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
臘月二十三,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
又被稱作“小年”。
這一天,
正式進入過年倒計時,
家家戶戶都要祭灶,
還有掃房子、做豆腐等等,
那么這些年俗,
你都了解嗎?

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三,又叫“小年”,在這一天傳統(tǒng)民間要舉行祭灶神的民俗活動。
什么是祭灶神呢?灶神也就是“灶君”、“灶王爺”,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jiān)察這一家。
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然后判定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而這樣的儀式就稱為“送灶”或“辭灶”。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涂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涂邊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span>
二十四,掃房子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等等,一來把“窮運”、“晦氣”掃出門,除陳布新;二來也象征著新年新氣象。
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除舊迎新不可不做哦。
二十五,做豆腐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現(xiàn)如今,在一些地方還保留著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這是因為傳說中,灶王上天匯報后,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于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帝的查訪。

二十六,燉年肉
臘月二十六,殺豬燉年肉。
在臘月二十六這一天,傳統(tǒng)民間開始籌備過年的肉食,置辦年貨。而在各地的鄉(xiāng)村,這一天也是大集市的日子,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預備年貨。在過去,窮苦人家也只有在這樣一年一度的日子里,才能夠吃到燉肉。
二十七,殺年雞
臘月二十七,殺雞趕大集。
在臘月里,不僅要買肉,還要宰殺自己飼養(yǎng)的雞鴨,一面是為了供奉,另一面也是為了犒勞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另外,在漢字諧音里,“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不過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因為,雞本身就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春節(jié)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見到雞,這樣才算圓滿。另外,因為老理講究初一不能動刀,所以這些東西也就要提前準備好了。

二十八,把面發(fā)
臘月二十八,家家把面發(fā)。
在中國北方的大多數(shù)地區(qū),普遍以饅頭作為主食,因為年初幾天是不會忙碌的,因此要在這個時候開始發(fā)面,準備蒸饅頭。因為冬季寒冷,所以蒸饅頭的面要提前一天發(fā)酵,而各家各戶也都在這一天,開啟了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
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打糕蒸饅頭。
在這一天,要用發(fā)好的面開始打糕、蒸饅頭,有細致講究的人家,還會將饅頭做成各種各樣的花樣,賦予其美好的寓意。
另外,臘月二十九也稱“小除夕”。這一天要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因為次日就是除夕,所以過年的各種準備活動,也都要在這天進行完。
在整個年節(jié)中,臘月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jié)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又有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年三十,熬一宿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jīng)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時的燃放鞭炮,就能嚇跑年獸。這就是除夕守歲的由來了。
臘月三十也叫大年三十、除夕,是指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在除夕夜里,人們?nèi)挤疟夼趹c祝,還要熬夜守歲,以期人們長壽、來年有個好年景。北方人在這一天習慣吃餃子,而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還有新年吃面,預祝壽長百年。


從臘月二十三,
至大年三十夜,
每一天都是這么的忙碌,
可在這忙碌之間,
卻充滿著無法言喻的幸福和喜悅。
你踏上回家的路了嗎?
你和離別已久的親人們重逢了嗎?
歸路漫漫,
卻依然要無懼漫天風雪,
只因家在那里,
親人正等著你。
希望踏上歸程的朋友,
旅途平安,過個好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