橫91.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朱耷(約16241705),江西南昌 人,明寧獻王朱權(quán)后裔,明亡后 削發(fā)為僧。擅畫山水、花鳥、竹 木,畫面著墨不多,所創(chuàng)意境別 具靈者,其風格對后世寫意畫派 影響極大。其花鳥畫沒有以往文 人畫那種伏雅文靜之意,而有一 種生冷、苦澀的美,足以觸人心 弦。此圖樹干、山石筆觸狂放自 由,寒鴉用筆工整,質(zhì)感豐富,造 型生動逼真。 雜畫圖
![]() ![]() 雜畫圖 清 朱耷 紙本水墨 縱24.4 X橫37.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頁共八開,現(xiàn)選錄二開?!峨p鳥》 構(gòu)圖簡練,用寫意手法,刻畫小鳥相 對而立的形象,造型夸張。眼、喙用 濃墨點出,羽毛以墨色的濃淡變化來 表現(xiàn)毛茸的質(zhì)感,形象十分稚拙可愛。 《荷葉翠鳥》圖中以潑墨手法寫出倒 垂的荷葉,葉下小鳥蜷足而立,筆墨 雖簡,神韻十足。 荷石水禽圖
![]() 荷石水禽圖 清 朱耷 紙本墨筆 縱114 X橫38.5厘米 旅順市博物館藏 此圖是代表畫家藝術(shù)風格的作品。荷葉的畫法奔放自 如,墨色濃淡相間,并富有層次。水鴨畫法也簡率放 逸,形象洗煉,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態(tài)。畫面意境 空靈,余味無窮。 歲寒圖
![]() 歲寒圖 清 王翚 絹本設色縱136.2 X橫5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王翚(1632-1717),常熟(今屬江蘇) 人,字石谷。他悉心臨摹歷代名作,熟諳 諸家技法,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 “四王”。他的弟子眾多,被稱為“虞山 派”,其影響一直延續(xù)到近現(xiàn)代山水畫。 此冊共十二開,其中設色二開,水墨十 開,為王仿董源、巨然、米芾、趙大年、 趙孟頫、吳鎮(zhèn)、倪瓚、王蒙、黃公望、管 道昇、曹知白、陳汝言等人的作品,系其 三十一歲所作。此圖為王暈、楊晉、除玫、顧妨、王云、虞沅、吳芷等多位畫家合作 而成,畫法多為工筆,筆致細膩,設色妍 麗,堪稱花卉精品。 梧桐雙兔圖 ![]() 梧桐雙兔圖 清 冷枚 絹本設色 縱176.2 X橫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詳,山東膠縣人。 畫學焦秉貞,擅長畫人物、仕女 及山水樓閣。畫風工細,色彩濃 麗。圖中繪有兩株梧桐,樹下野 菊叢生,兩只白兔在柔草中相 戲。雙兔造型準確,形象生動,特 別是眼睛的刻畫,晶瑩透明。山 石以折帶皴畫出,略加點苔,峻 峭堅硬。全圖筆致清秀,注重對 物象質(zhì)感的刻畫,有明顯的西洋 畫技法的痕跡。 百雀圖![]() 百雀圖 清 崔鏏 絹本設色 縱161.5 X橫96厘米 廣州市美術(shù)館藏 崔鐠,生卒年不詳,三韓(今內(nèi) 蒙古喀喇沁旗)人。工人物、仕 女畫,宗法焦秉貞,畫風凈麗、 婉約。此圖以梅枝、竹葉、茶花、 雀鳥構(gòu)成畫面,布局繁復,設色 清麗,筆法工整。特別是對雀鳥 的描繪’工而不板,千姿百態(tài), 栩栩如生。 梅竹圖![]() 梅竹圖 清 石濤 紙本墨筆 縱115 X橫33.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石濤(1642-1707),廣西全州人,號大滌子、苦 瓜和尚等。幼年時正逢明亡,在兄長的帶領(lǐng)下投 寺為僧,法名原濟。他的繪畫技能全面,風格沉 郁豪放,尤其是他的畫學理論為人稱道,對后世 影響甚大。此畫以濃淡之墨寫竹,造出景物的空 間層次 ,筆勢揮灑豪宕,一揮而就,通幅充滿空 靈秀潤之氣。 筍竹圖
![]() 筍竹圖 清 石濤 紙本墨筆 縱51.9 X橫32.4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此畫構(gòu)圖簡練,以寫意手法畫 新篁和竹筍。新笪枝葉叢生,竹 筍新鮮蓬勃,作品中墨色濃淡 富于變化,顯示了石濤作畫擅 用墨法的特點。 水仙茶梅圖
![]() 水仙茶梅圖 清 姜泓 絹本設色 縱118.3 X橫42.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姜泓,生卒年不詳,杭州人。工花鳥,筆致生動, 設色鮮妍。此畫構(gòu)圖奇妙,梅枝斜伸而下,枝干以枯筆勾出,花朵用彩色渲染,色澤淡雅,水仙、山石以淡墨點染,色澤淡雅脫俗,氣韻生動。 靈谷探梅圖
![]() 靈谷探梅圖 清 石濤 紙本墨筆 縱51.9 X橫32.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寫竹梅二君,構(gòu)圖簡潔明 快,墨色變化豐富。將無形之風描繪盡致全圖筆法嫻熟,意韻灑脫。 花鳥蟲魚圖
![]() ![]() ![]() ![]() 花鳥蟲魚圖 清 金玥 紙本設色 縱26.6 X橫36.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金玥,生卒年不詳,清代女畫家,江蘇昆山人。擅畫山水、花卉, 畫風工而不板。此圖冊共十開,現(xiàn)選《小石潭意》、《竹石牽?!贰?《水仙》及《秋水文鴛》四開。所選作品用筆瀟灑,設色艷麗,花 卉翎毛刻畫得姿意如生,別具幽趣。 榴葵雙鸝圖
