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是長期堅持早起最大的好處! 起床困難的一般都是睡懶覺的。 對于能夠長期堅持早起的人來說,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有點痛苦,習慣了之后基本能夠自然醒。 我以前晚上睡得晚,早上總是愛睡懶覺,能多睡一會兒就盡量多睡一會兒,但是不管睡到什么時候,起床還是很痛苦,起床后依然很累。 后來下定決心做晨型人,每天早睡早起,起床反倒不痛苦了,上午精神也很好。 我覺得這里有個關鍵點:如果你是被迫起床的(上班時間到了不得不起床),因為你的睡眠是被粗魯地終止的,所以你會產生痛苦的感覺。 但是如果你主動規(guī)劃睡眠時間,把睡覺和起床的時間都往前移,那么你就為自然醒創(chuàng)造了條件,起床自然就不痛苦了。 這是顯而易見的! 我以前早上九點起,磨磨唧唧十點工作,兩小時不到就該吃午飯了,吃完飯又容易困,再午休一會兒就兩點了! 所以我以前一直感覺下午兩點多才是一天正式工作的開始! 后來痛下決心,每天六點起,洗漱吃早餐熱身運動,七點開始工作到中午能有五個小時的有效工作時間! 看到別人九點、十點才開始工作,真的很有成就感! 有人反對早起的理由是:“晚睡晚起和早睡早起,如果睡眠時間一樣長的話,有什么區(qū)別嗎?” 還真有! 一日三餐是我們生活工作的重要參考坐標點。 大部分人三餐時間的安排是:早餐七八點,午餐十二點,晚餐五六點,這個安排是根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yè)社會時代的生活規(guī)律確定的,從古至今變化不大。 但是現在我們的作息改變了,夜生活豐富了、晚上睡得晚了、早上起得晚了,但是飯點還是原來的飯點,所以問題就來了! 首先,因為晚起,很多人就直接略過早餐了,不吃早餐帶來的問題就不多說了,肯定是對身體有害無益的。 另外,由于晚睡,傍晚吃的飯到晚上十一二點已經五六個小時了,很容易餓,所以很多人忍不住吃宵夜。 宵夜嘛,一般都是垃圾食品,烤串啦、泡面啦,容易發(fā)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吃了宵夜很難馬上消化,進而影響睡眠,如此惡性循環(huán)...... 所以,除非你能改變飯點和工作時間安排,那么早睡早起就是比晚睡晚起更合理! 但問題是,現在有多少人是自己做飯呢,都是吃食堂、下館子,而且公司吃飯和工作的時間安排也由不得自己,你總不能別人十二點吃飯,你兩點去吃吧? 當然,如果你是自由職業(yè)者,自己做飯,工作時間自己定,那么晚睡晚起確實問題不大,但是也要規(guī)律。 我有一段時間工作特別混亂,連續(xù)熬夜,知道有一天終于熬不住了,晚上九點多突然感覺一陣心悸,對就是心悸,很難受的感覺。 馬上合上電腦倒頭和衣而睡,第二天清晨五點就自然醒了,沒有一點困倦的感覺,而且一早上精神都很好。 后來我逐步堅持早睡早起,從此基本擺脫起床困難癥。 算一算其實前后睡覺的時長差不多,甚至以前還要睡得更多,但是之前起床就是很痛苦,現在六點起床基本都能自然醒! 為什么呢? 我覺得人類可能過于高估了自己的進化程度,而忽視了自身的動物屬性。 人類雖然是萬物靈長,但畢竟也是萬物之一。 日出日落、四季變化,世間萬物都把自然規(guī)律作為行為參考準繩。 人類也很難擺脫這些亙古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的影響,且不說我們走到今天經過了幾百萬年漫長的進化時間。 我們脫離靠天吃飯的農業(yè)社會還沒多長時間呢? 憑什么就認為我們可以顛倒白天黑夜還能過得很舒適自然活力四射呢? 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論是有高深智慧的。 早起的時間沒有束縛,可以自由安排,適合做一些提升自我素養(yǎng)、提高生活品質的事情。 比如堅持寫晨間日記、背單詞學英語、看網絡公開課、聽著音樂鍛煉身體、在安靜的小道上晨間漫步等等。 選一兩件長期堅持下去,對于培養(yǎng)積極生活態(tài)度和提升自身素養(yǎng)會有很好的作用。 例如:每天固定時間拍窗外的風景,年底的時候合成一張有情調的大照片。 或者每天給自己拍一張自拍照,年底做一個gif動圖,看看自己一年到頭是怎么變化的。 這些生活的小事情,說不上有什么實質的用處,但是能給我們壓力上的生活帶來一點小歡樂吧。 不妨下決心,用21天養(yǎng)成早起的好習慣吧! 做一個晨型人,擁抱每天初升的太陽! 戳文章左下方【閱讀原文】 加入21天早起計劃,遇見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