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voi
2015-12-29 19:04
1927年12月29日 吳昌碩逝世 吳昌碩,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墨荷幽香菊井流芳 我們都知道吳昌碩不論在繪畫、書法還是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尤其是他的金石功底,直接就給他封了一個“石鼓篆書第一人”的稱號,除此之外他的還有“文人畫最后的高峰”這種小名...whatever,反正從我們對他名字的熟悉度,就能知道他非池中物。 “清末海派四大家”都是生不逢時,恰處在那兵荒馬亂,鴉片毒害的年代…咸豐十年,太平軍與清軍在浙西打仗,吳昌碩全家在荒山野谷中避亂,弟弟妹妹都餓死了,他也與家人失散,打過雜、做過短工,流亡好多年才回到家鄉(xiāng),隨主流考了個秀才,卻僅僅做了一個月的官就解甲歸田,想著不如鉆研篆刻書法。 戒翁小品 春暉堂藏 神女應(yīng)無恙 當(dāng)驚世界殊 靜堪讀碑 吳昌碩的父親是一個讀書人,喜歡治印,雖然落魄,卻一直教兒子讀書和篆刻,所以吳昌碩的金石功底是從小就開始奠定下的堅實基礎(chǔ),加上在長達(dá)幾十年的練習(xí)中滲透進(jìn)了藝術(shù)生命的血液和基因里,甚至在作畫時另辟蹊徑,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fēng)。 正修堂藏 我書意味本無法 舊時代的印跡在他身上很明顯,他用了五十多年的時間試圖去做一個文人士大夫,當(dāng)不得已要以賣畫為生時,他對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金石文化復(fù)興的執(zhí)著卻始終貫穿著整個藝術(shù)生涯。 篆書 潛夫論 淡如菊 在書畫方面,因為以“草篆書”入畫,不求寫實,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xiàn)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筆墨形式。他的繪畫的題材以花卉為主,梅蘭竹菊四君子,筆墨酣暢,以或濃或淡的墨色和篆書筆法畫成,濃淡相間。 四友圖 紅荷圖 白菊圖 菊石圖 東風(fēng)繁花圖晚年多畫牡丹,以鮮艷的胭脂紅設(shè)色,含有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葉相襯,生氣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經(jīng)常入畫的題材。而蔬菜果品也極富生活氣息,他推崇周閑果蔬風(fēng)格,作品色墨并用,渾厚蒼勁,對于近世花鳥畫影響深遠(yuǎn)。 富貴貓 玉蘭富貴神仙圖 一生反對奢靡,凡衣、食、住各方面都十分簡單,對身后蕭條人,他常以料理喪葬和撫育遺孤為己任。這樣的人總是會有回報的,就在他70歲時,王一亭投拜他的門下,這王一亭其實大有來頭,他是書畫家,工商家,以及日本商社大買辦…在他的大力推介,加之吳昌碩作品本身具有豐富的詩書畫印綜合的文化意象,日本書畫市場開始重視吳昌碩,以至今日,拍賣行征集吳昌碩作品,日本都成為不可繞過的一個重鎮(zhèn)。 桃實圖 芭蕉琵琶 凌霄 兩人合作,王一亭繪畫,吳昌碩寫題,“王畫吳題“風(fēng)行一時,有”海上雙壁”之譽。那段時期,吳昌碩的畫價高過張大千、吳湖帆以及溥心畬,日本人來上海求購吳昌碩一幅作品,還被推舉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 原印 原印 當(dāng)時日本雕塑家朝倉文夫因為傾慕他的書畫,為他塑了銅像,有個小老太太以為是佛像,合掌跪拜。吳昌碩看到這樣的情景,卻是驚呼道:啊喲,我頭好疼。 編輯 / Double Happines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