![]() 榴葵雙鸝圖 清 虞沅 絹本設色 縱125.9 X撗43.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虞沅,生卒年不詳,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居常熟。擅畫,山水著筆落墨不多,花卉、 翎毛得古人逸法。畫中青石之側(cè),蜀葵盛 開,石榴樹上紅花錦簇,兩只黃鸝一上一 下,相互呼應。圖中花鳥皆以工筆繪出,用 筆極細致,設色考究,秀逸脫俗。 花卉圖
![]() 花卉圖 清 楊晉 紙本設色 縱26.8 X橫3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楊晉(1644-1728),江蘇常熟人,王暈弟子。擅山水, 尤工村莊景物,亦寫人物、花、鳥,尤擅畫牛,蹄角生 動。圖冊共十二頁,此畫題為“石榴”,為大筆寫意之 作.枝、葉、果只寥寥數(shù)筆即成,色彩和諧穩(wěn)重。 鷹栗圖![]() 鷹栗圖 清 馬元馭 絹本設色 縱112.5 X橫53.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馬元馭(1669-1722),江蘇常熟人。 畫傳家法,又得惲壽平指授,擅畫花 卉寫生,氣韻超逸。此圖描寫一鷹立 于秋日栗樹上。畫面安排精致美妙,筆法變化多端,設色簡潔。 南溪春曉圖![]() 南溪春曉圖 清 馬元馭 絹本設色 縱57.2 X橫28.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是作者的寫生佳作,畫桃、 柳各一枝,高低交叉,鴝鴰停憩 柳枝上梳理羽毛,神態(tài)生動。植 物均以沒骨畫成,設色鮮麗,意 趣盎然。構(gòu)圖也別具一格,天 然自成。 貓雀圖![]() 貓雀圖 清 袁江 紙本設色 縱178.5 X橫97.4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袁江(?-1746),江蘇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擅畫山水、樓臺。初學仇英, 后又吸取宋人畫法,為清代界畫高 手。此圖繪一貓攀伏于枯干上,仲頭 注視著枝頭的三只小雀。貓及樹干以 濃墨重寫,又用細筆勾出貓的皮毛, 造型生動,質(zhì)感真實。小鳥形態(tài)安詳 ,尚未感到危險的來臨,與貓的神態(tài)、動作形成對比,趣味盎然。 雪蕉雙鶴圖![]() 雪蕉雙鶴圖 清 袁耀 絹本設色 縱160 X橫95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袁耀,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 乾隆中期,江蘇揚州人,袁江 之侄。工山水、樓閣、界畫。畫 風工整華麗。此圖表現(xiàn)雙鶴立 于湖岸,周圍白雪皚皚,蕉葉 以大筆畫出,墨韻酣暢。雙鶴 動態(tài)生動,形神兼?zhèn)?,畫面?雅靜舒適的情趣。 花卉圖![]() 花卉圖 清 袁耀 絹本設色 縱26.7 X橫21.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冊伕存三開,現(xiàn)選錄兩開。其一為《秋蟬螳螂》,圖中以工寫結(jié)合的手法繪兩只秋蟬,描畫精 細,唯求生動逼真,不避其繁。其二為《扁豆促 織》,筆墨師法蔣廷錫,扁豆用沒骨法,昆蟲以工 筆描繪 ,格調(diào)清逸生動。 柳塘鴛鴦圖![]() 柳塘鴛鴦圖 清 高其佩 紙本設色 縱184 X橫97厘米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高其佩(1672-1734),遼寧鐵嶺 人。他的山水受吳偉影響,中年以 后開始用手指作畫,所繪花木、鳥 獸無不簡括生動,意趣盎然。此圖 繪一池春水,鴛鴦在水中嬉戲,水 塘邊柳技搖曳,群鳥飛鳴。畫面構(gòu) 圖簡潔,墨韻豐厚。此圖為畫家四 十一歲時作。 墨竹圖
![]() 墨竹圖 清 劉源 綾本墨筆 縱137.8 X橫50.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劉源,生卒年不詳,河南開封人。擅山水、人物、寫 意花鳥。此幅墨竹作品,以草書筆法生枝撇葉,筆法 瀟灑,墨色酣暢。雖自題“寫與可先生筆意”,但其法 與文并不相似。 花蝶圖![]() 花蝶圖 清 馬荃 絹本設色 縱96.5 X橫4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馬荃,生卒年不詳,清代女畫家,江蘇常熟人。工花草,其作品設 色妍雅,姿態(tài)靜逸。此圖描繪奇 石旁側(cè),萱草和虞美人競相開放 之態(tài)。奇石以淡墨勾畫暈染,以 濃墨點苔,質(zhì)感突出,花卉和蝴蝶以工筆淡彩之法繪出 ,設色雅麗,溫潤清逸。 松鶴圖![]() 松鶴圖 清 沈銓 絹本設色 縱226.5 X橫11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沈銓(1682-1760),浙江湖州人。 善花卉、翎毛,用筆工致,設色艷 麗。曾至日本授畫三年,頗受重視。 此圖頗講究法度,思致周密,筆墨 精妙,造型嚴謹逼真。山石皴法靈活多變 ,賦色及勾染明顯受到北宋 黃筌派及明代院體畫家呂紀等人的 影響。 梅花綬帶圖
