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
499、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睹l篋》
500、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異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常出乎眾哉!因眾以寧,所聞不如眾技眾矣。《在宥》
501、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天道》
502、夫六經,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以跡哉!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天運》
503、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 《繕性》
504、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 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秋水》
505、能虛己以游世, 其孰能害之?《山木》
506、自伐者無功,功成者墮,名成者虧 ?!渡侥尽?
50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 ,則無故以離 ?!渡侥尽?
508、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陡3?
509、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庚桑楚》
510、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外物》
511、仁義,先王之蔽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之處?!短爝\》
512、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傷憂患 ,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盜跖》
513、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 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屯,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fā)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也?!稘O父》
514、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得于此,則窮通為風雨四時之序矣。《讓王》
-------------------------------------------------------------
《列子》
515、天地無全功,圣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短烊稹?
516、生者,理之必終者也。終者不得不終,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天瑞》
517、物,損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虧于彼。《天瑞》
518、人未必無獸心,禽獸未必無人心?!饵S帝》
519、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于天地,應于物類?!吨苣峦酢?
520、務外游不知務內觀,外游者求備于物,內觀者取足于身?!吨倌帷?
521、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力命》
522、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內者,物未必亂,而性交逸。《楊朱》
523、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雞狗也;強食靡角,勝者為制,是禽獸也。為雞狗禽獸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則危辱及之矣?!墩f符》
524、色盛者驕,力盛者奮,未可以語道也?!墩f符》
-------------------------------------------------------------
《鹖冠子》
525、德萬人者謂之雋,德千人者謂之豪,德百人者謂之英。德音者,所謂聲也,未聞音出而響過其聲者也?!恫┻x》
526、夫君子者,易親而難狎,畏禍而難卻,嗜利而不為非,時動而不茍作。體雖安之,而弗敢處,然后禮生;心雖欲之,而弗敢信,然后義生。夫義節(jié)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弗徑情而行也。《著?!?
527、德與身存亡者,未可以取法也?!短靹t》
528、有一日之命,有一年之命,有一時之命,有終身之命。終身之命,無時成者也?!董h(huán)流》
529、陰陽不同氣,然其為和同也;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為善均也;五色不同采,然其為好齊也;五聲不同均,然其可喜一也?!董h(huán)流》
530、氣故相利相害,類故相成相敗也?!董h(huán)流》
531、凡可無學而能者,唯息與食也。《道瑞》
532、欲知來者,察往欲知古者,察今?!督?
533、凡問之要,欲近知而遠見,以一度萬也?!抖热f》
534、禍乎,福之所倚;福乎,禍之所伏。禍與福如糾纏,渾沌錯紛,其狀若一,交解形狀,孰知其則?《世兵》
535、夸者死權,自貴矜容,列士徇名,貪夫徇財?!妒辣?
536、賢不必得時也,不肖不必失命也。是故賢者守時,而不肖者守命。《備知》
537、不提生于弗器,賤生于無所用。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秾W問》
538、故人者莫不蔽于其所不見,隔于其所不聞,塞于其所不開,詘于其所不能,制于其所不勝。世俗之眾,籠于此五也。《天權》
539、凡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驚。《天權》
----------------------------------------------------------------
《荀子》
540、學不可以已?!秳駥W》
54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
54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勸學》
543、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勸學》
544、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
54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秳駥W》
546、榮辱之來,必象其德?!秳駥W》
54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秳駥W》
548、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秳駥W》
549、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勸學》
550、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秳駥W》
551、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 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勸學》
552、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勸學》
553、學莫便乎近其人。《勸學》
554、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秳駥W》
555、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缎奚怼?
556、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缎奚怼?
557、凡治氣養(yǎng)心之術,莫徑由禮,莫要得師,莫神一好。 《修身》
558、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缎奚怼?
559、故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修身》
560、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缎奚怼?
561、行而供冀,非漬淖也;行而俯項,非擊戾也;偶視而先俯,非恐懼也。然夫士欲獨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缎奚怼?
562、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則亦及之矣?!缎奚怼?
563、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其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遠矣。 《修身》
564、君子貧窮而志廣,富貴而體恭;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倦而容貌不枯;怒不過奪,喜不過予?!缎奚怼?
