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fēng)是一種急性非外傷性腦局部血供障礙引起的局灶性神經(jīng)損害,又稱“腦卒中”。臨床特點為起病急,意識障礙,言語失利和肢體偏癱。中風(fēng)的病因與動脈硬化有關(guān)。中醫(yī)認(rèn)為中風(fēng)的病因以內(nèi)傷積損為主,即臟腑失調(diào)、陰陽偏勝?!罢嬷酗L(fēng)”是由脈絡(luò)空虛,風(fēng)邪入中經(jīng)絡(luò)所致;“類中風(fēng)”是由陽化風(fēng)動,氣血上逆,挾痰挾火,流竄經(jīng)絡(luò),蒙蔽清竅而致。【夏翔】,
來源;唐漢中醫(yī)藥網(wǎng) 1、地龍20克、丹參30克、赤芍15克、紅花15克、生地20克、沒藥10克,水煎服。治療32例,顯效4例,有效27例,無效1命名,總有效率為96%。
2、
(l)秦艽9克、防風(fēng)9克、桂枝9克、葛根15克、當(dāng)歸9克、川芎6克、丹參9克、白附子9克、茯苓9克,水煎服。主治風(fēng)痰流竄型中風(fēng)(多見于缺血性中風(fēng))。 (2)生黃芪15克、當(dāng)歸9克,赤芍9克、川芎6克、紅花6克、丹參9克、地龍9克、桂枝9克,水煎服。主治氣虛血瘀型中風(fēng)(多見于缺血性中風(fēng)或出血性中風(fēng)后遺癥)。 (3)天麻9克、黃芩9克、鉤藤9克、生牡蠣30克、石決明30克、生地12克、玄參9克、懷牛膝9克、丹參9克、夏枯草9克,水煎服。主治肝陽上亢型中風(fēng)(多見于出血性中風(fēng)及部分缺血性中風(fēng))。 共治療106例,治愈17例,顯效29例,好轉(zhuǎn)46例,無效14例,占7.5%;總有效率為86.8%。 3、防風(fēng)9克、附片6克、天麻6克、酸棗仁9克、羚羊角4.5克(刨片):上桂心3克(研治沖服)、川羌活9克、甘草3克、玄參9克、石菖蒲6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再投入竹瀝I毫升、姜汁I毫升混和,分2次服,每隔1小時期1次。治療3例,均服2克之后病愈。
4、 (1)郁金5克、菖蒲5克。用蒸餾法,按1:l水取蒸餾液,每瓶10毫升. (2)鉤藤20克、桑寄生20克、黃芩10克、地龍10克,共為粗末,每袋15克。 (3)水牛角1.5克、人工牛黃1.3克,共研極細(xì)末,為1次量。 先煎(2)方15分鐘,后兌(1)、(3)方灌服(吞咽困難者鼻飼給藥),每日3次。 治療66例,顯效5例,有效29例,好轉(zhuǎn)2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6.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