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盛世是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的年代。大漢帝國疆土遼闊,國富民強,鐵騎馳騁天下開通西域之路,皇家玉雕作品登峰造極。大唐弘揚佛法安民天下,數(shù)萬首唐詩流傳至今,大唐帝國的海陸兩條絲綢之路連接著世界,傳播著文明。 青銅兵俑高189cm 秦代(前221-前207) 該尊鎧甲將軍青銅俑,體格魁梧,頭戴箸冠,身披戰(zhàn)袍,挺胸佇立。前身在胸部以下,身后在腰際嵌綴魚鱗狀的小型甲片;雙手相握置于腹前,前胸、后背以及雙肩共飾有八朵花結(jié),襯托其等級、身份,腳上蹬著前端向上翹起的戰(zhàn)靴。其剛毅威嚴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出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大將風度,是當時秦朝威震四海的強大軍隊中高級武官的真實寫照。北京孫欣收藏。 白玉龍鳳鼓香薰樽 高63.5cm 寬43.5cm 厚10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漢代皇室陳設禮器。玉質(zhì)晶瑩剔透、寶光四溢。鏤雕、透雕、高浮雕。龍鳳形態(tài)靈動,龍中有龍,鳳中有鳳,陽陰合諧,呈大漢圖騰意境。2010年評為“中國民間十大國寶”。浙江張忠楠收藏。
東漢(25—220) 皇家陳設器。和田黃玉雕制,造型厚重,古樸大氣,椅背雕雙龍相對,霸氣凌厲,配飾龍紋蒲璧,椅面飾雙層鏤雕龍鳳紋飾,兩側(cè)有龍頭扶手。整器浮雕與鏤雕結(jié)合,紋飾遍布,琢工精細,渾然天成,繁縟有序。上海唐美娟收藏。 黃玉龍鳳紋梳妝臺凳 臺:高127.3cm 長81cm 寬47.8cm 重265.2斤 凳:高45cm 長45cm 寬32cm 重72.7斤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和田黃玉質(zhì)地。梳妝臺含凳,臺桌由十扇圍屏拼合構成,圍屏上透雕龍鳳紋,蒼龍矯健威猛,玉鳳輕盈飄逸。圍屏梁上浮雕螭紋,出廓部分亦為透雕龍鳳紋。臺桌上置有玉鏡、蓋盒。梳妝臺凳大小玉板按照榫卯結(jié)構組裝而成。2012年評為“中國民間十大國寶”。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玉器收藏委員會收藏。 白玉馬拉車 長60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玉質(zhì)地,質(zhì)地溫潤。組合件,五馬拉車,玉馬身上滿工夔龍紋飾,甚為華美,馬與馬間均以玉鏈相連,兩邊站立六拉持戈衛(wèi)士。車沿上坐馭馬人。馬車雕琢華麗,飾龍鳳紋裝飾,可見車主的地位之高。馬拉車的整個儀裝彰顯出一種高貴威嚴、王權的政治地位。貴陽方聰收藏。 玉羊·玉爐·羽人 長30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白玉質(zhì)地,玉質(zhì)溫潤。整體圓雕。玉羊體態(tài)肥碩,造型夸張神異,四足踞地。玉爐型制古樸,爐耳夸張,爐身琢饕餮紋,爐蓋雕螭龍?zhí)ь^前視。神態(tài)深動,后面跪著羽人,雙手掌握爐耳,背后雙翅飛揚。整體造型獨特,別致。北京郭鐵林收藏。 白玉六馬拉車 長38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白玉質(zhì)地,玉質(zhì)感強。組合件由六匹馬拉君王出巡組成,六匹馬膘肥碩壯站立,馬上騎著勇士趕馬,車上的君王,正襟而坐。整套器物通體受水沁,有水蝕斑痕。整套器物場面壯觀,氣勢恢宏。是漢代常見禮儀之器。北京郭鐵林收藏。 活環(huán)玉輔首(一對)高19.5cm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3) 和田白玉質(zhì)地。輔首圣器是安裝于門扉的環(huán)形飾物為安門圣器,任何鬼神見而敬畏。這組玉輔首人首形龍身飛翔狀,人首金翹神鳥居輔首之上,造型極為繁瑣絕異。2014年評為“中國民間十大國寶”。福建李其森收藏。 玉九連環(huán) 長49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和田青白玉質(zhì)。古代高級智力游戲,解開九連環(huán)需256個步驟。它起源戰(zhàn)國時期,流行于漢代九連環(huán)。它是最早的最先進的最科學的使用二進制一個演譯工具,是中國古代智慧的象征。2010年獲“中國民間十大國寶提名獎”。浙江張忠楠收藏。 