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jīng)。功能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躄,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 臨床使用黃柏時(shí),掌握其藥性、炮制、配伍、用法、用量、副作用等要點(diǎn),有助于合理用藥。 張?jiān)刂赋?,黃柏性味苦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六:瀉膀胱龍火,一也;利小便結(jié),二也;除下焦?jié)衲[,三也;痢疾先見血,四也;臍中痛,五也;補(bǔ)腎不足,壯骨髓,六也。由此可知,黃柏藥性,善達(dá)下焦,清下焦熱邪,治下焦熱證,是其所長。 《中國藥典》收載黃柏兩個(gè)品種,一種為川黃柏,一種為關(guān)黃柏。兩種黃柏的真實(shí)滋味均為苦甚,故我臨床應(yīng)用該藥時(shí),對胃弱者,用量謹(jǐn)慎,以減輕湯劑味苦的程度,恐其太苦傷胃。 黃柏常用炮制品種有生品、鹽制品和蜜炙品三種。生品清濕熱,降實(shí)火。鹽制品長于入腎經(jīng),堅(jiān)腎陰,清相火。蜜炙品則因蜜炙的次數(shù)不同而作用部位有別。蜜性甘緩,能緩和黃柏的下行之性。黃柏如果不用蜂蜜炮制,則可以直達(dá)下焦,主清下焦熱;如果用蜂蜜炮制一遍,其下行之性受到一定抑制,只能到達(dá)中焦,則主清中焦熱;如果用蜂蜜炮制兩遍,連中焦也不能到達(dá),主要作用在上焦,主清上焦熱邪。正如《本草蒙筌·卷之四》所載:“先漬蜜水,日際曝干。次涂蜜糖,火邊炙燥……二制則治上焦,單制則治中焦,不制則治下焦也?!迸R方蜜制黃柏時(shí),應(yīng)注意此點(diǎn)。 黃柏的常見配伍應(yīng)用有以下幾種:黃柏配知母、肉桂,名滋腎丸,有滋陰清熱利尿之功,可治慢性前列腺炎屬腎虛濕熱者,可見腰痛,小便灼熱,小便不利甚則癃閉,以及陰囊潮濕等。我用此方配伍小柴胡湯,治療老年男性的前列腺肥大所致的小便滴瀝不盡、尿等待、尿流中斷,伴有灼熱感,尺脈弦大者,屢用有效,供參考。黃柏配知母,功在滋陰降火,治療腎陰虛、相火妄動(dòng)之遺精、骨蒸發(fā)熱等,二藥配伍,又治妄見妄聞等,《脾胃論·卷上·脾胃盛衰論》云:“不渴而小便自利,妄見妄聞,乃瘀血證,用炒黃柏、知母,以除腎中燥熱?!崩顤|垣的經(jīng)驗(yàn)值得參考應(yīng)用。黃柏配蒼術(shù),二藥等分,名二妙散,具有清熱燥濕之功,主治濕熱下注之白帶過多、痔瘡、小便短赤、下肢濕瘡濕疹等。黃柏配蒼術(shù)、懷牛膝,名三妙散,清熱燥濕,強(qiáng)筋健骨,主治濕熱下注之足膝痿弱無力等。黃柏配黃芪,益氣清熱,堅(jiān)筋骨,可治氣虛濕熱之下肢無力,《本草綱目·第三十五卷》記載:“凡腎水膀胱不足,諸痿厥無力,于黃芪中加用,使兩足膝中氣力涌出,痿軟便去也,乃癱瘓必用之藥。”但需注意,用此配伍治療時(shí),黃芪用量需大于黃柏。黃柏配生地,滋陰除熱,治頭面部燥熱,《脾胃論·卷中》除風(fēng)濕羌活湯的方后云:“如時(shí)頭熱燥,是下元陰火蒸蒸發(fā)也,加真生地黃二分、黃柏三分,無此證則去之?!边@些配伍,于臨床用藥有較大參考價(jià)值。 黃柏多入湯劑,但古籍中記載研末服可以解毒,含服可治口瘡,輕煎可治消渴,外用能治瘡瘍等,可供參考。如《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并治》記載:“治自死六畜肉中毒方,用黃柏屑,搗服方寸匕?!薄侗静菥V目·第三十五卷》謂“口舌生瘡,用黃柏含之良”,“消渴尿多、能食,黃柏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輕煎),渴即飲之,恣飲,數(shù)日即止”,“凡人冬月向火,火氣入內(nèi),兩股生瘡,其汁淋瀝,用黃柏末摻之,立愈”,等等。 統(tǒng)計(jì)《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以黃柏入湯劑的有四首方,分別是梔子柏皮湯、大黃硝石湯、白頭翁湯和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前兩方主治黃疸,后兩方主治痢疾,用量在二兩至四兩之間。可見,該藥入湯劑,適宜劑量為6~12g?,F(xiàn)今《中國藥典》規(guī)定每日用量為3~12g,是比較合理的。 黃柏主清相火,適量應(yīng)用可以治陽強(qiáng)不倒證,大量使用或應(yīng)用不對證,則可反致陽事不興,形成壞證。另外,黃柏苦寒傷脾胃,臨床宜慎。 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黃柏有鎮(zhèn)咳、祛痰、利尿、降血糖、抑制腸蠕動(dòng)、抗變態(tài)反應(yīng)、抗移植反應(yīng)、抗痢疾桿菌、抗皮膚真菌、抗燒傷、抑殺精子等作用。

新媒體編輯:王軍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