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能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也不是每個地方豪強(qiáng)都能聽從“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建議的,更不是每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都能成功的。
袁紹“繁禮多儀”“高議揖讓以收名譽(yù)”,可說明袁紹崇尚而畏懼名義,重視而釣取聲譽(yù),那么,袁紹很可能會一直尊奉漢天子而延續(xù)漢朝的國脈,他先人已經(jīng)是“四世五公”,到他就是五世而六公了。不過,如此一來,袁紹一定很難受。尊奉非己所愿,但名義聲譽(yù)又壓死人。
袁紹“大臣爭權(quán),讒言惑亂”“是非不可知”,可說明袁紹限于個人的才能和智慧而難以分清是非,而可能會聽信讒言,而可能會誅殺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