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書法家青山杉雨作品展上博開幕 展出42件作品及收藏書畫40件 青山杉雨收藏的元代楊維楨的草書《張氏通波阡表卷》(局部)。 57歲的青山杉雨制作《殷文鳥獸圓鏡片》。 青山杉雨創(chuàng)作于1968年的《古文曼陀羅鏡片》?! ?/font>
4月19日下午“漢韻和風:青山杉雨的收藏與書法作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出近代日本書法家青山杉雨的42件作品及其收藏的中國書畫作品40件。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將持續(xù)到今年5月26日。 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透露:“青山杉雨的創(chuàng)作在日本書法界很有影響,為此展覽開幕而專程從日本趕來的學生輩和仰慕者即有約450位。”借此展覽機會,青山杉雨之子青山慶示向上博捐贈了父親的兩件書法作品。
收藏創(chuàng)作分兩部分展出 今年恰逢青山杉雨(1912-1993)逝世20周年,為表達對其多年來致力于推廣中國書法、促進中日文化交流的紀念和感謝,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早在2009年就開始籌備此次特展。展覽旨在從青山杉雨收藏的中國書畫中感知他的鑒賞眼光和這些書畫作品對他的創(chuàng)作所產生的影響,同時通過杉雨本人的作品了解其書法創(chuàng)作的軌跡。 展覽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青山杉雨收藏的中國書畫,展品共40件,都是杉雨先生以畢生精力挑選和收藏的中國明清時代書畫作品,他去世之后,這些作品捐贈給了東京國立博物館。觀眾可以從中了解青山杉雨是如何研究、學習和吸收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的,例如他取楊維楨的字“廉夫”,將書齋改名為“獲廉齋”,此外他的號“二石齋”則是因為得了石溪的兩幅作品而起的。 第二部分展品42件,是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青山杉雨各個時期的書法作品。這些作品體現(xiàn)出青山杉雨在學習了中國書畫之后是如何融匯其精華、進而自成一家成為日本著名書法大師的。例如創(chuàng)作于1968年的《古文曼陀羅鏡片》和1969年的《殷文鳥獸圖鏡片》,都是杉雨細心研究我國出土文字資料后的力作;創(chuàng)作于1977年的代表作《萬方鮮》則是他潛心研究董其昌的果實。
熱愛中國,尤愛江南 青山杉雨出生于日本愛知縣葉栗郡,原名文雄。少年時拜大池晴風而啟蒙,28歲時在當時日本主要的書法協(xié)會之一泰東書道院舉辦的展覽中獲獎,從此嶄露頭角。30歲師事西川寧,42歲成為全日本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現(xiàn)代藝術盛會“日本美術展覽會”的評委,從此在日本書法界確立了牢固地位,每年年初發(fā)表的新作都左右著當年的日本書法流行趨勢。杉雨于49歲成為西川寧等創(chuàng)建的謙慎書道會的首任理事長,54歲獲得日本政府頒發(fā)的“日本藝術院獎”,71歲成為日本藝術院會員。 青山杉雨因為受到日本書法界前輩西川寧的熏陶,增進了中國古典書法的素養(yǎng)。目前無法確切知道他是何時開始收藏中國書法和繪畫的,據(jù)推測大約是在上世紀20年代,當時有部分日本人開始關注、收藏中國明清書畫,杉雨應該就是其中之一。他30歲前后為吳昌碩的作品所傾倒,開始著力收藏吳昌碩的作品,這些作品也對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影響。1975年杉雨63歲時在臺北故宮看到了董其昌的真跡并為之打動,開始對董其昌書論進行研究,并熱衷于作品收藏。從此他的書風也有很大變化,在剛勁之中融入了一絲柔和情感。65歲以后,青山杉雨立志于推廣中國書法的普及和教育,并多次訪問中國。東京國立博物館副館長島谷弘幸說:“青山杉雨強調‘一作一面貌’,他以此來展現(xiàn)他的才華和他對書法的理解?!?/p> 青山杉雨之子青山慶示向記者表示:“父親熱愛中國,尤其愛江南。在其晚年,每隔一兩年一定會來中國一次,還曾寫了日記《江南游》。” 島谷弘幸則評價道:“青山杉雨崇尚中國文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或許他很想要成為中國文人之一分子,但是,他畢竟是一位熱愛中國的日本人,他的書法作品,在中國人看來,或許會有很大的不同之處?!?/p> 有傳言說青山杉雨曾發(fā)出過“繼沈尹默之后,中國書法不如日本書法了”的言論,對此說法島谷弘幸澄清道:“青山?jīng)]說過那樣的話。日本的書法是融合了中國書法的藝術形式,與中國書法不可比,進入近代以后,兩者更是走上了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對于書法的理解和展示都不同?!?/p> 在談及中日兩國書法差異時,島谷弘幸說:“中國的書法往往是書家個人對書法鉆研精進,而日本的書法界人士則會組成書道會,大家在一起切磋進步,日本的書道會有著非?;钴S的氣氛?!鄙虾2┪镳^副館長陳克倫則評價道:“日本的書道會與中國的各級書法協(xié)會不同,書道會還肩負有推廣和普及書法的責任,書協(xié)則強調其中個人的創(chuàng)作。從這個角度上看,或許日本對書法的重視與訓練超過了中國?!睋?jù)悉,該展覽于2012年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時,共接待了超過5萬名觀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