![]() 梅花綬帶圖 清 沈銓 絹本設色縱131 X橫5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是作者的傳世作品之一,畫風有北 宋黃筌之意韻。鳥刻畫得細致入微,梅 花用鉛白點染,晶瑩剔透,并與黑色的 鳥形成對比。 柏鹿圖![]() 柏鹿圖 清 沈銓 絹本設色 縱98.2 X橫47.2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 此圖可視為作者翎毛走獸畫的 代表作之一,極為清麗活潑, 是為友人祝壽而作。寫實功力 深厚,題村吉慶有余,氣氛幽 靜清香。 雪中游兔圖![]() 雪中游兔圖 清 沈銓 絹本淡設色 縱230.5X橫131.7厘米 (日)泉屋博古館藏 此圖中繪兩抹老梅,枝上有鳥雀棲 息,樹下有野兔覓貪,兔雀的神態(tài)相 互呼應,生機盎然。天空涂以淡墨, 以襯出坡石樹干上的皚皚白雪。此 圖畫風與北宋崔白的寫實手法有相 似之。 海棠禽兔圖![]() 海棠禽兔圖 清 華喦 紙本設色 縱135.2 X橫62.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華徬(丨682?丨756),號新羅山人,福 建上杭人。擅畫人物、山水,尤精花 鳥草蟲。他重視寫生,其作品構(gòu)圖新 穎,形象生動,有松秀明麗、空靈縱 宕之致。傳世作品有《天山 積雪圖》、 《聽松圖》等。此圖用枯筆描畫一樹 枝,技上停棲的山鷂正欲襲擊樹下 的一只黑兔。禽、兔的神態(tài)描畫生 動,質(zhì)感頗強。海棠花以潑墨法畫 葉,濃墨勾筋,花頭用色粉點出,色 彩濃艷,用筆筒括。 松鶴圖![]() 松鶴圖 清 華喦 紙本水墨設色 縱192 X 136.5厘米 (美)私人藏 此圖以寫意形式畫一老松,用簡練的筆墨勾出樹的枝干, 以細毫濃墨寫松針。群鶴造型生動寫實,設色清麗柔和。 顯示了華喦在小寫意花鳥畫上的非凡造詣。 梅石圖![]() 梅石圖 清 高鳳翰 絹本水墨設色 縱120 X橫47厘米 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 高鳳翰(1683-1748),清代畫家、篆刻家,山東膠 州人。繪畫以山水、花卉為主,早年工細,晚年多作寫意,風格蒼勁老辣。摶世作品有《牡丹圖》、《秋山 讀書圖》等。此圖繪紅、白二梅,梅枝縱橫交錯。枝 干以水墨皴擦點染,盡顯虬勁之姿。紅梅以點葉法寫 出,白梅則由墨筆圈畫,疏密有致,神韻飛揚。 牡丹圖
![]() 牡丹圖 清 高鳳翰 絹本水墨設色 縱111 X橫50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藏 此圖以寫意手法,畫兩枝牡丹,紅色牡丹采用沒骨法,以色直接寫出,白色花朵以淡墨勾線后填色而成。畫面構(gòu)圖新 穎別致,設色淡雅,注重筆墨功力,為同輩畫家所不及。 ![]() 蘆雁圖 清 邊壽民 紙本設色 縱128.7 X橫49.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邊壽民(1684-1752),江蘇淮安人。能書善畫,花卉、 翎毛均有別趣,尤以潑墨蘆雁馳名。此圖是作者的傳世作品之一,這種大寫意的潑墨蘆雁是作者獨特的創(chuàng) 造。此畫是他四十七歲時 的作品,這時的畫藝已達爐 火純青之境界。 歪瓶依菊圖![]() 歪瓶依菊圖 清 邊壽民 紙本淡設色 縱95.8X橫50.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是一幀情趣盎然的書畫小品。圖 中以淡墨勾出花瓶及菊花,以濃墨點 葉。筆意瀟灑舒放,構(gòu)圖新穎,風格 古拙樸實,有脫俗之致。 花鳥圖![]() ![]() 花鳥圖 清 顏岳 紙本設色 縱21 8 X橫25.5匣米 南京博物院藏 顏岳,生卒年不詳,江蘇揚州人。善畫花鳥、山水,用筆工整細膩,傳世作品甚少。此 花鳥圖冊共十二頁,今選兩幅。上圖寫二折枝牡丹,一為含苞,一為盛放,花以淡墨勾出,丹,鉛二色暈染,葉以濃墨勾筋,線條圓潤,疏密有致,實為花卉寫生佳品。右圖寫一弓垂下 伸的梅技上,一只色彩艷麗的鸚鵡正向下鳴叫,梅花的枝干和花瓣以淡 墨勾出,以粉白點染花冠,鸚鵡筆法工整,用色講究。 柳蟬圖![]() 柳蟬圖 清 蔣廷錫 絹本墨筆 縱94 X橫4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蔣廷錫(1669-1732),江蘇常熟人。 擅花卉,大都為逸筆寫生,風神生 動,得惲壽平韻味。傳世作品有《竹石圖》、《野菊圖》等。此畫以秋風蕭 瑟中兩只寒蟬為題,以逸筆寫出。寫 中帶工,刻畫準確,墨中略加赭石 ,點葉舒放自然,體現(xiàn)出一種野趣。畫 上題詩云:“變化工夫亦苦心,短長 聲在綠楊林。秋風古岸斜陽里,惟有 寒蟬抱葉吟?!?/P>海棠牽牛圖 ![]() 海棠牽牛圖 清 蔣廷錫 絹本淡設色 縱107.6 X橫54.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中繪一秀石,勾皴后施以淡彩渲染,奇石后生有一竿翠竹,有藤條纏繞其上。 牽?;灾ㄇ?,用焦墨點提花心,淡雅秀逸。畫面清新潤澤,頗具神韻。 芙蓉鷺鷥圖
![]() 芙蓉鷺鷥圖 清 蔣廷錫 紙本設色 縱127.7X橫60.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一只白鷺在水塘邊側(cè)立,葦竿上棲息一鳥,正俯瞰鷺鷥,形 態(tài)生動,用筆簡括。芙蓉花的枝葉 以淡墨渲染,焦墨點綴花蕊,淡逸雅致,風格獨具。 蘭竹圖