565、君子行不貴茍難,說不貴茍察,名不貴茍傳,唯其當之為貴?!恫黄垺?
566、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比,言辯而不辭。蕩蕩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不茍》
567、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是之謂至文?!恫黄垺?
568、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言己之光美,擬于舜禹,參于天地,非夸誕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剛強猛毅,靡所不信,非驕暴也;以義變應,知當曲直故也。《不茍》
569、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恫黄垺?
570、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誠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親,不怒而威:夫此順命,以慎其獨者也。《不茍》
571、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后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后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孰計之,然后定其欲惡取舍。如是則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傷之也。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慮其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不茍》
572、盜名不如盜貨?!恫黄垺?
573、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稑s辱》
57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榮辱》
575、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榮辱》
576、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窮:為上則不能愛下,為下則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窮也;鄉(xiāng)則不若,偝則謾之,是人之二必窮也;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人有此三數(shù)行者,以為上則必危,為下則必滅?!斗窍唷?
577、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 《非相》
578、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夫是之謂兼術。《非相》
579、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貴賢,仁也;賤不肖,亦仁也。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故知默猶知言也?!斗鞘印?
580、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圣知,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后為德?!斗鞘印?
581、遇君則修臣下之義,遇鄉(xiāng)則修長幼之義,遇長則修子弟之義,遇友則修禮節(jié)辭讓之義,遇賤而少者,則修告導寬容之義。無不愛也,無不敬也,無與人爭也,恢然如天地之苞萬物。如是,則賢者貴之,不肖者親之。《非十二子》
582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斗鞘印?
583、知者之舉事也,滿則慮嗛,平則慮險,安則慮危,曲重其豫,猶恐及其禍,是以百舉而不陷也?!吨倌帷?
584、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度逍А?
585、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賢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度逍А?
586、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儒效》
587、故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旦暮積謂之歲,至高謂之天,至下謂之地,宇中六指謂之極。涂之人百姓,積善而全盡,謂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為之而后成,積之而后高,盡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積也?!度逍А?
588、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問,然后能才?!度逍А?
589、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锻踔啤?
590、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賢,則案不肖也。人賢而不敬,則是禽獸也;人不肖而不敬,則是狎虎也。禽獸則亂,狎虎則危,災及其身矣。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賢者則貴而敬之,不肖者則畏而敬之;賢者則親而敬之,不肖者則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冻嫉馈?
591、得眾動天。美意延年。誠信如神,夸誕逐魂。 《致士》
592、知莫大乎棄疑,行莫大乎無過,事莫大乎無悔。事至無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蹲h兵》
593、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故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計勝欲則從,欲勝計則兇?!蹲h兵》
594、人莫貴乎生,莫樂乎安;所以養(yǎng)生安樂者,莫大乎禮義。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歾頸也,愚莫大焉?!稄妵?
595、積微,月不勝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興之務之,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于小事者矣?!稄妵?
596、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短煺摗?
597、志意修,德行厚,知慮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進,與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縣者,在此耳?!短煺摗?
598、萬物為道一偏,一物為萬物一偏。愚者為一物一偏,而自以為知道,無知也。《天論》
599、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禮論》
600、農精于田,而不可以為田師;賈精于市,而不可以為市師;工精于器,而不可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督獗巍?
601、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督獗巍?
602、學也者,固學止之也。惡乎止之?曰:止諸至足。曷謂至足?曰:圣也?!督獗巍?
603、無稽之言,不見之行,不聞之謀,君子慎之。 《正名》
604、涂之人可以為禹。《性惡》
605、禍與福鄰,莫知其門?!洞舐浴?
606、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大略》
607、盡小者大,積微者著,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洞舐浴?
608、學問不厭,好士不倦,是天府也?!洞舐浴?
