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清代山西布衣詩人吳雯

 文化龍鄉(xiāng) 2015-03-18
清代山西布衣詩人吳雯


吳雯(1644~1704)字天章,號蓮洋。祖上遼陽人,順治六年(1649)其父允升任蒲州學正,卒于官。母朱氏撫吳雯及其弟吳霞。吳雯兄弟孤弱不能歸,遂為蒲州人。吳雯娶妻祁氏,有二子:吳江蘭、吳崇厚,皆早逝。為吳雯留有一孫:吳逢源。吳雯又娶聶氏。吳雯于康熙四十三年九月士日卒。王士禎曾為其撰墓志銘。后又刪定其詩集,并作序?!渡徰笤娾n》存詩千余首,然未刊行于世。乾隆辛未(1751)汾陽劉祖曾刻其詩集。后又有多種刻本行世。有《蓮洋詩鈔》(九卷),存詩2067首?!端膸烊珪嵋贩Q:"雯天才雄駿,其詩有其鄉(xiāng)人元好問之遺風。惟熟于梵典,好拉雜堆砌釋氏故實,是其所短"。趙執(zhí)信"懷舊詩序"中稱其"詩才特超妙。其詩一刻于吳中,再刻于都城下,三刻于津門。"
當時,有"北傅南吳"或"二征君"之說,即指傅山和吳雯。乾隆中,有人選刻傅山、吳雯詩為《晉兩征君詩抄》。

吳雯一生大致可分為這樣幾個階段:
1、詩名山右(1644~1677)
1644 順治元年 1歲,生于遼陽。(傅山38歲)
1645 順治二年 2歲,其父吳允升順天府鄉(xiāng)試。
1649 順治六年 6歲,其父任蒲州學政。
1655 順治十二年 12歲,其父賜同進士出身。
1656 順治十三年 13歲,其父卒于蒲州。
1657 順治十四年 14歲,吏部按籍銓授其父知臨颕縣。
吳雯幼年姿秉殊絕,嗜書如飲食。他曾僑居中條山南之永樂。永樂是唐時的縣,現(xiàn)為芮城縣。詩人李商隱、李賀都曾居于此地。吳雯初次離家有詩《初辭家行中條山下》:"戚戚正寒月,胡為今遠行。悲風千樹肅,殘雪幾峰晴。已覺懷兄弟,初知念友生。唯余天外雁,似我作南征"。永濟在中條山北麓,他離家行中條山下,所以他說"唯余天外雁,似我作南征"。
清初,正當時代變革之中,同內(nèi)民族矛盾尖銳,一部分明遺民以反清復明為旗幟,除去在實踐中實施反清的行動外,也將其思想主張在詩文中表現(xiàn)出來。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詩人,如顧炎武、傅山、屈大均、朱彝尊等。特別在山西,以傅山、戴廷栻、李天生為首的一批山西志士,既積極參加反清復明的起義活動,更是聯(lián)絡顧炎武、朱彝尊、屈大均等人,在山西進行抗暴反清宣傳,詩文創(chuàng)作交流,成為當時北方反清復明的重要地區(qū)。1660 順治十七年,戴廷栻作《丹楓閣記》。1663康熙二年,顧炎武訪傅山于松莊,互有贈予詩;閻若琚訪先生于松莊論學。1664康熙三年,李天生過松莊與傅山談詩,飲于崇善寺。
吳雯在永濟,參與的這類活動并不多,但他對于傅山等人是十分推崇的。
他曾于此時(1664),離開永濟到過太原等地。到太原訪問過傅山。十年后(1674) 吳雯又過太原,重訪傅山,而傅山已經(jīng)離開了松莊。吳雯有詩:《過大卣訪傅青主,先生已移居,緬然有懷,即書此寄意四首》
其一:
松莊煙樹十年馀,寺路相逢笑下驢。
今日重來渾不見,白云深處又移居。
其二:
京洛無端迫客塵,也知瓔珞是前身。
幾時得遂東鄰約,金粟園中兩道人。
仰慕之情躍然紙上。
此后三年,吳雯曾再次來太原 ,并游覽了晉祠。有詩《晉祠》:
懸甕山下路,清秋見早鴻。
一溝瓜蔓水,十里稻花風。
楊柳差池綠,汀藍遠近紅。
三年兩來往,生計太匆匆。