![]() 蘭竹圖 清 蔣廷錫 絹本水墨 縱98.7 X橫5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寫幽蘭疏竹附崖而生。墨韻豐 富,筆法草逸,有超塵出世之趣。畫 面筆墨雖少,但神韻不簡。 端陽景圖![]() 端陽景圖 清 余穉 絹本設色 縱137.3 X橫68.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余穉,生卒年不詳,江蘇常熟人, 工花鳥,供奉內(nèi)廷。此圖以簡潔的構(gòu)圖,挺秀細潤的筆法,描繪 了菖蒲、蜀葵、蟾蜍、蜻蜓等自 然景物。布局疏密相宜,筆法工 整,嚴謹而不呆 板,秀潤之中得其野趣。
玉壺春色圖 ![]() 玉壺春色圖 清 金農(nóng) 絹本設色 縱131 X橫41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金農(nóng)(1687-1763),清代書畫家、詩人,浙 江杭州人,“揚州八怪”之一。他五十歲后始 作畫,擅寫山水、人物、竹梅、鞍馬,筆墨拙 厚淳樸,布局別出心裁。傳世作品有《紅綠梅 花圖 》、《采菱圖》等。此圖以頂天立地的構(gòu)圖 形式,畫梅樹老干一截,淡墨揮寫,濃墨點苔,花朵以小筆勾瓣、點粉,繁枝密萼相互穿插,變化豐富,顯示出老梅凌寒的性格。 花卉冊![]() 花卉冊 清 金農(nóng) 紙本設色 縱24 X橫32.3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冊以花、竹、果等為題材,畫法別開生面, 有超逸不群之意。現(xiàn)選《野花小草》一開以 覺畫家之筆法。 蘭花圖![]() 蘭花圖 清 金農(nóng) 紙本設色 縱24 X橫32.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構(gòu)圖新穎,圖中兩簇倒垂的蘭花和平地的 蘭叢相呼應。用筆豪放,揮灑自如,花頭用顏 色直接點寫,雖艷而不俗。 蘆花雙雁圖![]() 蘆花雙雁圖 清 黃慎 紙本設色 縱211 X橫6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黃慎(1687-1768),福建寧化人。擅畫人物, 花卉、蔬果,亦工詩、書,為“揚州八怪”之 一。傳世作品有《仕女圖》、《漁翁圖》、《蘇武牧羊圖》等。此圖筆法嫻熟,落墨大膽 ,與 邊壽民的蘆花秋雁形成鮮明的“工寫”對比。
蓮塘雙禽圖 ![]() 蓮塘雙禽圖 清 黃慎 紙本設色 縱136.9 X橫58.7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此圖繪河塘中,雙鴨游弋,水色接天。畫家 以淡墨加赭石渲染苘葉將要干枯之態(tài),淡 墨線勾花,濃墨點畫蓮蓬,雙鴨以墨色點 染,形態(tài)生動。全畫運筆酣暢淋漓,體現(xiàn)了 畫家粗筆寫意畫 的特點。 雜畫冊![]() 雜畫冊 清 李鱓 紙本設色 縱28.2 X橫36.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李鱓(1686-1762),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 擅畫花卉、蟲鳥,其作品筆法勁健,縱橫馳騁,不拘繩 墨而有氣勢。傳世作品有《五松圖》、《墨荷圖》等。此 冊共十七幅 ,題材廣泛,有筆墨狂放的芭蕉,高潔淡雅 的蘭草,靈動的昆蟲,鮮活的蔬菜等。 松石紫藤圖
![]() 松石紫藤圖 清 李鱓 紙本設色 縱242.2 X橫120.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繪一株高大挺拔的蒼松,枝 干虬曲,上有紫藤纏繞。忪下湖石 旁,各色牡丹競相盛開,明艷動 人。全畫筆法工整,設色雅致。 竹蔭西猥圖![]() 竹蔭西猥圖 清 郎世寧 絹本設色 縱246 X橫133厘米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1688-1766),意大利傳教士,畫家兼建筑家???熙時期來中國。其作品結(jié)合中 西畫法,設色艷麗,精工細 致,自成風格。此圖為工筆設 色,繪一長身細腰的良犬,毛 色光潤 ,質(zhì)感逼真。又有背景 的瓜藤、翠竹映襯,構(gòu)成天然 之美。 ![]() 聚瑞圖 清 郎世寧 絹本設色 縱109.3 X橫58.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采用中國傳統(tǒng)工筆畫的材料和技法, 加入西洋繪畫中強調(diào)的光影變化,形成了 一種接近西方靜物畫的效果。特別是對青 瓷花瓶的刻畫,不僅顯出晶瑩圓潤的質(zhì)感, 而且光感極強。 嵩獻英芝圖![]() 嵩獻英芝圖 清 郎世寧 絹本設色 縱242.3 X橫157.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為雍正祝壽而作。圖中騭、忪、靈芝等都具有吉樣祝福的含意。郎世寧的繪畫參合中西技法,許多作品是用中國 畫村料作西式技法,有光色效果,立體感強,另有一番天地。 仙萼長春圖·牡丹![]() 仙萼長春圖·牡丹 清 郎世寧 絹本設色 縱33.3 X橫27.