====================================================================
《韓非子》
609、世之愚學,皆不知亂之情,讘讠夾多誦先古之書,以亂當世之治。智慮不足以避阱井之陷,又妄非有術之士。愚學之人比有術之士也,猶蟻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遠矣?!都榻購s臣》
610、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為飯,以涂為羹,以木為胾,然至日晚必歸餉者,塵飯涂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夫稱上古之傳頌,辯而不愨,道先王仁義而不能正國者,此亦可以戲而不可以為治也?!锻鈨φf左上》
611、孔墨之后,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孔墨不可復生,將誰使定后世之學乎?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謂真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殷周七百馀歲,虞夏二千馀歲,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審堯、舜之道於三千歲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 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jù)之者誣也。故明據(jù)先王必定堯舜者,非愚則誣也?!讹@學》
----------------------------------------------------------------- 《呂氏春秋》
612、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壽,物者抇之,故不得壽。 物也者,所以養(yǎng)性也,非所以性養(yǎng)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yǎng)物,則不知輕重也。不知輕重,則重者為輕,輕者為重矣。若此,則每動無不敗?!侗旧?
613、貴富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 不如貧賤。貧賤之致物也難,雖欲過之,奚由?《本生》
614、凡生之長也,順之也:使生不順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適欲?!吨丶骸?
615、道之真,以持身。其緒余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顿F生》
616、天生人而使有貪有欲。欲有情,情有節(jié)。圣人修節(jié)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肚橛?
617、秋早寒則冬必暖矣,春多雨則夏必旱矣。天地不能兩,而況於人類乎?《情欲》
618、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侗M數(shù)》
619、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勸學》
620、教也者,義之大者也;學也者,知之盛者也。義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教;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學?!蹲饚煛?
621、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用眾》
622、智所以相過,以其長見與短見也。今之於古也,猶古之於后世也;今之於后世,亦猶今之於古也。故審知今則可知古,知古則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歲,下知千歲也。《長見》
623、以富貴有人易,以貧賤有人難?!督榱ⅰ?
624、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堅與赤,性之有也。 性也者,所受於天也,非擇取而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猶 此也者。《誠廉》
625、知美之惡,知惡之美,然后能知美惡。《去尤》
626、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則問,不能則學。不知而自以為知,百禍之宗也?!吨斅牎?
627、有道之士未遇時,隱匿分竄,勤以待時。時至,有從布衣而為天子者,有從千乘而得天下者,有從卑賤而佐三王者,有從匹夫而報萬乘者。故圣人之所貴,唯時也。水凍方固,后稷不種,后稷之種必待春。故人雖智而不遇時,無功。方葉之茂美,終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眾林皆羸。事之難易,不在小大,務在知時?!妒讜r》
628、良農辯土地之宜,謹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於遇時雨。遇時雨,天地也,非良農所能為也?!堕L攻》
629、凡遇合也時,不合,必待合而后行?!队龊稀?
630、夫不宜遇而遇者,則必廢;宜遇而不遇者,此國之所以亂,世之所以衰也?!队龊稀?
631、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見敬,愛人而不必見愛。敬愛人者,己也;見敬愛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必在己,無不遇矣。《孝行》
632、譬之若登山,登山者處已高矣,左右視尚巍巍焉山在其上。賢者之所與處,有似于此。身已賢矣,行已高矣,左右視,尚盡賢于己?!队^世》
633、君子之自行也,動必緣義,行必誠義,俗雖謂之窮,通也;行不誠義,動不緣義,俗雖謂之通,窮也;然則君子之窮通,有異乎俗者也。《高義》
634、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舉錯者不得與焉。故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國士知其若此也,故以義為之決而安處之?!吨帧?
635、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為仁;不仁于他物,獨仁于人,猶若為仁。仁也者,仁乎其類者也。故仁人之于民也,可以便之,無不行也。《愛類》
636、義者,百事之始也,萬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以義動,則無曠事矣。《無義》
637、夫驥驁之氣,鴻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誠也。人亦然,誠有之,則神應乎人矣。言豈足以諭之哉?此謂不言之言也?!妒咳荨?
