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秀峨眉, 變臉滾燈吐火薈萃川劇精華
---樂山峨嵋兩日游紀行之十
靈秀晚會是由中國峨眉山武術研究會和峨眉派武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對于我們4個四川本土的花甲老人來說,對川劇并不陌生。但對于在峨眉山的這場晚會卻仍然感到非常親切、十分過癮。 整臺晚會以峨眉武術為主要元素,同時穿插表演四川特有的川劇、變臉、茶藝等絕技。整臺節(jié)目質量較高,充分展現(xiàn)了峨眉山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與武術文化,很多節(jié)目如《峨眉武術》、《茶藝絕技》、《空中飛人》、《口吞利劍》、《皮金滾燈》都非常精彩,尤其是川劇變臉絕活更是精彩,不僅有女性、木偶的方陣,變臉速度快、變化多端,而且演員還走到臺下在觀眾眼皮底下完成變臉,令觀眾眼花繚亂、嘆為觀止,精彩、驚險的表演不時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讓游客于歡樂中欣賞濃郁鄉(xiāng)土特色的技藝表演,于靜逸中再現(xiàn)峨眉山水的秀美絕倫,于淡雅中享受旅游文化帶來的樂趣。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清乾隆、嘉慶年間,每至逢年過節(jié)之際,在四川鄉(xiāng)鎮(zhèn)村落碼頭處林立的廟堂都會搭起戲臺以作慶典,久而久之,川劇就在街頭巷尾之中漸成氣候。清代“兩湖填四川”,為蜀地的文化帶來了諸多新元素,昆、高、胡、彈、燈,諸腔戲班匯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凈、末、丑同亮相于茶館的小戲臺之上,日久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tǒng)稱'川戲',后才改稱“川劇”。 川劇藝術家們用瞬間變化出五顏六色的臉譜來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變臉要求動作敏捷,不露痕跡。主要用于劇中人物驚恐、絕望、憤怒等情緒的突然變化。在舞臺上,藝術家們所表演的真人變臉已是絕活,而木偶變臉,更是絕活兒中的絕活兒。川劇變臉的種類頗多,方法也不少。概括起來有拭、揉、抹、吹、畫、戴、憋、扯八種。以“拭”而言,就有單手拭,雙手拭;單手獨指,兩指、三指拭等。
川劇滾燈是經長期發(fā)展不斷完善和豐富的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瑰寶。場地不需要大的舞臺,堂屋、院壩、草坪、河灘等,只要有一塊能容納三五個人的活動平地即可。觀眾可以從四面欣賞演出的節(jié)目。其短小精干、生動活潑、詼諧幽默、淺顯通俗的藝術形式與傳統(tǒng)風格,與生俱來地凸現(xiàn)著巴蜀基層民眾特有的性格與情感,代表著弱勢群體的理想與追求,自然地長期貼近現(xiàn)實、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這場滾燈表演再現(xiàn)了四川“耙耳朵”愛妻的情真意切,滾燈技藝的精湛,語言的幽默詼諧。
川劇吐火是川劇中獨一無二的神秘絕技,源于古西蜀,馳名中華梨園。變臉者以魔術般的技法,瞬息間變化臉譜,更與吐火神功的詭異結合,以顯示人物內心和劇情的急劇變化及內在張力,是川劇中刻畫人物最有力、最浪漫的藝術手法。 中國大木偶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稀有劇種,《長綢舞》是川北大木偶的代表劇目之一,它舞動的
沒去過峨眉,你一定會對金庸筆下光怪陸離的功夫產生濃厚的興趣。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游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yǎng)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游人不絕,永葆魅力。而今,無數的武俠小說和電影電視都離不開峨眉功夫,并創(chuàng)造出眾多讓大家記憶深刻的人物。一代宗師金庸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武俠小說更是登峰造極,深入人心!走進峨眉山川劇晚會,你就像走進了金庸先生所刻畫的英雄兒女,走進那豪情滿懷、義傅云天的武俠世界。功夫峨眉,您難忘的峨眉之夜。
四川人溺愛喝茶,茶藝表演一直是四川地區(qū)最傳統(tǒng),也令世界叫絕的表演。峨眉山這個大型川劇晚會將茶藝表演融入其中,以表演的形式讓大家在聚光燈下看精湛的茶道表演。常在電視上看日本源自中國的傳統(tǒng)茶道,講究的是“和、清、靜、寂”,峨眉派的茶道精神就是“智、美”,將峨眉茶藝之精華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如行云流水,精彩絕倫。不僅豐富了整場晚會,還將峨眉山特產很好的介紹給大家,是一種地方文化的推崇,是一種地方特色的風情展,讓大家更加愛上峨眉,愛上四川。
《靈秀峨眉, 變臉滾燈吐火薈萃川劇精華》 http://blog1.poco.cn/myBlogDetail-htx-id-8837163-userid-55943715-pri--n-0.x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