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雖為意大利人,但他適應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潛心 研究中國畫傳統(tǒng),能把西洋畫的逼真效果與中國的傳統(tǒng)技 法結(jié)合?!断奢嚅L春圖》就是他工筆重彩畫的代表作。畫面 寫實,筆致工整,有突兀感,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仙萼長春圖·桃花 ![]() 仙萼長春圖·桃花 清 郎世寧 絹本設色 縱33.3 X橫27.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中桃花畫法取自中國繪畫的折枝,而兩只春燕卻采用了寫真的描繪,使得燕子身姿嫵媚矯健,極富生趣。郎世寧在畫法上運用中西繪畫之所長,創(chuàng)造了一批寫實生動的工筆花鳥畫。 菊石圖![]() 菊石圖 清 余省 絹本設色 縱136.7 X橫6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余省(1692-1767),江蘇常熟人,擅 畫花鳥、魚蟲,尤擅畫蝴蝶。此圖描繪 秀石旁盛開的菊花。風格寫實,設色艷 麗,筆法極為工致,畫面具有空靈高潔 之氣。 花鳥圖
![]() 花鳥圖 清 余省 紙本設色 縱168.5 X橫88.5厘米 常熟市文化管理委員會藏 此圖繪老梅一株,枝頭有四只八哥飛鳴對唱,樹旁襯以山石雜卉。全 畫墨韻輝粲,筆力沉著,在色彩與 明暗的處理上參用了西法。 十駿馬圖
![]() 十駿馬圖 清 王致誠 紙本設色 縱24.2 X橫29.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致誠(1702-1768),法國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畫家。自幼 學畫于里昂,后留學羅馬。清乾隆 三年(1738)來中國,獻《三王來朝耶穌圖》,供奉內(nèi)廷。初不為所 喜,后改為中國畫法,曲盡帝意, 乃得重視。與郎世寧、艾啟蒙、安 德義合稱四洋畫家,形成新體畫 風。 傳世作品即《十駿馬圖》。作 者采用西洋畫法,注重馬的解剖 結(jié)構(gòu),用工細縝密的線條表現(xiàn)駿 馬體態(tài),造型準確,富有立體感和 皮毛的質(zhì)感,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細 致的觀察力和高超的繪畫技巧。 鸚鵡戲蝶圖![]() 鸚鵡戲蝶圖 清 胡湄 絹本設色 縱98.2 X橫50.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胡湄,生卒年不詳,浙江平湖人。 從小受古代繪畫薰陶,所畫的花 鳥魚蟲,時稱仙筆。此圖是作者的傳世作品。畫中的花鳥仿宋人筆 意,工筆重色,細致艷麗,整幅畫 無一懈筆。 蒲塘秋艷圖
![]() 蒲塘秋艷圖 清 惲冰 紙本設色 縱127.7 X橫56.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惲冰,生卒年不詳,清代女畫家,江蘇武進人。擅花卉寫生,以沒骨法著名。此圖 繪池塘之中,幾株荷花亭亭玉立,或盛開, 或含苞,皆具婉約之姿。全圖均以沒骨法 暈染而成,筆法工整,表現(xiàn)出一派清秋的 飛息。 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 清 吳振武 紙本設色 縱133.1 X橫71.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吳振武,生卒年不詳,浙江嘉興人。 善畫花卉草蟲。此圖畫法工整細 致,虛實結(jié)合,使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 空靈潤澤的感覺。 墨竹圖![]() 墨竹圖 清 鄭燮 紙本墨筆 縱168.7 X橫90.5厘米 北京炎黃藝術(shù)館藏 鄭燮(1693-1765),號板橋,清代 書畫家、文學家,江蘇興化人。乾隆 元年進士,“揚州八怪”之一。他的 作品多寫蘭、竹、石。在藝術(shù)思想上 反對泥古,主張革新,師法自然,擺 脫了清初以來的摹古風氣,而能獨 樹一幟。有《竹石圖》、《芝蘭全性圖》 等作品傳世。此畫中寫修竹數(shù)竿,用 筆遒勁圓潤,疏爽飛動,皴擦較少卻 神韻俱全。全圖氣勢俊逸,傲氣風骨 讓人感慨。 蘭竹冊
![]() 蘭竹冊 清 鄭燮 紙本墨筆 縱31 X橫45厘米 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 此圖繪兩株蘭草,葉密花繁,構(gòu)圖偏于右上角,從整體上看,更顯出一種動勢的美。 竹石圖![]() 竹石圖 清 鄭燮 紙本墨筆 縱231.7 X橫58厘米 北京炎黃藝術(shù)館藏 此圖繪細竹生于巨石之下,纖細但不柔弱。一種不畏慘淡人生之精神躍然紙上。 甘谷菊泉圖![]() 甘谷菊泉圖 清 鄭燮 紙本墨筆 縱189.6 X橫4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峭壁之間一股飛泉奔瀉崖下。山石間茂菊叢生,花色宜人,整個畫面構(gòu) 圖奇峻,意境高曠,筆墨瀟灑,新意獨具。 蘭竹芳馨圖