晉祠的風光使他十分留戀,但為了生計,他還須不停的奔走。不過他這次卻給我們留下了好詩句:"一溝瓜蔓水,十里稻花風",至今還留在晉祠流水榭的楹柱上,成為人們游覽的必經(jīng)之處。
1668康熙七年他25歲時,有著作《外佩書集》,內(nèi)容不詳。他在《與梁晳次先生書》中說:"《外佩書集》一冊,戊申所作"。同一信扎中,他提及焚詩一事。
1671康熙十年,閻爾梅訪傅山于松莊,九月戴楓仲邀傅山觴閻爾梅于崇善寺。1672康熙十一年 ,閻爾梅再訪傅山于松莊;太原守周令樹與傅山會飲于雙塔寺,有雙塔雅集。1673康熙十二年,有顧寧人《有寄傅山土堂山中詩》,即知傅山此時已經(jīng)離開松莊了。
傅山的朋友戴廷栻,字楓仲,家在祁縣戴家堡,他的家里建有《丹楓閣》,成為北方名士雅集的場所。據(jù)他的《丹楓閣記》稱:"庚子九月,夢與古冠裳者數(shù)人,步屨昭余郭外。忽忽變易,回顧無復平壤,所至崖障合沓,楓林殷積,飛泉亂落其間,如委紫練,側睇青壁,千仞如削,目致為窮也。其上長松密舉,而松末擁一閣,搖搖如一巢焉,顏曰丹楓。"因夢而建閣于戴家堡。1674康熙十三年,傅山再登丹楓閣,書寫《丹青楓閣記》,并書后記:"楓仲因夢而有閣,因閣而有記,閣肖其夢,記肖其閣"。
大約也是在這一年,吳雯31歲,這是他第二次訪問傅山。未見到傅山,但卻見到了戴廷栻,戴請他為自己建成的丹楓閣題詩,遂有《戴楓仲因夢作丹楓閣索題》:
夢是何人夢,覺中何人覺。夢覺本不二,分別乃大錯。憶昔大鹵行,嘗到昭馀郭。野水方彌漫,雜樹正綽約。宛然江上楓,湛湛照寥廓。何處尋步屧,且來渡略彴。永懷托蒹葭,高臥阻猿鶴。長安翻握手,有如偕宿諾。去結丹楓隱,乃效夢中作。幽眇滉金碧,經(jīng)營種花藥。邀人夢中游,幻出覺時樂。日月跳兩丸,火風互磅礴。世界齊指馬,四禪即五濁。飲酒與田獵,眾生妄卜度。參萬一成純,背觸兩無著。喜覺固為偏,戀夢亦成縛。夢覺俱不到,可坐丹楓閣。
詩中說,他到太原時,亦曾到過戴廷栻的老家祁縣(昭馀)戴家堡,戴家堡離祁縣縣城約三十里,故說"憶昔大鹵行,嘗到昭馀郭"。
在永濟時,他遍訪名人名山。
他去訪問陳廷敬(1639年~1712年),廷敬,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皇城村)人。曾為康熙朝一代帝師。吳雯有詩《柬陳說巖先生》:
昨從太行來,曾過先生舍。
高松垂女蘿,空山一系馬。
京洛勞問訊,陶陶樂情話。
身棲魏闕邊,心在白去下。
陳廷敬亦回訪過他,吳雯有詩《說巖先生過訪一畝山居話舊》:
其一:
時序驚彈指,吾生只腐儒。
何知食雁美,爭笑住山愚。
寂寂松間閣,蕭蕭水上廬。
斜陽訝縐馭,深巷問潛夫。
其二:
敢謂無書讀,勞生肺病除。
引年問參術,勸學廢蟲魚。
緬邈郎君谷,遷延水部居。
春明待歸去,或可帶經(jīng)鋤。
食雁,謂以賄賂得官職。語本《后漢書。王符傳》:"后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解官歸安定,鄉(xiāng)人有以貨得雁門太守者,亦去職還家,書刺謁規(guī)。規(guī)臥不迎。既入而問:l卿前在郡食雁美乎?r"宋蘇軾《荊州詩》之六:"食雁君應厭,驅車我正勞。"吳雯自嘆不愿以賄賂得官,也就只好自笑"住山愚"了。 陳廷敬長他五歲,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 順治十八年(1661年),陳廷敬在庶常館學習期滿,得授內(nèi)翰林秘書院檢討,又充任會試同考官;康熙八年(1669年)遷國子監(jiān)司業(yè);康熙十一年(1672年)任日講起居注官。當時,陳應該在國子監(jiān)司業(yè)任上。而吳雯還在永濟,故有"深巷問潛夫"之嘆。