黃玉立體棋子象棋 長58cm 寬38cm 高26cm 東漢(25-220) 棋盤四周采用鏤空雕刻夔龍紋圖案,形象華麗工藝精美,線條運用剛?cè)嵯酀AⅢw棋子雕飾簡潔明快,充分體現(xiàn)傳統(tǒng)漢玉雙溝線雕刻手法。所用和田黃玉體如凝脂,溫潤純正,精光內(nèi)蘊,是典型的宮廷皇家玩物。對中國的象棋史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北京銀河空間美術館收藏。 黃玉鴻門宴擺件 高25cm 長32cm 寬14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鴻門宴故事家喻戶曉,此為鴻門宴立體場面。漢代玉雕作品經(jīng)典之作,集歷史、文化、工藝性為一身。行車造型,材質(zhì)高貴、工藝細膩、人物生動、歷史感強。2011年評為“中國民間十大國寶”。唐山姜悅收藏。 帝王玉嵌組合肖像 長86cm 寬50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和田青白玉雕制,由23片不同形狀玉片雕琢紋飾組合成人物造型,玉片有自然風化局部受沁呈赭紅色。整體造型烘托帝王腰挎寶劍,威武雄壯的霸氣。2014年榮獲“第四屆中國玉器精品展金獎”。濟南方正收藏。 碧玉四方編鐘 長66cm 寬66cm 高78cm 總重59kg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編鐘由上、中、下三層188件部件組成,其中舞人15個,編鐘68個,堪為皇家實力制成大型玉雕組件。組件各層有圓雕浮雕龍首馬首,龍紋鳳紋,四神紋獸面紋,編鐘鼓樂,舞人跪人。梁頂部雕刻有銘文:“造未央宮樂府晉陽府之用”字樣。整體造型如皇家舞樂之景,震撼人心。2014年評為“中國民間十大國寶”。濟南方正收藏。 白玉天子六璽 高30cm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3) 上等和田玉制作,玉質(zhì)細膩、油潤、潔白。西漢中期的宮廷玉器。一套六件,均由印章和印座兩部分組成,有印文。作品的雕刻工藝極其精湛細致,造型極具張力,反映出大漢統(tǒng)一政權版圖擴大的雄心。南京曹靜收藏。 玉兵器(鉞) 長49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和田白玉。一對。柲的前端為兩個弧形刃的鉞,末端似矛。鉞上淺雕夸張的舞蹈人和精美的龍紋,矛雕獸面紋。柲上鏤空雕一瑞獸和對稱鳳鳥。2014年評為“中國玉器十大國寶”。福建省仙游縣林仁英收藏。 白玉錯金銀出廓銘文車馬璧 高56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和田玉質(zhì)。該璧器型碩大,內(nèi)外出廓,錯金錯銀。璧的內(nèi)區(qū)主題由四組金線馬車對稱組成。周圍有騎馬、拉弓的武士和咆哮的猛虎。用銀線勾勒出幾何文裝點其中。璧的外圍有一圈60篆銘文鐫刻,以及上下兩組鏤空圖案。北京榮振輝收藏。 玉嵌寶帶鉤 長36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禮器。采用傳統(tǒng)鑲嵌工藝,對白玉件進行裝飾,其圖案完美、形象生動,工藝成就集漢以前大成,錯銀細膩流暢。2011年榮獲“杭州西湖藝術博覽會金獎”。唐山姜悅收藏。 黃玉龍紋活環(huán)提梁壺 高26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器型優(yōu)美厚重,料質(zhì)為和田黃玉,局部泛黃褐色沁痕,采用浮雕、鏤空等技法雕琢螭龍紋飾、活環(huán)及提梁活動件。2012年評為“中國玉器十大國寶”。唐山孟慶祥(大德吉祥堂)收藏。 三足齊云耳螭龍紋翠玉爐 寬16.5cm 高10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材質(zhì)極其稀少珍貴,是有記載而已難尋蹤跡的新疆和田翠玉。翠玉顏色如翠鳥尾,故得名。此爐形制高端,爐體紋飾精美集淺浮雕和鏤雕工藝于一體,齊云耳,柿蒂紋爐蓋,俱顯生動美倫。福建陳代明收藏。 玉雕鏤空九層寶塔 高135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和田青黃玉雕制,造型莊重,工藝精巧。塔身層高過渡自然,塔基鼎呈江山社稷,四面挑梁掛鈴,浮雕饕餮精美紋飾,氣勢恢宏,稀有珍貴。2014年榮獲“第四屆中國玉器精品展金獎”。濟南方正收藏。 玉西王母瑤池瓶 高48cm 長20cm 寬8cm 東漢(25—220) 和田黃玉雕制,兩件成對,整體受沁呈淺綠色。瓶身紋飾西王母盤膝端坐,螭龍依附,瓶底雕有雙龍護佑,配飾有仙人神獸卷云圖案,刻畫了瑤池盛宴、煙波浩淼、扁鐘悠揚、仙人起舞歡樂景象。上海唐美娟收藏。 鏤雕虎形擺件 長26.5cm 高16.3cm 東漢(25-220) 由晶瑩溫潤和田白玉雕制,有古舊雅美的沁色和包漿。采用圓雕中鏤雕鑿成露齒、卷尾、爬行虎,身飾斑毛紋,目光炯炯有神,四肢肌肉發(fā)達,整體造形生動,風格寫實,工藝精湛。吉林張有順收藏。