![]() 蘭竹芳馨圖 清 鄭燮 紙本墨筆 縱189.8 X橫49.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繪兩山相對,懸崖峭壁之上,蘭竹叢生, 左右呼應。山石以枯筆勾出,橫皴幾處,描盡 山勢之險。蘭竹以濃墨撇寫,飄逸瀟灑,氣韻飛動。 百花呈瑞圖![]() 百花呈瑞圖 清 李方膺 絹本設色 縱162.5 X橫43.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李方膺(1695-1755),江蘇南通人。擅畫梅、石、蘭、 竹。其畫“師法自然,崇尚氣勢,力排眾格,獨樹一幟”。此圖一改作者慣常的豪放風格,用筆設色都較工 整收斂,格調(diào)清新雅致,流露出樣和之意。 蘭石圖![]() 蘭石圖 清 李方膺 紙本墨筆 縱110.8 X橫4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以淡墨粗筆寫出大塊坡石,幾叢幽蘭花葉繁密,糾纏錯結(jié)。蘭葉以焦墨疾筆繪出,筆法縱橫豪致,粗獷不羈。 蕉石圖![]() 蕉石圖 清 閔貞 紙本墨筆尺寸不詳 南京博物院藏 閔貞,生于1730年,卒年不詳, 江西南昌人。白描功力深厚,擅長寫意人物,亦作山水、花 鳥,風格瀟灑活潑。傳世作品 有《蕉石圖》、《花卉圖》等。此 圖充分利用了水墨結(jié)合,浸漬 變化的自然效果,以飽含水分 的筆觸寫出山石之雋秀、芭蕉 之挺拔。畫面造型洗煉 ,水墨 酣暢,給人神清氣爽之感。 花卉圖
![]() 花卉圖 清 羅聘 紙本設色 縱94.8 X橫44.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羅聘(1733-1799),安徽歙縣人。 擅畫人物、佛像、梅竹、山水,筆 情古逸,自成風格,為“揚州八怪” 之一,有《群仙拱祝圖》、《葫蘆圖》 等作品傳世。此畫為仿沈周筆意所 作。畫中奇石以焦墨勾出形狀,淡 墨暈染而成。石旁一株山茶,花繁 葉茂, 枝干用赭石寫出,花葉用石 青點畫,濃墨勾筋,花朵則用線勾 出其形,后填色而成,設色清麗,兼 工帶寫,有天然之趣。 梅花圖![]() 梅花圖 清 羅聘 紙本墨筆 縱69 X橫28厘米 四川省博物館藏 此圖以粗筆淡墨寫出梅樹老干,表現(xiàn)其虬曲之姿。又以淡墨勾花,濃墨勾萼,使朵朵墨梅呼之欲出。畫面筆法古拙質(zhì)樸,野趣橫生。 花鳥圖 ![]() 花鳥圖 清 張杰 絹本設色 縱149 X橫4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張杰,生卒年不詳,江蘇揚州人。工畫花 竹,尤長水仙。此圖繪盛開的牡丹,高低 錯落,國色天香。海棠花開似火,一對雉 鳥棲于花枝,雄雉下瞰杜丹,雌雉悠然自 得,全圖設色艷麗,構(gòu)圖和諧統(tǒng)一。 竹圖
![]() 竹圖 清 孫楷 紙本墨筆設色 縱17.5 X橫52.3厘米 徐悲鴻紀念館藏 孫楷,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此扇面中的竹竿、山 石均以淡墨寫成,濃墨撇葉,雖草草數(shù)筆卻顯示出清韻之風。畫面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國色天香圖![]() 國色天香圖 清 馬逸 絹本設色 縱101.7 X橫4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馬逸,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馬元馭之子,江蘇常熟人。工花卉, 亦畫魚,師蔣廷錫。此圖畫牡丹爭先吐艷,素雅動人,雍容華貴之態(tài)。蘭花以重粉罩染,胭脂點蕊,素雅動人,與鮮艷的牡丹形成對比?;ㄏ缕媸梅e墨與淡墨暈染相結(jié)合的手法繪出,造型怪異而不失典雅。 萱齡八百圖![]() 萱齡八百圖 清 阿克章阿 紙本設色 縱166.2 X橫65.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阿克章阿,生卒年不詳,八旗人,乾隆初入內(nèi)廷學畫,臨摹董其昌之畫神情逼肖。此圖畫兩只八哥棲 于枝頭,上下偃仰呼應,形態(tài)生動。一棵古梅虬曲 橫伸,干枝雖細,卻見蒼勁。石畔樹旁以廖廖數(shù)筆繪出萱花月季,添補中宮。全畫構(gòu)圖奇抄,筆墨秀 潤。觀其畫意,似為祝壽而作。 仿王武老松小鷹圖
![]() 仿王武老松小鷹圖 清 張寧 紙本水墨 縱133 X橫27厘米 (日)私人藏 張寧(1743-1821),河北滄州人。工詩擅畫,得王宸指授,兼畫設色花卉,氣格秀逸。此圖絕塵脫俗,運墨變化豐富,濃淡干濕皆得其宜,設色明秀清逸。 松鷹圖![]() 松鷹圖 清 方濟 絹本水墨淡設色 縱108.1X橫33.1厘米 (日)私人藏 方濟(1736-1789),擅水墨花卉、翎毛、山水。1764 年東渡日本,畫技頗得日本人稱賞。此圖以淡墨闊筆寫 松樹,蒼勁清逸,以工筆淡彩繪鷹,嚴謹細致。 月下墨梅圖
![]() 月下墨梅圖 清 童鈺 紙本墨筆 縱164.8 X橫56.4厘米 揚州市博物館藏 童鈺(1721-1782),浙江紹興人。擅山水,尤 擅寫梅,宗揚無咎法。此圖為作者的傳世之作,運筆密而不亂,繁而不雜,墨氣雄厚。一輪圓月, 影照梅花,分外清逸。 設色花卉圖![]() 設色花卉圖 清 奚岡 紙本設色 縱129.5 X橫31.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奚岡(1746-1803),新安(今安徽歙縣)人。善山水、花 卉,工詩書,精篆刻,與丁敬、黃易、蔣仁齊名,為“西泠八家”之一。此圖中描繪梔子花、萱花、天竹子,筆墨淡秀,意境幽淡,梔子花的花瓣用墨筆勾勒,中間露白,葉取沒骨 法,用濃墨勾筋,頓見精神。萱花盛開, 敷色素凈,用筆端雅。天竹子用淡墨點垛,一蔟簇密集于枝頭,連接梔子花與 萱花,構(gòu)成整體感。 梅花山茶圖 ![]() 梅花山茶圖 清 趙之琛 紙本設色 縱141 X橫37.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以焦墨勾勒出湖石,湖石后幾支梅花脫穎而 出,既添補了畫面上方的空白,又襯托出山茶的 不凡風姿。全圖用筆工致堅凝,是一幅飽含金石 氣息的佳作。 雙勾竹石圖