638、精而熟之,鬼將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博志》
----------------------------------------------------------------
《淮南子》
639、夫精神氣志者,靜而日充者,以壯,躁而日耗者,以老。是故圣人將養(yǎng)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沈浮俛仰。《原道》
640、神越者,其言華;德蕩者,其行偽。至精亡于中,而言行觀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矣。《俶真》
641、夫天地之道,至纮以大,尚猶節(jié)其章光,愛其神明。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勞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馳騁而不既乎?《精神》
642、著于竹帛,鏤于金石,可傳于人者,其粗也。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晚世學者,不知道之所一體,德之所總要,取成之跡,相與危坐而說之,鼓歌而舞之,故博學多聞,而不免于惑。《本經》
643、遍知萬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謂智;遍愛群生而不愛人類,不可謂仁。仁者,愛其類也,智者不可惑也。《主訓》
644、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以導人?!犊姺Q》
645、通于一伎,察于一辭,可與曲說,未可與廣應也?!犊姺Q》
646、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犊姺Q》
647、察一曲者,不可與言化;審一時者,不可與言大?!犊姺Q》
648、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嘗之而無味,視之而無形,不可傳于人?!犊姺Q》
649、矜?zhèn)我曰笫?,伉行以違眾,圣人不以為民俗?!洱R俗》
650、日月欲明,浮云蓋之;河水欲清,沙石濊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惟圣人能遺物而反己?!洱R俗》
651、其見不遠者,不可與語大;其智不閎者,不可與論至?!洱R俗》
652、世多稱古之人而高其行。并世有與同者,而弗知貴也。非才下也,時弗宜也?!洱R俗》
653、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yè),而皆務于治?!稓镎摗?
654、故東面而望,不見西墻;南面而視,不睹北方。唯無所向者,則無所不通?!稓镎摗?
655、小謹者,無成功;訾行者,不容于眾。體大者,節(jié)疏;蹠距者,舉遠。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也?!稓镎摗?
656、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痪有辛x,不為莫知而止休?!墩f山》
657、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矣?!墩f山》
658、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谷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睹懳铩?
659、所謂言者,齊于眾而同于俗。今不稱九天之頂,則言黃泉之底,是兩末之端議,何可以公論乎?《脩物》
660、知人無務,不若愚而好學。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不自強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睹懳铩?
661、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黃帝而后能入說。亂世暗主,高遠其所從來,因而貴之。為學者蔽于論而尊其所聞,相與危坐而稱之,正領而誦之,此見是非之分不明?!睹懳铩?
662、夫事有易成者,名小;難成者,功大。君子修美,雖未有利,福將在后至。《脩物》
663、夫徹于一事,察于一辭,審于一伎,可以曲說,而未可廣應也?!短┳濉?
664、治身,太上養(yǎng)神,其次養(yǎng)形?!短┳濉?
665、夫圣人之屈者,以求伸也;枉者,以求直也。故雖出邪辟之道,行幽昧之途,將欲以直大道,成大功。猶出林之中,不得直道;拯溺之人,不得不濡足也?!短┳濉?
666、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為川谷;趨行蹐馳,不歸善者不為君子。故善言歸乎可行,善行歸乎仁義?!短┳濉?
667、不學之與學也,猶喑、聾之比于人也。凡學者能明于天下之分,通于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可謂知略矣?!短┳濉?
668、知道德而不知世曲,無以耦萬方?!兑浴?
----------------------------------------------------------------- 《法言》
669、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無焉,為眾人?!秾W行》
670、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秾W行》
671、師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為不少矣?!秾W行》
672、一哄之市,不勝異意焉;一卷之書,不勝異說焉。一哄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學行》
673、視日月而知眾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眾說之小也?!秾W行》
674、學者,所以求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睎驥之馬,亦驥之乘也;睎顏之人,亦顏之徒也?!秾W行》
675、大人之學也為道,小人之學也為利。《學行》
676、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不至于山,是故惡夫畫也?!秾W行》
677、觀書者,譬諸觀山及水。升東岳而知眾山之峛崺也,況介丘乎?浮滄海而知江河之惡沱也,況枯澤乎?舍舟船而濟乎瀆者末矣,舍《五經》而濟乎道者末矣。棄常珍而嗜乎異饌者,惡睹其識味也?委大圣而好乎諸子者,惡睹其識道也?山陘之溪,不可勝由矣;向墻之戶,不可勝入矣?!段嶙印?
678、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好說而不要諸仲尼,說鈴也?!段嶙印?
679、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寡聞則無約也,寡見則無卓也?!段嶙印?
680、君子之道有四易:簡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見也,法而易言也。震風陵雨,然后知夏屋之為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為郛郭也?!段嶙印?