2、失意京華(1678~1683)
康熙十七年之時,清廷統(tǒng)治根基還不牢固,內(nèi)憂外患嚴重。前明的遺老遺少對清廷抱著不合作的態(tài)度。清康熙十八年(1679)舉行的博學鴻詞科,為制科之一種??滴跏吣?1678),康熙帝詔曰:"自古一代之興,必有博學鴻儒,備顧問、著作之選。我朝定鼎以來,崇儒重道,培養(yǎng)人才,四海之廣,豈無奇才?碩彥學問淵通,文藻瑰麗,追蹤前哲者,凡有學行兼優(yōu),文詞卓越之人,不論已仕未仕,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在外督撫布按,各舉所知,朕親自錄用hh嗣膺薦人員至京,詔戶部月給廩餼,明年三月召試體仁閣。"康熙朝的首次取士,訂立了清廷尊重弘揚文化、善待文人士紳的政治基調,不僅選拔了人才,而且對穩(wěn)定政局、爭取漢族士紳階層對政權的擁護起了重要作用,對后世影響很大。詔書一下,京內(nèi)及各省官員豈敢怠慢,紛紛各舉所知。第二年,共舉名流才學之士145人來京考試。不少應試者初春時節(jié)到京,康熙皇帝為示尊崇,以天氣尚冷,不便施展才華,命令安排館驛,每日發(fā)放餐飲補助,休息至陽春三月,方才考試。
考試一賦一詩,康熙帝親覽試卷。最終錄取一等20人,二等30人,全部入職翰林院,授編修,入國史館,纂修明史。本科共取一等20名,他們是:彭孫遹、倪燦、張烈、汪霦、喬萊、王頙齡、李因篤、秦松齡、周清原、陳維崧、徐嘉炎、陸葇、馮勖、錢中諧、汪楫、袁佑、朱彝尊、湯斌、汪琬、丘象隨;二等30名,他們是:李汝泰、潘耒、沈珩、施閏章、米漢雯、黃與堅、李鎧、徐釚、沈筠、周慶曾、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張鴻烈、方象瑛、李澄中、吳元龍、龐塏、毛奇齡、錢金甫、吳任臣、陳鴻績、曹宜溥、毛升芳、曹禾、黎騫、高泳、龍燮、邵遠平、嚴繩孫。甚至連召之不來的杜越、傅山、王方轂等人,康熙也授以內(nèi)閣中書舍人銜,以示尊寵,允許回籍。
傅山以病重為由,臥床不起,拒絕應試。刑部尚書魏象樞只得以傅山老病上奏,康熙又在隨即降詔曰:"傅山文章素著,念其年邁,特授內(nèi)閣中書,著地方官存問",準許傅山"臨試告病",同意放歸。在清初如此敏感的政治統(tǒng)治下,敢在眾多清臣面前以明遺民自居,確實僅有傅山一人了。歸鄉(xiāng)不久,與李因篤于太原相見談及博學鴻儒科,李因篤稱有人戲稱"博學宏詞,清歌妙舞",傅山則這樣評價(傅山:《霜紅龕集》):吾頗謂不然。"博學鴻詞焉敢與清歌妙舞者作偶?果有一班青陽繁華子,引商雜羽落梁塵,驚鴻游龍回艷雪,真是令人死而不悔。復安知所謂學文詞者,博殺宏殺,在渠肚里,先令我看不得、聽不得,想要送半杯酒不能也"。
1678康熙十七年吳雯35歲,亦被薦博學鴻詞科。據(jù)王士禎撰的吳雯墓志銘記載:"君在舉中,顧獨眈寂守,素不與他人走。"雖有才華,但亦未能入圍。
但在此期間,他卻去拜謁傅山?!肚锶胀~九來徐勝力馮圃芝訪傅青主先生》:
秉彝有同好,言行高世士。
騎驢出國門,語笑斜陽里。
郭外風景殊,蘆花冒秋水。
竟到野僧家,喜值于陵子。
吟呻驚老病,語弱不勝齒。
聞言頷耆舊,拭目辨鄉(xiāng)里。
竹灶藥火溫,梧井菊泉駛。
庭前虛一琴,床下閑雙履。
羔雁空招邀,兒孫看坐起。
太息各無言,歸途暮煙紫。
