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中山大學80歲的中文系教授黃天驥重上講臺,為本科生講授為期半年的古代文學鑒賞課程。課后,他的聲音被學生悄悄整理成文字,教師節(jié)前已正式出版。這本名為《黃天驥詩詞曲十講》的書,彌補了黃天驥未留下一份完整的講義的遺憾,更是留下了一段師生之間珍貴的饋贈與回報的佳話。 這就是好老師,這就是理想的師生關系。我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時間比我國教師節(jié)的設立還早一年。 教師節(jié)這個節(jié)日,對我們來講似乎只存在于網(wǎng)絡這個虛擬的空間,因為從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到學校都沒人提這個茬,我們還是和平常的每一個工作日一樣照常上課。但不一樣的是,從凌晨一直到下午,“教師節(jié)快樂”的祝福在我的QQ聊天、留言、評論以及手機短信中持續(xù)不斷地響起。有一個20多年前的學生發(fā)來一副對聯(lián)——“黑發(fā)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還有“三尺講臺是您用青春裝扮的舞臺,一方黑板是您用心血松動的沃土”這樣富有詩意的句子。這就是我充實的教師節(jié)。平時大家忙著各自的工作,到了這個日子互相問候、祝福,不多的言語寄寓的是永久的牽念。足矣! 有一年,我到東部某大城市去,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就在這個城市工作,發(fā)展得很好,他因為工作忙,就派人把我接到他家。他的媳婦接待我,談到許多我和這位學生之間的事,包括我曾經(jīng)借給他一些什么書之類的。一個學生對老師做過的事銘記不忘,就是對老師的回報。 看到我的學生們經(jīng)常以各種方式和我交談,有時還會三五成群來看我,有的老師便慨嘆:“我教出去的學生都是白眼狼!”但我想,不是說老師的學生不同,而只能說學生的老師不同。如果問,什么樣的老師才能讓學生記???我認為,應該是有職業(yè)情懷的老師。一個教師的職業(yè)情懷是不斷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情懷,是用心靈感召學生、用思想浸潤學生從而給學生以積極、健康的人生正能量的情懷。但是,有不少教師是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才選擇做教師的,只是把教師職業(yè)當作一份謀生的工作,做了教師后就感覺自己“功成名就”,既不讀書學習提升自己,也不用心靈和思想與學生碰撞以感受教育的美好。 沒有職業(yè)情懷的教師,他的教師生涯注定會越來越痛苦。因為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感受不到精神的充實和快樂,而在物質和人際關系上又得不到“好處”,對工作也會越來越倦怠。他們會經(jīng)常怨天尤人,甚至經(jīng)常罵自己的學生。做教師,就應該有教師的職業(yè)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