681、萬物紛錯則縣諸天,眾言淆亂則折諸圣?!段嶙印?
682、好大而不為大,不大矣;好高而不為高,不高矣?!缎奚怼?
683、仁,宅也;義,路也;禮,服也;知,燭也:信,符也。處宅,由路,正服,明燭,執(zhí)符,君子不動,動斯得矣?!缎奚怼?
684、取四重,去四輕,則可謂之人。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重則有觀。言輕則招憂,行輕則招辜,貌輕則招辱,好輕則招淫?!缎奚怼?
685、實無華則野, 華無實則賈,華實副則禮。《修身》
686、或曰:“莊周有取乎?”曰:“少欲?!薄秵柕馈?
687、或曰:“經可損益歟?”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詩》、《書》、《禮》、《春秋》,或因或作而成于仲尼,其益可知也。故夫道非天然應時而造者,損益可知也?!薄秵柹瘛? 688、或問:“圣人之經不可使易知與”曰:“不可。天俄而可度,則其覆物也淺矣;地俄而可測,則其載物也薄矣。大哉!天地之為萬物郭,《五經》之為眾說郛?!啊秵柹瘛?
689、或問:“《五經》有辯乎 ”曰:“惟《五經》為辯。說天者莫辯乎《易》,說事者莫辯乎《書》,說體者莫辯乎《禮》,說志者莫辯乎《詩》,說理者莫辯乎《春秋》?!薄豆岩姟?
690、或問:“天地簡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經》之支離?”曰:“支離,蓋其所以簡易也。已簡已易,焉支焉離?”《五百》
691、莊、楊蕩而不法,墨、晏儉而廢禮,申、韓險而無化,鄒衍迂而不信。《先知》
692、或問《周官》。曰:“立事。”《左氏》,曰:“品藻?!碧愤w,曰:“實錄。”《重黎》
693、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君子》
694、君子忠人,況己乎?小人欺己,況人乎?《君子》
695、有人則作,無人則輟之謂偽。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缎⒅痢?
696、不為名之名,其至矣乎!為名之名,其次也。《孝至》
697、天下通道五,所以行之一,曰勉?!缎⒅痢?
------------------------------------------------------------------ 《論衡》
698、操行有常賢,仕宦無常遇。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逢遇》
699、至言棄捐,圣賢距逆,非憎圣賢,不甘至言也。圣賢務高,至言難行也?!斗暧觥?
700、春種谷生,秋刈谷收。求物得物,作事事成,不名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為遇?!斗暧觥?
701、修身正行,不能來福;戰(zhàn)栗戒慎,不能避禍。禍福之至,幸不幸也。故曰:得非己力,故謂之福;來不由我,故謂之禍?!独酆Α?
702、情性者,人治之本,禮樂所由生也。故原情性之極,禮為之防,樂為之節(jié)。性有卑謙辭讓,故制禮以適其宜;情有好惡喜怒哀樂,故作樂以通其敬。禮所以制、樂所以作者,情與性也?!侗拘浴?
703、孟軻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孫卿言人性惡者,中人以下者也;揚雄言人性善惡混者,中人也?!侗拘浴?
704、孔子,道德之祖,諸子之中最卓者也?!侗拘浴?
705、夫儒生之業(yè),《五經》也,南面為師,旦夕講授章句,滑習義理,究備於《五經》可也。《五經》之后,秦,漢之事,不能知者,短也。夫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然則儒生所謂陸沉者也?!段褰洝分埃领短斓厥奸_,帝王初立者,主名為誰,儒生又不知也。夫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段褰洝繁扔谏瞎牛q為今也。徒能說經,不曉上古,然則儒生所謂盲瞽者也?!吨x短》
706、人之游也,必欲入都,都多奇觀也;入都必欲見市,市多異貨也。百家之言,古今行事,其為奇異,非徒都邑大市也。游于都邑者心厭,觀于大市者意飽,況游于道藝之際哉?《別通》
707、大川旱不枯者,多所疏也;潢兼日不雨泥輒見者,無所通也。是故大川相間,小川相屬,東流歸海,故海大也。海不通于百川,安得巨大之名?夫人含百家之言,猶海懷百川之流也。不謂之大者,是謂海小于百川也。夫海大于百川也,人皆知之。通者明于不通,莫之能別也。《別通》
708、或以說一經為是,何須博覽。夫孔子之門,講習《五經》,《五經》皆習,庶幾之才也?!秳e通》
709、耕夫多殖嘉谷,謂之上農夫;其少者,謂之下農夫。學士之才,農夫之力,一也。能多種谷,謂之上農;能博學問,謂之上儒?!秳e通》
710、能說一經者,儒生,博覽古今者為通人;采掇傳書以上書奏記者為文人;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者為鴻儒。故儒生過俗人,通人勝儒生,文人逾通人,鴻儒超文人。故夫鴻儒,所謂超而又超者也?!冻妗?
