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可以補腎、補血、補氣,還可以預(yù)防感冒,可以說是保健要穴。 菊花水泡腿:菊花30克或50克,煎煮30分鐘后,把它倒在盆里或倒在一個桶里,泡腳或泡腿,每次泡15到20分鐘,背部微微出汗為宜,每周泡兩到三次。
涌泉穴,然谷穴,陽交穴,外丘穴。 車前綠豆米粥:將車前子60克、橘皮15克、通草10克紗布包,煮汁去渣,入綠豆50克和薏米100克大米50克煮粥??崭狗?,連服數(shù)日。適用于老人前列腺炎、小便淋痛。 泡腿藥方:苦參60g,半枝蓮60g。煮好以后,泡腿,以后背微微出汗為宜。
陽陵泉,公孫穴 柴胡的用法:60克,煮好以后,泡腿,以后背微微出汗為宜。連泡3天。 泡腿藥方:蘇木150g,煎煮30分鐘后,待水溫40度左右后,浸泡雙下肢20-30分鐘,后背微微出汗為宜。
飛揚穴,委中穴
草烏的用法:10克-15克。煮好以后,泡腿,以后背微微出汗為宜。切忌內(nèi)服。
上巨虛穴,下巨虛穴,太沖穴
大黃的用法:大黃 50克,番瀉葉50克。煮好以后,泡腿,以后背微微出汗為宜。 泡腿藥方:取香蕉皮200克、桃仁或杏仁或麻子仁30克。將以上3味藥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開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 熏蒸水的溫度應(yīng)在90℃左右,但要防止?fàn)C傷,待水溫下降至50℃左右時,再將雙腳浸泡水中。同時配合按摩揉搓足心。每天1次,每次30分鐘左右。
水泉穴 天麻的用法:3-5片煮水泡茶喝。 泡腿藥方:用伸筋草、紅花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10分鐘(湯液溫度降低須再加熱),每日1—次,先泡上臂,后泡腿,浸泡時手腳在湯液中加強自主的屈伸活動,連續(xù)2個月。
月見草120克,煎煮20分鐘后泡腿。每周2—3次,每次30分鐘,以背后微微出汗為宜
鉤藤50克,夏枯草30克,地骨皮20克,煮水20分鐘后,兌入木桶中洗泡雙腿30分鐘,以背部微微出汗為宜。
曬干的剩綠茶煮開,兌入盆中洗泡雙腿,泡至背部微微出汗為宜,每周2—3次,去火安神,促進睡眠。
小藥方:黃芪,桂枝,蒼竹,黨參,紅花,桃仁,以黃芪為主藥,基本上都要50克,黃芪100克。
(紅花)
生姜50克、澤蘭30克或50克、紅花30克,這三味藥放到一起煮,生姜可以先煮,多煮一會兒,然后再把另兩味藥放到里面煮,煮完以后泡腿或者泡腳,每周做兩到三次,可以預(yù)防膝關(guān)節(jié)骨性關(guān)節(jié)病。
風(fēng)寒感冒: 腿療:麻黃20克—30克,放鍋內(nèi)煮10分種,時間不宜久,然后倒桶里泡腿。泡腿時上身可穿厚一點有助于發(fā)汗。 穴位:泡腿后,按揉足通谷穴5分鐘。 風(fēng)熱感冒: 腿療:金銀花30克,可煮時間較長一點,然后泡腿。 穴位:按揉內(nèi)庭穴或用針點刺出血可泄熱、生津。 暑濕感冒: 腿療:藿香正氣水兩小瓶倒入桶中泡腿即可。 穴位:泡腿后掐按金門穴。 風(fēng)寒感冒簡便方: 切姜片適量,煮五六分鐘后倒入四十度左右的桶中泡腿,可發(fā)汗祛風(fēng)寒、預(yù)防感冒。
小兒腹瀉食療方 傷食:用淡豆豉沖水喝。 脾胃虛:5克到8克山藥粉開水調(diào)和后服用。
腿療法:藿香5克到8克煮完水后洗腳,可以預(yù)防感冒、治外邪腹瀉。 穴位經(jīng)絡(luò)健脾、除積、止瀉法 健脾開胃止瀉的穴位:按揉大都穴 開胃除積止瀉:從上往下揉胃經(jīng)巡行線 治療腹瀉: 來回推大腸經(jīng) 來回推脾胃經(jīng):調(diào)整脾胃功能,來回300下 七節(jié)骨和長強:往上推止瀉,往下推治便秘 小兒四大保健法: 第一個揉腹,以肚臍為圓心,壓住撫摸,一般三分鐘到五分鐘,順時、逆時均可。 第二個補脾,順大拇指面一個方向往上推,兩分鐘左右就可以。 第三個揉足三里,小孩和成人足三里位置是一樣的,按揉即可。
預(yù)防褐斑腿療方法:丹參50克,益母草50克,煎煮后泡腿。每周三次,每次20—30分鐘,以背部微微出汗為宜。并在腿浴后揉按隱白和陽陵泉穴。
養(yǎng)胃腿浴配方:生黃芪50克,當(dāng)歸50克,甘草50克。以后背微微出汗為宜。再配合揉按足三里穴位。 桑葉,桑枝,茺蔚子,各15克,用一塊豆包布給包起來,或者你不用包,用一個鍋給煎,大概煎30分鐘吧,煎完以后用這個水泡腳,對于肝腎陰虛的患者來說,每天泡泡腳,有緩解的作用。 以上資源來源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