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有一道膾炙人口的美食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紅燒肉。紅燒肉外觀體現(xiàn)出“濃油赤醬”的特點。它色澤金黃,肥而不膩,口感微甜,入口酥軟即化。紅燒肉中若放入土豆,那么土豆會吸收部分湯汁,口感濃郁,最宜下飯。 【第2句】半年前的一天,在飯店吃飯,朋友興沖沖地向我推薦這道菜,我不忍拂其意便點了。及至上桌,那火紅的嫩肉和誘人的香味就已撩撥起食欲,嘗一口,松軟的肉,彈性十足的,好嚼,甘醇中和著香甜,讓人欲罷不能。結果,那天的紅燒肉有一大半落了自己的肚內,吃完后我還咂嘴添唇,意猶未盡…… 【第3句】久違了,紅燒肉!不是我不想你,而是狠心的醫(yī)生割斷了我們的深情厚誼!想當初,我們分工合作,相得益彰:我剝你的皮,我吃你的肉;你無怨無悔,獻出身軀,補我的身,長我的肉。兩相情愿,皆大歡喜!想念你,紅燒肉! 【第4句】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也對你推崇備至,燜你的皮,煮你的肉,既酥又爛,吃后口齒流香。他與你友好合作,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流傳百世的“東坡肉”;敝人的祖先更絕,數(shù)百年前元兵南侵,我祖從中原南陽逃難,在南下的顛沛流離中,竟然還攜帶令人垂涎三尺的“東坡肉”! 【第5句】看著滿桌菜肴唯有這道紅燒肉燉寬粉所剩無幾,最后,一位南方朋友興高彩烈的贊譽,這紅燒肉燉寬粉真是東北名菜!你看這鮮亮的色澤紅里透黑,肉質鮮嫩香軟,肥而不膩,寬粉晶亮,勁道有余,青菜鮮綠,真是香氣回味久遠啊。而另一位朋友更會說,看到這紅燒肉燉寬粉,就讓我想起,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北方漢子的豪爽、憨厚、熱情、奔放的性格。 【第6句】我最喜歡吃的是帶骨頭的紅燒肉,因為帶骨頭的紅燒肉吃起來特別的香,而且它的營養(yǎng)價值要高出很多,特別是鐵。我媽媽燒的紅燒肉,有著一種獨特,讓人無法抗拒的香味,我每次聞到紅燒肉那種獨特的香味,我就會忍不住跑過去吃幾口紅燒肉。 【第7句】毛氏紅燒肉和普通的紅燒肉有什么區(qū)別嗎?想知道當年毛爺爺吃過的紅燒肉是啥子滋味道?正宗的“毛氏紅燒肉”色澤紅亮、肥而不膩,可以真正做到入口即化。這都要得益于當年毛主席的口味,老年的毛主席很喜歡酥爛的口感,因此石蔭祥大師特意將傳統(tǒng)的湖南燒肉改良成了這樣。因此要想做出正宗好吃的“毛氏紅燒肉”口感,烹煮的時間就是個關鍵,怕費火、怕費時的同志這道菜就免做了?!?BR> 【第8句】紅燒肉啊,紅燒肉!幾十年來,我們形影不離,我是多么愛你,以致每次見到你就想吃掉你,因為我必須忠實地執(zhí)行我們之間的建設性戰(zhàn)略伙伴關系。如今離開了你,讓我更加想念你,我想象著你的美好形象:醬汁肉色,熠熠生輝,既酥又香,滋我腸胃,補我身體。 【第9句】紅燒肉的做法很多,雖然都是以五花肉和醬油、糖等為主料,可是做法不同,出來的味道也不盡相同。毛氏紅燒肉以其紅亮微辣、滋味濃郁出名,因受到毛主席的鐘愛故而使這道菜也成了湘菜的頭牌。端上桌來,那色澤誘人的紅燒肉冒著滋滋的熱氣,混合著濃郁撲鼻的香味直撲五臟六腑,咬一口,肥而不膩,香潤可口,讓人垂涎欲滴的同時也惹得人心生溫暖 【第10句】紅燒肉不僅是東北名菜,而且做工講究、營養(yǎng)健康。