711、俗好高古而稱所聞,前人之業(yè),菜果甘甜;后人新造,蜜酪辛苦?!冻妗?
712、大器晚成,寶貨難售。不崇一朝輒成賈者,菜果之物也?!稜盍簟?
713、圓物投之于地,東西南北,無之不可,策杖叩動,才微輒停。方物集地,壹投而止;及其移徒,須人動舉。賢儒,世之方物也。其難轉移者,其動須人也?!稜盍簟?
714、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貴所聞而賤所見。辨士則談其久者,文人則著其遠者。近有奇而辨不稱,今有異而筆不記?!洱R世》
715、畫工好畫上代之人,秦漢之士功行譎奇不肯圖。今世之士者,尊古卑今也。貴鵠賤雞,鵠遠而雞近也。使當今說道深於孔墨,名不得與之同;立行崇於曾顏,聲不得與之鈞。何則?世俗之性,賤所見貴所聞也。有人於此,立義建節(jié),實核其操,古無以過,為文書者,肯載於篇籍,表以為行事乎?作奇論,造新文,不損於前人,好事者肯舍久遠之書,而垂意觀讀之乎?揚子云作《太玄》,造《法言》,張伯松不肯一觀。與之并肩,故賤其言;使子云在伯松前,伯松以為金匱矣!《齊世》
716、世俗之性,好褒古而毀今,少所見而多所聞?!洱R世》
717、儒者說《五經》,多失其實。前儒不見本末,空生虛說。后儒信前師之言,隨舊述故,滑習辭語。茍名一師之學,趨為師教授,及時蚤仕,汲汲竟進,不暇留精用心,考實根核。故虛說傳而不絕,實事沒而不見,《五經》并失其實?!墩f》
718、俗好珍古不貴今,謂今之文不如古書。夫古今一也,才有高下,言有是非,不論善惡而徒貴古,是謂古人賢今人也。《正說》
719、善才有淺深,無有古今;文有偽真,無有故新。《案書》
720、《五經》之興,可謂作矣。太史公書、劉子政序,班叔皮傳,可謂述矣;桓君山《新論》,鄒伯奇《檢論》,可謂論矣。今觀《論衡》、《政務》,桓鄒之二輪,非所謂作也?!秾ψ鳌?
------------------------------------------------------------------- 《潛夫論》
721、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當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經也,先圣之所制。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賢人自勉以入于道。故圣人之制經以遺后賢也,譬猶巧倕之為規(guī)矩準繩以遺后工也。昔倕之巧,目茂圓方,心定平直,又造規(guī)繩矩墨以誨后人。試使奚仲,公班之徒,釋此四度,而效倕自制,必不能也?!顿潓W》
722、凡欲顯勛績、揚光烈者,莫良于學矣。 《贊學》
723、象以齒焚身,蚌以珠剖體。匹夫無辜,懷璧其罪?!抖衾?
724、財賄不多,衣食不贍,聲色不妙,威勢不行,非君子之憂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節(jié)志不立,德義不彰,君子恥焉?!抖衾?
725、寵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賤不足以卑己?!墩摌s》
726、君子未必富貴,小人未必貧賤?;驖擙埼从茫蚩糊堅谔?,從古以然?!墩摌s》
727、茍有大美,可尚于世,則雖細行小瑕,曷足以累乎? 《論榮》
728、世有大難者四,而人莫之能行也。一曰恕,二曰平,三曰恭,四曰守。夫恕者,仁之本也;平者,義之本也,恭者禮之本也;守者,信之本也。四者并立,四行乃具;四行具存,是謂真賢。四本不立,四行不成;四行無一,是謂小人?!督浑H》
729、上智與下愚之民少,而中庸之民多。中民之生世也,猶鑠金之在爐也,從范變化,惟治所為;方圓薄厚,隨熔制爾?!兜禄?