![]() 雙勾竹石圖 清 趙之琛 紙本設色縱128.2 X橫61.5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趙之?。?781-1860),杭州人。 擅畫山水、花卉,喜寫佛像。山 水師元代倪瓚和黃公望,用筆蕭 疏、幽淡。此圖是作者的傳世作 品,亦是晚年的得意之作。筆法 峭勁,敷色清雅,布置奇險。 松芝圖![]() 松芝圖 清 趙之琛 紙本墨色 縱106.6 X橫23.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畫中相依并生的兩株蒼松,昂然而立,下襯芝蘭為伴,氣氛清雋恬靜。全圖筆墨秀雅,筆力蒼拙,有金石之氣。 花下雙雞圖![]() 花下雙雞圖 清 王禮 紙本水墨淡設色 縱147.7 X橫39.5厘米 (日)私人藏 王禮(1831-1879),江蘇吳縣人。得師沈榮真?zhèn)鳎?卉設色妍麗淳厚,出入北宋畫法。此圖是作者臨明人呂紀之作,但有很多自我的成分。畫中精細地描繪出兩只白雞,層層襯染勾勒,形態(tài)生動,呼之欲出,堪稱妙品。 蕉梅錦雞圖
![]() 蕉梅錦雞圖 清 王禮 紙本設色 縱114.7 X橫47.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怪石突兀冷峭,石上有錦雞棲息,神態(tài)安閑,有雋逸之氣。畫面構(gòu)圖巧妙新奇,用筆勁秀,設色典雅清麗。 花卉圖![]() 花卉圖 清 吳熙載 絹本設色 縱139.3 X橫5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吳熙載(1799-1870),擅各體書法,兼作寫意設色花卉,風韻絕俗。此圖繪折枝月季一株,構(gòu)圖別致,設色濃淡得宜?;ǘ湟詻]骨賦彩寫成,水墨點葉;枝葉高低錯落,疏繁有致 ,畫面格調(diào)秀逸脫俗。 香滿蒲塘圖
![]() 香滿蒲塘圖 清 胡公壽 紙本設色 縱178.9 X橫47.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胡公壽(1823-1866),上海市松江人。工畫山水、蘭竹、花卉,尤喜畫梅。此圖以廖廖數(shù)筆描繪出小溪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筆法簡練,設色明麗。盛開的蓮花,似隨風搖曳,清香遠溢。 蘭竹石圖
![]() 蘭竹石圖 清 羅清 絹本水墨 縱132 X橫66.5厘米 廣州市美術(shù)館藏 羅清(1821-1899),廣東番禺人,擅指畫。 晚年雙目失明,仍能用手指作畫。其作品筆法多變,墨色濃淡交融,別有意趣。此圖以指代筆,畫奇石屹立,氣勢軒昂。青竹依石 而生,勁直 挺拔,向背欹斜各顯其姿,落墨 濃淡相宜。 五福圖
![]() 五福圖 清 居巢 絹本設色 縱85.5 X橫41 5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居巢(1811-1865),番禺(今廣州)人。 擅作山水、花鳥,尤精草蟲。居巢與其弟居廉的繪畫開嶺南畫派的先河,傳世作品有《花果圖》、《五福圖》等。此圖繪一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的小竹蘢內(nèi),扣著五只姿態(tài)各異的小蝙蝠,籠旁畫湖石相襯,取 “石壽”、“五福”之意。畫面構(gòu)畫新穎,極具情趣,有廣東民俗特點。為畫家中 年之作。 松鶴延年圖![]() 松鶴延年圖 清 虛谷 紙本設色 縱184.5 X橫98.3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 虛谷(1824-1896),僧人,安徽歙縣人。工畫花鳥、蔬果,亦善寫真。有《虛谷和尚詩錄》傳世。虛谷的花鳥風格冷峭新奇,匠心獨運,別具一格。此圖筆法奇峭雋雅,設色清秀明麗,是虛谷六十四歲時所作。 枇杷圖![]() 枇杷圖 清 虛谷 紙本設色 縱129.8X橫72.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是虛谷去世之前的作品,畫 枇杷數(shù)枝。構(gòu)圖頂天立地,布滿 全幅。用逆筆、枯筆,粗細有致,給人以鮮明的節(jié)奏感。全畫設色 明麗,質(zhì)感的表現(xiàn)淋漓盡致。 花卉昆蟲圖![]() ![]() 花卉昆蟲圖 清 居廉 絹本設色 縱27.8 X橫28.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居廉(1828-1904),廣州人。擅畫花 鳥、草蟲及人物,尤以寫生見長。他自 創(chuàng)撞水和撞粉法,是嶺南派奠基人之 一。傳世作品有《花卉昆蟲圖》、《富貴白頭圖》等?!痘ɑ芾ハx圖》共十二頁, 現(xiàn)選其中《月季》、《扶?!穬砷_。