通蓋高20cm 長22cm 寬10cm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3) 和田玉雕制。表面有古舊雅美的沁色和包漿。整器由器身與蓋兩部分組成,采用圓雕加鏤雕技法,其中紐作一武士習武狀,器內(nèi)空可貯物,形作一頸下有活環(huán)、獨角、四蹄足,身飾神獸紋的神獸,作工精致,造形生動。吉林張有順收藏。 玉人頂豆 高47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和田黃玉雕制,兩件成對,整體受沁呈淺褐色,局部有綠沁。玉人頭頂玉豆,玉豆上鳳鳥屹立。豆身雕刻柿蒂紋,斜紋,勾連谷紋,絞絲紋,螭虎攀援,玉人拱手而立,豆盤掏膛素面光潔,豆側(cè)雙龍含秤。上海馬利勇收藏。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3) 和田黃玉,質(zhì)地潤澤。全器展翅、卷尾獸、鳳紋為主體,向上延伸,柱盤圓盒有蓋,全部設計巧奪天工。毛雕游絲工法。刻有“永年七年”篆書紀年款和“御賜馬王后”銘文,推測為皇帝賜給皇后之物。南寧梁景舒收藏。 黃玉天馬騰云神獸組合器(五件套) 高93cm 寬35.5cm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3) 整器設計構思超群,工藝采用掏膛、鏤空、浮雕和立體組合而成。下由回首天馬為基座,上負兩瓶尊,飾龍鳳紋、鹿紋、豹紋等神獸。頂部有一方印篆刻“德陽殿御用”款,另在基座上邊篆刻雙勾“御賜馬皇后”款,由此可知“德陽殿”為皇宮鎮(zhèn)殿之寶,是探究漢代皇家宮廷制玉的重要實物證據(jù)。2014年評為“中國民間十大國寶”。南寧吳慶明收藏。 龍鳳紋玉豆 高30.5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和田黃玉,質(zhì)地潤澤,晶瑩剔透。色淡黃閃綠。局部有紅黃色沁斑。底部為厚2cm璧形座,浮雕一穿云龍。中間立柱,下琢一卷曲螭龍纏繞。柱中部琢風鳥,柱頂托一龍鳳紋蓋樽,有攀龍附風之意。整器設計獨具匠心,造型別致。形制有濃郁的漢玉風格。廣西盧文山收藏。 青銅地動儀 高240cm 盤座 直徑240cm 重約2噸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青銅質(zhì)地。此地動儀巨大的球形體扣坐在底盤上,球體上端有三只展翅欲飛的鳥,通體鋳有云紋和各種動物的淺浮雕紋飾。球體邊飾均衡地臥著八條頭朝下,尾翹上的銅龍,張開的龍口里各含著一個銅珠。底盤上端放著八個青銅盆,盆里坐著八個昂頭向上,張著大嘴的蛤蟆。整個器形穩(wěn)重端莊,氣勢宏大,令人震撼。盤坐和盆底部有銘文。青島紀宇收藏。 青銅鑲寶嵌玉歡喜床 長24cm 寬13cm 高22cm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 青銅材質(zhì),一套五件。每件床身均鑲寶石嵌白玉,床底部有銘文,分別展示男女床上性愛姿勢。性愛是生命本能的延續(xù),是人類藝術創(chuàng)作重要題材,古人或以實物傳授性愛知識,尤其青銅性愛雕塑稀有罕見。青島隋立川收藏。 黃玉銅雀臺 長92cm 高34cm 寬52cm 魏國時期(220-265) 銅雀臺位于河北省臨漳縣城西南18公里處,初建于建安十五年,后再建成銅雀、金鳳、玉龍三臺,其中銅雀臺最為壯觀。建成之日,其子曹植做《銅雀臺賦》,為漢賦經(jīng)典,流傳百世。銅雀臺是中國古代臺式建筑的杰作。此玉雕銅雀臺是魏國銅雀臺的微縮版,整體由和田黃玉雕刻而成:十組樓閣雕工精美,正是樓宇連闕,飛閣重檐,氣勢恢宏。中心樓頂銅雀舒翼若飛,神態(tài)逼真。一套玉書中雕刻隸書《銅雀臺賦》全文。銅雀臺中心印章為玉璽“魏王之寶”。銅雀臺廊宇之中,更有文武官員、歌舞伎等玉雕人物33人。真實再現(xiàn)當年曹魏王朝的霸業(yè)之姿和建安文學盛景。2014年評為“中國民間十大國寶”。北京錢衛(wèi)清收藏。 玉犀牛望月圓形香薰 高71cm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3) 和田黃玉,玉質(zhì)熟糯瑩潤,為立雕組合器。集平雕、圓雕、立雕、透雕等工藝于一體。下為頭側(cè)視呈臥姿牛,將圓形香薰影射一輪明月,故稱犀牛望月。其上為多層鏤雕神獸,上又一瓶式香薰。器物頂上有一對神獸托玉璧,兩邊立雕神獸生動傳神??逃小坝榔搅辍奔o年款和“御賜馬皇后”等銘文。2014年評為“中國玉器十大國寶”。南寧梁景舒收藏。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