記錄了當時傅山在京郊古寺中因病不入京的情況。吳雯《讀傅他公詩感書其后》:"苦節(jié)孤生竹,哀弦寡女詩。感君迸淚處,是我斷腸時。不死翻成恨,多愁只益悲。長饑忍薇蕨,高義北堂知"。 "感君迸淚處,是我斷腸時",可見,他與傅山是心曲相同。他完全理解傅山不肯仕清的志節(jié)和操守,表示了深深的敬佩。
這是他第一次來京師。王士禎在《蓮洋詩鈔原序》中說:"生來京師,余胠其篋,得蠧簡數(shù)十番,讀而駭嘆,謂非流俗所應有。"王《漁洋詩話》:“蒲阪吳雯天章,初至京師,未知名。余亟賞其詩,謂為仙才。一日待漏朝房,頌其句於葉文敏訒庵方靄云:‘泉繞漢祠外,雪明秦樹根 ’?!疂庠茲裎鲙X,春泥霑條?!?。又‘門前九曲昆侖水,千點桃花尺半魚’。葉大驚異。下直,即命駕往訪之,吳詩名大噪都下?!?/font>王士禎稱其為"本朝作者如林,可稱仙才者,獨蒲阪吳生耳!"吳雯遂為王士禎門生。王極力推舉吳雯,直至最后為他編詩集,寫墓志銘,真可謂有知遇之恩了。所以,在吳雯的《蓮洋集》中,與王唱和最多??梢哉f,王從吳雯出現(xiàn)京師,直到去世,與王有著終生的聯(lián)系。這次在京期間,更多的是與王士禎的詩交?!赌捍河曛腥钔は壬型T公集善果寺得曲字》: "人行一世間,光景如轉燭","歸途重回首,遙山寄遐囑"。與王一起在京郊游歷:"摩訶庵""香山寺""潭柘寺"等等。
當時,他也與在京的著名詩人多有交往。
趙執(zhí)信"懷舊詩序"中稱其"拙于時藝,罔躓場屋中。體貌羸丑,衣冠垢蔽,或經(jīng)歲不浴,人咸笑之。然詩才特超妙"??磥韰泅┯悬c怪癖,體貌羸丑,衣冠垢蔽,或經(jīng)歲不浴,然而卻十分有才華。
朱彝尊亦稱他"詩情高逸,當世無輩"?!额}吳征君雯詩卷二首》:"把君行卷誰堪并?除是番禺屈大均"(《爆書亭集》卷十)。
與孫豹人、毛大可、陳其年等相唱和??滴跏?1679)年有詩,《己未元日同豹人、大可舟次,錫鬯、其年、子靜集峨嵋舍人宅拈青咸韻》:
先酌年誰少,神交眼倍青。
吹簫過草閣(大可度曲,其年吹簫,倚曲和之),飲酒似旗亭。
紅燭圍名士,青氈臥客星(錫鬯即會,宿子靜處)。
盤餐真可貴,不是五侯鯖。
耳熱脫朝衫,神駒苦轡銜。
野人猶任達,蹤跡尚塵幾。
錦帶紅酥手,黃精白柄镵。
幾時攜少婦,采藥伏波巖。
孫豹人(1620~1687)名枝蔚,號溉堂。陜西三原人,詩人。明亡時離家南下經(jīng)商,后棄商讀書有詩名。
毛大可,即毛奇齡(1623~1716)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 齊于,號秋晴,又號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學者稱西河先生,與兄萬齡有"江東二毛"之稱,蕭山城廂鎮(zhèn)(今屬浙江)人。明末廩生。清兵入關后曾參與南明魯王軍事,魯王敗后,化名王彥,亡命江湖十余年??滴跏四?1679)舉博學鴻儒科,授翰林院檢討、國史館纂修等職。曾參加纂修《明史》。
陳其年,即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曾參加纂修《明史》。
錫鬯,即朱彝尊(1629~1709), 字錫鬯,號竹垞,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清初大學者、詩人。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滴跏四?1679)舉科博學鴻詞,以布衣授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
