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記1溪亭2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3,爭渡,驚起一灘鷗鷺4。 1、常記:曾今記得。
2、西亭:一說是濟南七十二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說泛指溪邊亭閣:三說為一處名為“溪亭”的地名,此地因蘇轍在濟南寫有《題徐正權(quán)秀才城西溪亭》詩而得名;四說是詞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處游憩之所,其方位在歷史名山華不注附近。
3、爭渡:慌忙劃船,奪路急歸。
4、鷗鷺:泛指水鳥。 詞解:常記兩句起筆平淡,和諧自然,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入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常記表示詞人是在回憶,地點是溪亭,時間是日暮,詞人飲宴以后,已經(jīng)醉的連回去的路都記不清楚了。沉醉二字表露出詞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歡愉,不知歸路也婉轉(zhuǎn)的傳達出此人流連忘返的心情。隨后的盡興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然而興未盡呢?這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自然流暢,毫無雕琢的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yīng),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 從迷途中尋找出路的著急心情。正式由于爭渡,才會驚起一灘鷗鷺。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小令用詞精煉,只選取了幾個片段,就將動態(tài)的風(fēng)景和詞人怡然自得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詞人青春年少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起于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此詞不曾刻意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
|
來自: 珜亣達小館 > 《李清照—《漱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