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妊娠小便不通,中醫(yī)稱為癃閉。 本癥的發(fā)生,多見于婦女妊娠后期(約7~8個月),其臨床癥狀主要是孕婦小便不暢,少腹脹滿或疼痛,心煩難眠。
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由于妊娠后期腎陰不足,腎陽虛衰,而不能溫化膀胱,化氣行水,導(dǎo)致三焦不通,形成小便不利。此外濕熱內(nèi)蘊下注膀胱,從而引起小便不通。
本證除見小便不通外,伴見有顏面,下肢浮腫,腰膝酸軟,形寒畏冷,胸腹悶脹等癥狀。
1、【二甘膏敷臍法】 【主治】妊娠小便通,寒熱均可治之。 【藥方】甘遂15克,甘草10克。 【制法】將甘遂研為細(xì)末備用,甘草煎湯待服。 【用法】取甘遂末15克,以水調(diào)成膏狀,敷于臍內(nèi),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繼之將甘草煎汁服下。
此藥敷后片刻,小便即如泉涌,誠為救急之良方。 【附注】甘草與甘遂藥性相反,甘遂只供外用,不可內(nèi)服。并且兩藥不能混在一起,否則引起毒副作用。 2、【蔥鹽田螺膏敷臍法】 【主治】妊娠小便不通,心煩內(nèi)熱,少腹脹急。 【藥方】蔥白15根(連須),田螺5個(去殼),食鹽15克。 【制法】將三味藥共搗如膏備用。 【用法】取藥膏貼于患者臍上,紗布覆蓋,膠布固定。隔12小時換藥1次,通常敷藥1~2次小便即可暢通。 【案例】從略。 3、【食鹽艾絨灸臍法】 【主治】妊娠小便不通,心煩不安,氣短緊促面足浮腫,頭暈、四肢欠溫。 【藥方】食鹽30克,艾絨適量。 【制法】取食鹽30克搗碎,將艾戎丸成黃豆大小艾炷21壯。 【用法】孕婦仰臥,將食鹽填入臍中,高出皮膚少許,取艾炷置食雁上點燃灸之,連灸21壯,如小便仍不通,繼續(xù)灸之小便暢下為止。 默 語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