可見大都是同時參加博學鴻詞的才俊,只不過自己的沒有入仕而已。
這一年他36歲。
吳雯博學鴻詞落舉罷歸。三月歸中條。
王士禎有詩《送吳天章歸中條二首》:
二月春蕪綠,紛紛蝴蝶飛。
花朝逢暮雨,寒食減征衣。
道路誰知已,登臨不當歸。
中條多水竹,此去掩荊扉。
愛汝王官谷,他年擬借居。
三峰當戶牖,五姓足樵漁。
田舍堪懷古,茅茨宜讀書。
獨憐好身手,歸去注蟲魚。
對于吳雯的落考,一片惋惜之情。
陳廷敬有詩《送吳蓮洋歸蒲東》,其中說道:"狗監(jiān)人難遇,娥眉老易猜","人物雄才老,云山間氣多。玉溪終古在,相并得金鵝", 狗監(jiān), 漢代內(nèi)官名。主管皇帝的獵犬?!妒酚?。司馬相如列傳》:" 蜀人楊得意 為狗監(jiān),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l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r 得意曰:l臣邑人司馬相如 自言為此賦。r"司馬相如因狗監(jiān)薦引而名顯,故后常用以為典。 唐劉禹錫 《酬宣州崔大夫見寄》詩:"再入龍樓稱綺季,應緣狗監(jiān)說相如 。" 明唐順之《送王生歸蜀》詩:"狗監(jiān)誰相薦? 成都一布衣。" 清孫枝蔚 《送宗鶴問赴貴池訓導任》詩:"進身由狗監(jiān),相如安足式?"在這里,是說吳雯幸未遇到象狗監(jiān)楊得意這樣的人,所以未得舉薦。金鵝,蓮洋館名。玉溪終古在,相并得金鵝,是說吳雯詩名與玉溪河水同在,或是說可與玉溪生李商隱詩名同光。
臨行有《留別阮亭先生六首》句有:"得失本一致,陶然舊林。易歸貧士策,難遣故人心。"《臨發(fā)阮翁招飲醉后狂言書以謝過四首》有句:"人物難評隲,文章最討論。從來姜桂性,未易附寒喧。""何曾驚寵辱,先取不磷淄","功名身總誤,貧賤語無憑。""大小名何據(jù),成虧計總非"?!读魟e李紫瀾并遙致方山及馮徐二君子三首》有句:"去去復何求,楊花吹驛樓。"《途次六首》有句:"一載金門客,三春玉塞情。倦吟豪士賦,愁聽酒人箏。入谷鶯無伴,還家雁有程。傷心芳草色,仍傍舊年生"??梢娖湫膽B(tài),頗為失落。這次落考,他一直耿耿不忘。后來,在壬戍(1682)年詩中也曾寫到:"憶昔客長安,軟塵何浩浩。金馬亦陸沈,只夢舊山好。"金馬,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如宋徐鉉 《柳枝》詞:" 金馬詞臣賦小詩,梨園弟子唱新詞。" 明何景明 《春雪諸翰林見過》詩之二:"置酒邀金馬,開軒對玉珂。" 吳雯自己沒有進入翰林,所以說"金馬亦陸沈,只夢舊山好",只好打道回家了。
從京師回來后,家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家居數(shù)當骨肉之變,憂傷荼苦,轉以疾困,足不出戶限者且一年"。可能是他兒子去世之事,再加之自己也生病。有一年多時間,足不出戶。
然后,"涉河潼,過太華、終南、太白"。到了長安。
1682康熙二十一年他39歲,有《寄阮亭先生書》:"別慈顏久矣,依依左右,無日不然。家居備極苦趣,已屢陳于老伯之前,無煩更道矣!中州皇皇年馀,實圖一勞永逸。而究事愿多違。""歸而病困,且婚喪并舉",婚喪并舉,喪者,當是指祁氏去世?;檎?,不知。當是家事繁雜,勞累致病,十分不堪。