圖中 花卉妍麗多彩,草蟲栩栩如生?;ɑ懿?用沒骨畫法,結(jié)合自創(chuàng)的撞水、撞粉 法,以產(chǎn)生亮麗秀潤的效果。昆蟲多以 兼工帶寫的手法繪出 ,自然生動。畫面 有清新活潑、文靜抒情的意趣。 牡丹圖![]() 牡丹圖 清 趙之謙 紙本設色 縱175.6X橫90.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之謙(1829-1884),浙江紹興人。 擅篆刻、書畫。傳世作品有《牡丹圖》、 《花卉圖》、《菊花圖》等。此圖以秀石、 牡丹入畫,其敷色用筆反映了作者的 獨特風格。 牡丹的描繪兼用沒骨、勾線填色二法,并將其統(tǒng)一在凝重沉厚的筆法之中,敷以紅、黑、綠等重色,在對比中求協(xié)調(diào),使畫面濃麗熱烈,雅俗共賞。 天竺水仙圖![]() 天竺水仙圖 清 蒲華 紙本設色 縱146.3 X橫77.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蒲華(1830-1911),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擅書畫,花卉學徐渭和陳淳。此圖工整、含蓄,不同于作者慣常的豪放不羈、水墨淋漓的風格。整幅構(gòu)圖繁而不亂,疏而不漏,設色沉著端莊,艷而不俗。右上角題七絕一首,詩畫交融,情意俱隹。 紅蓼荷花圖![]() 紅蓼荷花圖 清 蒲華 紙本設色 縱247.8 X橫60.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作者以奔放雄健之筆力,奇特之構(gòu)思,繪紅、白兩株荷花。下半幅墨葉白荷與上半幅碧葉紅花相呼應,又以紅蓼、浮萍協(xié)調(diào)全畫。畫面線條流暢洗煉,設色淡雅,卻有氣勢磅礴之感。 花卉鳥蟲圖![]() ![]() 花卉鳥蟲圖 清 朱偁 銷本水墨設色 縱28 X橫28厘米 (日)私人藏 朱偁(1826-1900),浙江嘉興 人,朱熊之弟,擅畫花鳥。初法 張熊,后學朱禮,晚年畫藝大 進。此圖冊為作者的傳世之作。 共四圖,皆作團扇形,畫面則相 應作旋轉(zhuǎn)式構(gòu)圖,體現(xiàn)了作者 很強的造型能力和寫生能力。 此冊是朱偁的花鳥畫精品,現(xiàn) 選其中兩幅。 桃花白頭圖 ![]() 桃花白頭圖 清 朱偁 紙本設色 縱164.5 X橫46.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描寫月季花和夭桃縱橫交織,生機郁勃。 白頭翁形象逼真,枝干揮灑自如,法度井然, 桃花和桃葉以沒骨法點出,相輔成輝。此畫構(gòu)圖新穎,色彩妍麗。 柳鴨圖![]() 柳鴨圖 清 任熊 紙本水墨設色 縱144.6X橫52厘米 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 任熊(1823-1857),浙江蕭山人?;B魚蟲、人物走獸 俱擅,尤工神仙佛道,筆法圓勁,形象夸張。傳世作品 有《四紅圖》、《高士傳》等。此圖繪池邊柳樹下,有兩只鳧鴨在池中嬉戲,姿態(tài)生動。柳樹絲蔓以水墨撇寫 ,濃 淡有韻。畫面意境深遠,悠然淡雅。合錦圖 ![]() 【名稱】合錦圖【作者】任熊【類別】中國古畫【年代】清代【材質(zhì)】絹本【文物現(xiàn)狀】中國 江蘇南京博物館【規(guī)格】團扇 縱25.8厘米,橫26.9厘米; 朱竹鳳凰圖
![]() 朱竹鳳凰圖 清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62 X橫48匣米 常熟市博物館藏 任頤(1840-1896),浙江紹興人,擅長肖像、人物、 花鳥,亦作山水,是海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從師任熊、朱耷、石濤、華喦,畫風趨于奔逸。朱竹和鳳凰 都是虛擬之物,在民間可兆喜慶。此圖繪一白鳳棲 于梧桐樹上,神態(tài)自若,旁有紅竹數(shù)竿,與白鳳相映生輝,畫面極富裝飾意味。 凌霄松鼠圖![]() 凌霄松鼠圖 清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63.5 X橫46.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有作者兼工帶寫、明麗活潑的特點。松鼠刻畫得栩栩如生。 幽鳥鳴春圖![]() 幽鳥鳴春圖 清 任頤 絹本設色 縱137.5 X橫61 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繪幾只寒鴉立于巨石之上, 石的旁側(cè)有幾株盛開的桃花。畫 山石兼用勾勒、點簇、暈染之法, 使其呈現(xiàn)堅實厚重的效果;寒鴉 則以墨色的濃淡變化表現(xiàn)質(zhì)感; 桃花以點粉隨意寫出,精描花蕊, 頗具神韻。整幅作品設色淡雅,筆 墨簡逸。 荷花雙燕圖![]() 荷花雙燕圖 清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80 X橫45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荷花池中兩只飛燕掠過水面,碧葉襯托著亭亭玉立的白荷,豐潤秀美。雙燕用筆細致,用墨濃淡相宜。畫面構(gòu)圖考究,動靜結(jié)合,意境清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