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血糖更穩(wěn)定是先吃飯還是先吃菜? 在美國《糖尿病護理雜志》上面一篇文章說明,用餐時先吃蔬菜與肉類,竟讓糖尿病患的血糖與胰島素得到更好的控制。這樣簡單而免錢的小撇步,值得參考! 在美國《糖尿病護理雜志》上面一篇文章說明,用餐時先吃蔬菜與肉類,竟讓糖尿病患的血糖與胰島素得到更好的控制。這樣簡單而免錢的小撇步,值得參考!
懷石料理的智慧 史考特在京都旅游期間,對當?shù)厝说臉用哺械接∠笊羁?。京都街頭不管男女老少(特別是長者)都身材纖細,步履輕盈。臃腫體態(tài)的日本人不是沒有,但明顯比臺灣少。 但是,日本是一個吃很多米的國家:壽司是米、親子井是米、飯團還是米。吃這么多快速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日本人是如何維持纖細健康呢?(注) 在某晚懷石料理的席間,享用完了生魚片、野菜等佳肴后,侍者端上了一碗雜燴雞肉飯,讓史考特靈光乍現(xiàn),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篇研究:“用餐順序對血糖及胰島素的影響”。 如果懷石料理能反映出傳統(tǒng)日本飲食習慣,那么我們或許可以用這篇文獻來解釋日本人吃米卻不發(fā)胖的現(xiàn)象... (注:二戰(zhàn)前的日本確實是以低肥胖、低文明病著稱,但隨著生活形態(tài)及飲食西化,糖尿病的盛行率在日本不斷攀升。)
進食順序的研究相信一分鐘健身教室的讀者都知道,碳水化合物生而不平等,甜甜圈與地瓜對血糖的影響差很大。但您是否知道,進食順序的先后也會影響血糖!?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四位來自紐約的學者征召了11名肥胖且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進行研究。 在不同的兩個早上,所有受試者吃下一模一樣的早餐,實驗共進行兩次: ★第一次先吃面包與柳橙汁,隨后才吃下蔬菜、沙拉與雞胸肉。 ★一周后重復以上程序,只不過這次先吃蔬菜沙拉與雞肉,再吃面包與柳橙汁。
用餐后,受試者接受連續(xù)的抽血測量血糖與胰島素濃度,結果...
用餐兩小時后,先吃肉與蔬菜組的血糖與胰島素分泌竟比對手低了74%與49%之多!單純控制進食的順序,其療效竟不輸抗糖尿病藥物。 研究限制 如同一切醫(yī)學研究,這篇文獻也有其弱點在:第一,他是一個初步研究(Pilot study)。其目的在獲取少量的數(shù)據,以推動未來更大型、更昂貴的臨床試驗上路。也因此本研究的實驗人數(shù)偏低,可能影響數(shù)據的可信度。 第二,本研究的受試者皆為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其結果是否能推及健康人,史考特持保留態(tài)度。第三,實驗數(shù)據僅記錄餐后兩小時的變化,兩小時以后的血糖與胰島素趨勢是全然無法得知的。 引用說明:美國《糖尿病護理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吃飯的順序會影響血糖,先吃蛋白質和蔬菜、后吃碳水化合物能降餐后血糖和胰島素水平。 美國紐約威爾康奈爾醫(yī)學院代謝研究和臨床醫(yī)學教授路易斯·阿倫選取了11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們的食物包括雞胸肉、花椰菜、生菜、番茄色拉、白面包和橙汁。第一周,患者先吃面包,15分鐘過后再吃肉、蔬菜和脂肪。一周過后,顛倒進食順序,即先吃肉、蔬菜和脂肪,15分鐘后再吃面包。結果顯示,后吃面包能讓餐后30分鐘的血糖水平降低29%,餐后60分鐘的血糖降低37%,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降低17%。并且,胰島素水平也較低。 可見,合理地安排進食順序能讓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保持平穩(wěn)。簡單的改變能降低糖友對藥物的需求,對其健康產生持久、積極的影響。
結語 其實史考特很常被問到該先吃什么才會瘦,以前總是漫不經心地回答:“沒差!”還好有這篇文獻及時出來,阻止我繼續(xù)散播錯誤資訊(或是...讓自己出糗XD)史考特并不清楚懷石料理是否能反映日本傳統(tǒng)的飲食習慣,但這個日本的傳統(tǒng)宴席,其實與許多健康飲食的原則不謀而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