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八節(jié) 親愛的朋友你喝臘八粥了嗎?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你喝幾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首, 三十晚上鬧一宿, 大年初一去拜年。 多么有生活氣息的民謠! 而今年就是猴年了, 你知道為什么十二生肖里會有猴呢? ▼ “侯”是對美猴的稱贊?!对娊?jīng)》上有“海直且侯”,《韓詩》中說:“侯,美也?!焙髞磙D(zhuǎn)引為古代貴族爵位的第二等:即“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 原來猴年是這么回事兒呀! 那老北京過春節(jié)一般會有哪些習(xí)俗呢? ▼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灶神,有的地方還把糖涂在灶神爺?shù)淖彀蜕?,讓他去天上跟玉帝匯報工作時能多說人間的好話。 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關(guān)于這一習(xí)俗不僅在北京如此,在國內(nèi)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傳說這天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不過民間也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人們認為二十四打掃完房子了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 舊時候社會不發(fā)達人們只有在過年時候才能頻繁吃到肉,當(dāng)然即使在今天,人們過春節(jié)依然是以吃肉為主。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講的就是臘月二十七要宰年雞、趕大集,這一習(xí)俗在京郊很多農(nóng)村依然盛行。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fā)”、“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在過去很多老北京人家在這一天就要開始發(fā)面了。 “二十九,蒸饅頭。”在這天要把臘月二十八已經(jīng)發(fā)好的白面蒸成饅頭。 從除夕開始就進入春節(jié)的高潮了,關(guān)于除夕舊習(xí)俗很多:不許動剪刀、不許說不吉利的話等等。當(dāng)然全國各地都必須做的事就是除夕守歲,也有的地方在凌晨十二點新舊年之交的時候下餃子吃。 初一最重要的事就是拜年了,老北京人對拜年非常重視。接待的人家要準備食盒,里面放著各式干果,稱為“吉利果”。不論來多少撥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滿,以示尊重。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在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還有一種老說法認為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xué)窮、文窮、命窮、交窮”。這天民間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還有一種說法是初五這一天叫“破五”,也就是破除禁忌,初一說的那些禁忌可以破除。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大年初六商家正式開張營業(yè),而且要大放鞭炮。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jié)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正月初七叫“人節(jié)”,源于古神話:傳說女媧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從漢朝開始有“人節(jié)”的習(xí)俗。 大年初八,順星散燈花。關(guān)于這一天有幾種傳說:一說是這一天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因此這一天要放生祈福。 另一說是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要是天氣晴朗就寓意著豐收,天陰則年歉。 其實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遠不止這些, 接下來讓小北跟你念叨念叨過年就有哪些禁忌吧? ▼ 開口就要吉祥不說臟話;除夕夜不大小便,見到陽光后再大小便。 大年初一的禁忌比較多:已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娘家;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忌動刀剪和針錢;忌吃藥;忌借錢。忌打碎盤、碗、酒具等易碎物品...... 女兒回娘家禮物忌諱是單數(shù),要好事成雙。 初一到初三都是歲首,禁忌與初一基本相同,參照初一的忌諱。 禁忌出門,因為民間說灶王爺來查戶口,不可外出。這天也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 忌走親訪友、可以打掃衛(wèi)生、將垃圾送走稱為“送窮出門”。 正月初六送窮鬼,這天商店要開業(yè)也要放鞭炮。 稱“人日”,忌諱動針線,不刑罰孩子等。 大年初八也叫“谷日”,這天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廟往往也在這天設(shè)壇祭星。現(xiàn)代人們一般在這天開始節(jié)后第一天上班。 隨著時代發(fā)展, 春節(jié)習(xí)俗既保留了一部分老東西, 同時也加入了一些新事物 ▼ 北京過年少不了的事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