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SPAN>
這首詩是即景敘事之作,詠寫清明時節(jié)的景
物。清明節(jié)那一天,下濛濛細雨,前往掃墓、
踏青的人們神色哀傷,詩人身處其中也受到
感染。這黯然的情緒該如何排遣呢?也許找
個地方歇一歇,喝一點酒,可以舒解吧。于
是詩人向牧童詢問酒家在那里,牧童信手指
向不遠之處,順牧童的手指,隱約看到杏花
深處的村莊,有酒家招客的旗子在晃動。
詩的前兩句描寫環(huán)境,營造氣氛。第一句直
接點出題目“清明”二字?!坝昙娂姟笔乔?/SPAN>
明時節(jié)的氣候特征;“路上行人”擁擠,帶
哀傷的心情掃墓,是清明時節(jié)的人物動態(tài);
“欲斷魂”三字,既刻劃行人的心理狀況,
又與“雨紛紛”的背景互相配合,營造出清
明節(jié)特有的節(jié)日氣氛:細雨紛紛,添人愁懷,
掃墓思親,倍增傷感。第三、四句承接“欲
斷魂”而來,詩人想尋找酒家歇息,抒緩情
緒。故第三句用“借問”二字承轉,接下來
詩人與牧童的一問一答,構成一段生活中的
小插曲,為詩歌增添了情趣,一個“遙”字,
狀寫了牧童信手指點的動作。村莊名為“杏
花”,給人美麗的聯(lián)想,“杏花煙雨江南”的
畫面自然在腦海中浮現(xiàn),最終在溫馨的期待
氣氛中化解了雨中清明的愁懷。詩人接有什
么行動,詩中并沒有提到,讓讀者通過想像
加以領會。
這首小詩,沒有一個難字,更沒有典故,語
言通俗,卻寫出了一幅生動的清明踏青圖。
所以千百年來,廣泛流傳,成為描寫清明節(jié)
最有名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