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載自吃在陜西,作者:山茶花。 混跡李家村這片兒,一直都覺得自己對建東街,建西街才是真愛。現(xiàn)在細數(shù),原來建設(shè)路也是吃貨的天堂。一路回憶過來,終于知道自己是怎么一點點圓潤起來的了。 爐誘 其實以前對烤魚是不感冒的,但是這家的黑椒黔魚又重樹我對烤魚的信心,魚肉很香,配著越煮越濃的黑椒汁,完全停不下來的節(jié)奏??爵~的湯汁還可以用來煮菜,金針菇、木耳、冬瓜……和魚一鍋出來,吃好飽啊。再來份綿綿冰,夏天就這么過吧。不過要早點去,不然得排隊。 裴老大烤肉 記得大冬天去的時候都是爆滿的,而且是坐在室外的破棚子里哦。你不能去點餐說要什么,只能等著烤肉小哥拿著大把的烤肉,問:“烤筋要不要、腰子要不要、雞翅要不要……”而且他一轉(zhuǎn)身的功夫就兜售空了哦,所以這味道不用我形容了哦,來吃吧。 熱浪火鍋 最早在海底撈炒料的師傅在西安開的火鍋店,鍋底自然不必說了,不蘸料碗也很好吃。毛肚、千層肚、黃喉、鴨腸、竹筍這些川味火鍋常涮的食材品質(zhì)很好,肉的品質(zhì)比較平常。 楊翔豆皮涮牛肚 無論如何,物美價廉的楊翔豆皮涮牛肚在“火鍋”這一領(lǐng)域還是俘獲了好多人心的。愛的就是那濃濃的麻醬味兒,牛肚、豆皮、金針菇、各類蔬菜……又是一大鍋。 秦牛府醬湯牛排火鍋 還沒去過的一家店,不過店名很吸引人。湯底說是牛骨熬制,特色是牛排鍋、牛排和雪花肥牛。除了火鍋,還有炒菜類。有沒有試過水的小伙伴給個建議? 長安小院 看名字就可以猜到是家陜菜館子了,店內(nèi)裝修也很有關(guān)中風情,木質(zhì)的桌椅很樸實。葫蘆雞、鹵水豬蹄、辣子蒜羊血、蒸碗這些常吃的菜都不錯。另外還有小伙伴兒說涼菜的口味優(yōu)于熱菜哦。 外婆家宴 不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外婆家,而是經(jīng)營家常陜菜的外婆家宴,沒有什么驚艷的感覺,卻吃得很舒服的店。裝修蠻老舊的,沒什么亮點,可能就是這樣的感覺讓人覺得吃食的味道真的有外婆的感覺吧。 三邊羊肉面 以前吃不慣羊肉面,總覺得太油太膻。這家的不錯,羊肉不至于太膻,面也勁道,湯也沒有那么油膩的感覺。除了羊肉面,還有羊雜、羊肉鍋仔羊蹄等,想想都是蠻過癮的。 楊鎮(zhèn)勇二子長小吃 最愛店里的素菜煎餅,菜給的很足,配上薄薄筋筋的煎餅皮,再澆些汁子,吃完喝一口店里贈送的小米稀飯,這樣吃早飯還是不錯的。煎餅口味有很多豆腐干的、酥肉的等等。還有炒洋芋叉叉、碗托、抿節(jié)、涼粉等其他的陜北小吃。 子午路張記肉夾饃 肉夾饃是主打自不必說,饃酥肉爛。除了這個還推薦他么家的丸子湯,真材實料的肉丸子,里面還有豆皮之類的配菜,湯也很濃,一大碗可以兩個人吃。不過有些油,女孩子可能要猶豫了。 旺春家餃子 也是家人氣小館子,餃子餡料很實在,喜歡蓮菜陷的蒸餃。他們家也供應各種炒菜,干鍋之類的不過還沒試過。記得以前有個老人可憑身份證花一元吃餃子,蠻有愛的,不知道現(xiàn)在還有有沒有在繼續(xù)。 芳嫂綠葉面 一家又小又破的面館,卻因口味而人氣十足,很有名氣的菠菜面館,面很筋道,肉臊子的和牛肉干拌的口味不錯,配料給的蠻足。配上幾瓣蒜,來來來哈口氣。 銀杏 西餐廳很多,家家情調(diào)都不差,而開在大學校園里的西餐廳,總覺得比其他的店多了些書卷氣。建大南院里的銀杏,店如其名,坐在窗邊就能看到銀杏樹。有人說,到了秋天這將是最美餐廳,想想就腦補了畫面。菜品也很精致,牛排、意面、保披薩、肉餅……都是大家推薦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