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作文怎么寫,且聽“閱卷者說”—— 思辨之光燭亮文字 古希臘特爾斐神廟上鐫有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這句話很深地鐫刻在我們青春的門柱上。歲月流轉,歷經人事滄桑之后,我們總會有這樣的反問:你真的認識自己了嗎?你真的洞悉明白斑斕的世界的波折了嗎?我的回答如尼采所言:“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這個世界,對自己依然模糊,而我們彼此也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認知視角的大量缺失,思維深度的淺表弱化,問題探究的淺嘗輒止,甚至缺少承認思辨的勇氣,讓我們自己跟這個世界日益陌生。這一切,源于思辨力的不足,源于思考勇氣的匱乏,這一點恰恰是國人思維上的弱點。進一步想,思辨力的荒蕪又何嘗不是中國教育的軟肋,它更是學生精神成長中不可忽視的暗殤。 多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現(xiàn)場,觸目可及的大量應試作文讓我困頓彷徨。十七八歲的高中生,正值風華正茂、揮斥方遒之時,卻將錦瑟的年華涂上灰色,讓思辨的翅膀綁上鉛塊,他們不愿打開年輕的心扉,假大空地亦步亦趨,折翼掉思維飛翔的翅膀,不能辯證地剖析問題,沉浸于標簽式的生吞活剝、口號式的大干快上、不辨是非的僵硬熱情、毫無原則的英豪闊達。這本該靈動的青春文章,抽干了思想的血色,變成了一根根干枯的草木,而不是一支支能思維的葦管。 當看到文章中泛濫起莫名其妙的情感,流淌著無病呻吟的憂傷,灑落一地的感動淚水,作為現(xiàn)場者和為師者,我的內心充滿了巨大的自責與追問。這是教育的悲劇,也是作文寫作的悲哀。作為語文老師,責任自是不可脫卸。在年復一年的作文教學中,重復地帶領學生簡單地仰望偉大、膜拜高尚,隨意地襯托優(yōu)秀、淡漠凡常,堅決地唾棄丑惡、反對落后。但是,如此看待問題的標準是什么?這個標準合適嗎?學生理解了嗎?卻是拋擲一邊,隨風而逝。 長期傳聲筒式的作文套路訓練,學生已經麻木,習慣于復制黏貼,堆砌越來越多的思想次品,“讓自己的思想成為別人的跑馬場”,距離思辨力漸行漸遠。我們語文老師應該多反思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學,教會學生格物的習慣沒有?教會了學生致知的方法沒有?學生是否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他們能在作文中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來嗎? 高考作文,不能徜徉于鶯歌燕舞里裹足不前,要直面復雜的人生與多樣的社會,讓學生經歷思辨的淬火,掌握駕馭思維的各種方法。從命題到寫作,高考作文和日常教學,要努力追求思辨的力量,這既是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要求,也是世界作文寫作的潮流。語文教師要致力于開發(fā)學生思辨力發(fā)展的良方,讓學生在寫作中,自覺而嫻熟地稽古揆今,探幽發(fā)微,哲學思考,理性地看待自我、社會與歷史。這是一個號角,也是一種導向,更是我們引領學生朝向未來的最真實的人生姿態(tài)。 思辨力是一束煙火,能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點亮灰暗的夜空,洞燭孱弱的人生。它并非可有可無的,而是學生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基因。 每一個有思想有力量的文字,都是一燭真誠的火苗,照亮的絕不僅僅是考場上的那一頁稿紙,更有我們與時代的心靈空間。高考作文,呼喚溯回思辨力的濫觴!——《課堂內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扉頁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