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大黃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梔子15g 大黃3g 枳實10g 豆 豉15g 上4味,以水600m|,煮取200m|,分3次溫服。 (功效)泄熱祛濕,開郁除煩。 (主治}一身盡黃,身熱口渴,心中熱痛,懊儂不寧,不思 飲食,時時欲吐,小便短赤,苔黃,質(zhì)紅,脈沉數(shù)。 (臨證加減] 1.本方加茯苓、豬苓、滑石等滲濕之品,以助泄熱通瘀, 蕩滌熱結(jié)。 2.若腹脹滿,加郁金、大腹皮、香附、川楝子,以疏肝 理氣。 3.若惡心嘔吐,加橘皮、法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嘔。 4.惡熱甚,苔黃厚者,加黃柏、蒼術(shù)、黃芩,以助清熱燥 濕之力。 5。若兼心煩失眠,衄血者,酌加側(cè)柏葉、丹皮,以涼血止血. 6.若便通熱減,舌苔漸化,可加健脾化濕之品,如白術(shù)、 茯苓等,并酌減苦寒清熱之藥,以防脾陽損傷而轉(zhuǎn)為陰黃。 7.梔子大黃湯治療病毒性肝炎:藥用梔子大黃湯。氣滯熱 結(jié)者加川樸、柴胡、枳實;兼嘔吐加陳皮、法半夏;兼血瘀加丹 皮、鱉甲;邪衰體虛者加元參、當(dāng)歸等。結(jié)果全都治愈。暗中醫(yī) 藥,1958,(4):151 8.梔黃散治療軟組織損傷:本方含生山梔子30g,生大黃 30g,地鱉蟲15g(或三七lOg),淡附片lOg,赤小豆30g.上藥 研末酒調(diào)敷患處,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10小時。功效為活血 化瘀,消腫定痛。主治各種軟組織損傷,尤以踝關(guān)節(jié)扭傷效果最 佳。 9.梔子大黃湯之藥證辨析:梔子大黃湯主胸中懊儂或熱痛, 故變茵陳蒿湯法,減大黃之用量(因重點在于心下,即胃,不需 要重用以泄腹?jié)M),加枳實、豆豉破結(jié)除煩。至于茵陳萬一藥, 去口并不是不可用。[金匱詮釋.上海:上海中醫(yī)學(xué)院出版社,1986] (原文] 酒黃疸,心中懊儂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15) 梔子大黃湯方: 梔子十四枚 大黃一兩 枳實五枚 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經(jīng)義闡釋) 本條論述酒疸的證治。原文第2條已日酒疸的病機為濕熱內(nèi)蘊,上熏 于心,故心中懊儂;若濕熱阻滯,氣機運行不暢,則心中熱痛,應(yīng)取清除濕熱法治之,方 選梔子大黃湯。學(xué)習(xí)本條應(yīng)與第2、4、5條相互參照,才能全面理解,因此可知梔子大 黃湯主治酒疸,其適應(yīng)證的癥狀除本條曰:“心中懊儂或熱痛”外當(dāng)有原文第2條之“不 能食”、第4條之“小便不利、足下熱”、第5條之“腹?jié)M欲吐,鼻燥”等,臨證時不可 忽略。這就是徐忠可所說:“前酒疸正條尚有不能食,欲吐后各變證,如小便不利、足下 熱、腹?jié)M不一,此獨舉心中懊儂為酒疸第一的據(jù)也。熱而至痛,更甚矣”。 喻昌、張石頑均聯(lián)系《傷寒論》來解釋本條方證,所說皆頗有道理,不僅擴大了論 病范圍,而且也擴大了方劑的運用,現(xiàn)將喻、張之言摘錄于下: 喻曰:“此治酒熱內(nèi)結(jié),昏惑懊儂之劑,然《傷寒論》中有云:‘陽明病,無汗,小便 不利,心中懊儂者,身必發(fā)黃’,是則諸凡熱甚于內(nèi),皆足致此,非獨酒也”。(《醫(yī)門法 律.黃疸門》) 張曰:“此即枳實梔子豉湯之變名也。大病后勞復(fù)發(fā)熱,服枳實、梔子、豉三味,復(fù) 令微汗,使余熱從外而解,若有宿食,則加大黃從內(nèi)而解。此治酒疸之脈沉者,用此方 以下之,其脈浮當(dāng)先吐之,則用梔子豉湯,可不言而喻矣”。(《張氏醫(yī)通.黃疸》) (方藥評析) 方中梔子導(dǎo)熱從小便而除;豆豉清熱除煩;大黃、枳實蕩滌邪熱,瀉 腑通腸胃,使熱下行,瘀熱從大便而出。諸藥共奏清泄?jié)駸嶂Α!陡山鸱健分需讓嵈簏S 湯即本方。 (文獻選錄] 徐彬:前酒疸正條,尚有不能食,欲吐后各變證,如小便不利,足下 熱,腹?jié)M不一,此獨舉心中懊儂為酒疸第一的據(jù)也。熱而至痛,更甚也,藥用梔子大黃 湯。蓋酒熱氣血兩傷,欲速逐之,故以枳實佐大黃,氣下而血分之熱解;以豆豉佐梔子 清膈而使氣分之熱散;酒必挾濕,因其陰大傷,故不用燥藥以耗其津,亦不用滲藥以竭 其液。謂熱散則濕不能留也,則凡治病之濕熱而兼燥者,于此可悟矣。(《金匱要略論 注》) 魏荔彤:酒黃疸心中懊儂,或熱甚而痛,梔子大黃湯主之,蓋為實熱之邪立法也,酒 家積郁成熱,非此不成也。(《金匱要略方論本義》) 尤怡:酒家熱積而成實,為心中懊儂或心中熱痛,梔子、淡豉徹?zé)嵊谏?,枳實、?BR>黃除實于中,亦上下分消之法也。(《金匱要略心典》) [臨床應(yīng)用] (1)治濕熱黃疸重癥:楊氏治患者飲酒過度,致壯熱不退,面、目、 身黃如橘者,口渴思飲,大便秘,小便不通,日漸臥床不起,仿仲景梔子大黃湯加茵陳 蒿,煎湯連進二劑后,二便通,黃始退,見效后守原方加苡仁去大黃煎湯,再服6劑后 病愈。 (2)治傳染性肝炎:俞氏用本方治本病若氣滯熱結(jié)者加川樸、柴胡、枳實,兼嘔 者加半夏、陳皮,兼夾瘀血者,加丹皮、鱉甲,正虛邪弱者加玄參、當(dāng)歸等。 (現(xiàn)代研究) 有人報道梔子有降低血中膽紅素和廣譜抑菌及解熱作用。大黃能松 弛奧狄氏括約肌,收縮膽囊而促進膽汁的流量。并證明大黃有抑制血流中抗A、抗B、抗 D等抗體的作用,同時對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及某些真菌有抑制作 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