豬肉精選上乘的下五花肉,這樣的肉肥瘦能有四到五層間隔,皮薄肉嫩,鮮香可口。我的做法是:先把五花肉連皮代肉改刀為兩厘米見方的肉塊,在開水中稍微焯一下淋出,鍋底放少許油,加白糖適量,炒出糖色,下肉煸炒。待肉質本身煸出了油也靠上了金黃色,再加入料酒、耗油、鮮醬油、老抽、米醋、八角、蔥、姜段等各種調料、輔料等適量,翻炒出香味后,再加入適量冷水大火燒開,改文火慢燉,待紅燒肉熟爛前放入泡制好的寬粉和適量青菜調配顏色。 【第11句】毛氏紅燒肉屬于湘菜,是常見的家常菜之一。毛氏紅燒肉是采用半瘦半肥的豬肉,切成勻稱的塊狀,再用大量上等醬油加少量的糖燒制而成,色澤呈金黃,味道甜而不膩。當年毛澤東喜歡吃這道菜,遍布全國各大城市的毛家餐館都用紅燒肉來作招牌菜,故美其名曰“毛氏紅燒肉”。 【第12句】毛氏紅燒肉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非常講究,用料須半肥半瘦的五層三花豬腩肉,然后將其均勻切塊兒,再用上等醬油加少量糖燒制。制作的方法也很復雜,先煮再炸再煨方可成菜。由于是湘菜,燒制過程中加入了少許辣椒,所以味道甜中帶咸、咸中有辣、甜而不膩。 【第13句】之前燒肉都是用冰糖,這次俺也改革創(chuàng)新了,改用了紅糖,用之前有點悲觀,不看好啊,怕搞砸了....沒想到啊沒想到,紅糖燒的,顏色更好看不說,而且肉居然更好吃??! ——這純肉版的,俺這不嗜肉的也吃了七八塊,絕對的“甜而不膩”,也不曉得是紅糖的作用還是山楂的作用,抑或是二者聯(lián)合作用?肉的表面裹了糖汁,所以表面有薄薄的一層,是有點脆的口感,但咬下去之后是軟糯,入口即化的香甜.... 【第14句】毛氏紅燒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肴,屬于湘菜系。此菜甜而不膩,香味可口。毛澤東專屬菜系(根據(jù)他的口味而發(fā)明),因為毛澤東小時候家里做過醬油,在醬缸上一層發(fā)酵后的惡心泡沫,所以他吃紅燒肉不用醬油,而是用糖慢慢熬成紅色。 【第15句】當初貴妃娘娘是怕毛老爺子吃多了肥肉膽固醇增高,有傷龍體,所以理直氣壯地拒絕供應,這才惹得老爺子翻了臉,那叫自討沒趣。其實,有些醫(yī)學雜志上說,常吃肥肉倒是可以起到軟化血管的作用,不管這話有沒有道理,反正我愛聽。同樣是愛吃肉的主,毛老人家84歲辭世,我家老公公也活到85歲,如今我家老爸87歲了,仍硬硬朗朗的,不都是托紅燒肉的福嗎? 【第16句】有一天,我又回到我的嶺南山村,鄉(xiāng)村老人捧出熬煉了數(shù)百年的你的“祖先”:我先祖從中原南下時攜帶的紅燒肉。我的鄉(xiāng)人仍然每天用你先祖的陳汁來燒新的紅燒肉。當我看到那光澤亮麗、香味四溢的紅燒肉時,我欣喜,我思念,我喜不自勝,那情形真如《詩經(jīng)》所云: “不見復關,涕淚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此時此刻,我心情激動不已,心里不由得再一次喊道:久違了,紅燒肉! 【第17句】我家老爸與毛老爺子一樣,也是好那一口兒。哪一口兒?紅燒肉唄!所以,午飯我給他準備的是紅燒肉。早上出門前,我就把頭天買的帶皮五花肉切好,放好佐料,在專門燉肉的電子紫砂瓦煲里慢慢地煲。等中午我們回來,肉已經(jīng)爛得沒魂了,吃到嘴里別提多香。用肉湯泡面條,一口肉一口面條,老爸吃的精神煥發(fā),根本不像個剛剛出院的病人,飯后一杯牛奶,只當漱口了。就憑這好飯量,一般的小病小痛放不倒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