此后三年中,即在友人羅蘿村的邀請下,南游瀟湘,東歷海壖。羅蘿村是他同入博學鴻儒考試時的同窗。吳雯在《羅蘿村詩序》中稱:"康熙戊午(1678)春,方以博學鴻儒征天下士。于是士之能文章者,咸集京師范院校。而會稽羅子蘿村,亦用大司農(nóng)梁公薦。""越明年巳未三月,余與蘿村皆放還。""且一年,蘿村顧于數(shù)千里之外,時通尺一問訊,慰勞無虛日,其篤于朋友又如此,繼又數(shù)勉余作瀟湘之游,而余亦以它事南來。得再握手。""而我三年中,春來皆異鄉(xiāng)。前年風雨交,扁舟入瀟湘,經(jīng)歲一歸來,又復客汾陽。今更留海壖,依然垂空囊"(《贈伯亮張司馬》)。先南游入瀟湘,后又客汾陽。最后去天津。
先南游入瀟湘。"勉為瀟湘之游,""困于洞庭之南,祝融之北矣。今寄食華容令君處,秋風涼冷,決計歸矣。"(《寄阮亭先生書》)回來時候,又困獸于嵩洛之間?!杜c梁晳次先生書》 "憶三湘返棹,浪跡堪憐。""遷延于嵩高伊洛之間,始達里門。"
南游回來后,又客汾陽,"應考汾陽,遂又之京師。"(《與梁晳次先生書》)
接著,從京師游天津,過水西莊。
"《之津門遂留送陸天濤》句:"去往皆鴻爪,淋漓酒滿襟。東來瞻海氣,南下憶江陰。"
在這期間,他的詞作曾受到批評?!杜c梁晳次先生書》(二):"艷詞侄已盡焚矣。有題焚詩云:十載支離苦負情,柔詞綺句可憐生。從今燒卻梅花賦,別有深心到廣平"。又云:"畹金莖絕妙詞,傷人元氣起人思。淵明已是何人物,文選樓中有異辭。"從詩中,可以看到,吳雯的詞是從婉約入手的。"艷詞侄已盡焚矣"?,F(xiàn)有的《蓮洋集》中,僅保留有詞五題十三首??梢姾髞恚瑓泅┰谠~的寫作方面,不再務得。
1683康熙二十二年他40歲,這一年陳其年去世。
1684康熙二十三年他41歲。這一年傅山卒。
趙執(zhí)信作《并門集》,吳為其作序《趙秋谷并門集序》:"歲甲子(1684)秋谷使于晉,得詩百篇,以示余。""夫十五國之風詩,唐最近古。秋谷行其地,其有取于陶唐氏之遺風,而為之者乎。"
3、遺文池北( 1685~1704)
這一階段,吳雯曾再入京師游歷。1688康熙二十七年他45歲, "應考汾陽,遂又之京師" ,"今十年矣,此生再入京師"。
詩《再宿百泉》中亦說:"重作薊門行,小作薊門住",
1697康熙三十六年 他54歲,人日,作《萬匯庵詩序》。"客宛丘山半載矣"
《丁丑(1697)二月再過安陵,喜晤胭臣,撫今追昔,成詩四首》之一:三十年來嘆路歧,想逢各訝鬢如絲。
登堂風物原無改,仍似山翁把酒時。
對仕途頗感失望,自覺心灰意冷。
1701康熙四十年他58歲,稱"將六十,倦游矣"
1704康熙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卒,時年61歲。
王士禎詩《挽天章征君》有句:"生入甘露門,死為甘露滅。豈況無生忍,不生亦不滅。"
趙執(zhí)信亦有詩《懷舊》中寫道:
聲名天可假,時命人能窮。
復落王官谷,穿冢連司空。
遺文寄池北,飄散隨萍蓬。
追維平生言,使我心忡忡。
朱彝尊有詩《題吳雯征君詩后》:
藉甚吳郞大雅才,賦詩不上柏梁臺。
翻飛卻似橫汾雁,幾度秋風上苑來。
對他的懷才不仕,深表惋惜。
1706康熙四十五年 九月十一日葬于永濟西南姚溫阡。
吳雯去世后,他的詩集由弟弟吳霞帶到京師,請王士禎刪改審定。
1751乾隆十六年,汾陽劉祖刻《蓮洋詩集》
1764乾隆二十九年,山東孫諤官司蒲州同知,從雯侄敦厚處得蓮洋所定原本,簡汰重刻。
1774 乾隆三十九年 翁方剛代雯從子秉厚作跋,刻《蓮洋集》后。
1779 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入《四庫全書》有《提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