----------------------------------------------------------------- 《申鑒》
730、仲尼作經,本一而已。古今文不同,而皆自謂真本經。古今先師,義一而已。異家別說不同,而皆自謂古今。仲尼邈而靡質,昔先師歿而無聞。先師已喪義無所聞,將誰使折之者?秦之滅學也,書藏于屋壁,義絕于朝野,逮至漢興,收摭散滯,固已無全學矣。文有磨滅,言有楚夏,出有先后?;驅W者先意有所借定;后進相友,彌以滋蔓。故一源十流,天水違行,而訟者紛如也。《時事》
731、或曰:至德要道約爾。典籍甚富,如而博之以求約也。語有之曰:有鳥將來,張羅待之,得鳥者一目也,今為一目之羅,無時得鳥矣。道雖要也,非博無以通矣。博其方,約其說?!稌r事》
732、或問曰:“君子曷敦夫學?”曰:“生而知之者寡矣,學而知之者眾矣。悠悠之民,泄泄之士,明明之治,汶汶之亂,皆學廢興之由,敦之不亦宜乎?”《雜言上》
733、或問守。曰:圣典而已矣。若夫百家者,是謂無守。莫不為言,要其至矣;莫不為德,元其奧矣;莫不為道,圣人其宏矣。圣人之道,其中道乎!《雜言下》
-----------------------------------------------------------
《中論》
734、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經人倫;為美觀,故可以供神明?!吨螌W》
735、學者如登上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治學》
736、君子之于學也,其不懈猶上天之動,猶日月之行。終身亹亹,沒而后已。故雖有其才,而無其志,亦不能興其功也。志者,學之師也;才者,學之徒也。學者不患才之不贍,而患志之不立。是以為之億兆,而成之者無幾,故君子必立其志?!吨螌W》
737、學者,所以總群道也。群道統(tǒng)乎己心,群言一乎己口,唯所用也?!吨螌W》
738、六籍者,群圣相因之書也。其人雖亡,其道猶存。今之學者勤心以取之,亦足以到昭明而成博達矣?!吨螌W》
739、凡學者,大義為先,物名為后,大義舉而物名從之。然鄙儒之學也,務于物名,詳于器械,考于訓詁,摘其章句,而不能統(tǒng)其大義之所極,以獲先王之心。此無異乎女史誦詩、內豎傳令也?!吨螌W》
740、禮也者,敬之經也;敬也者,禮之情也。無敬,無以行禮;無禮,無以節(jié)敬?!斗ㄏ蟆?
741、君子不恤年之將暮,而憂志之有倦。不寢道焉,不宿義焉?!缎薇尽?
742、君子修德,始于笄丱,終于鮐背。創(chuàng)乎夷原,成乎喬岳。《修本》
743、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君子自強其所重以取福,小人日安其所輕以取禍。《修本》
744、世之治也,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及其亂也,行善者不獲福,為惡者不得禍,變數(shù)也;知者不以變數(shù)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時也。夫施吉報兇謂之命,施兇報吉謂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缎薇尽?
745、以歲之有兇穰而荒其稼穡者,非良農也;以利之有盈縮而棄其資貨者,非良賈也;以行之有禍福而改其善道者,非良士也。《修本》
746、君子必貴其言。貴其言則尊其身,尊其身則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言費則身賤,身賤則道輕,道輕則教廢。故君子非其人則弗與之言?!顿F言》
747、故良農不患疆埸之不修,而患風雨之不節(jié);君子不患道德之不建,而患時世之不遇?!毒舻摗?
----------------------------------------------------------------
《人物志》
748、凡人之質量,中和最貴美。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故能調成五材,變化應節(jié)。是故觀人察質,必先察其 平淡,而后求其聰明?!毒耪鳌?
749、人情莫不欲處前,故惡人之自伐。自伐,皆欲勝之類也。是故自伐其善,則莫不惡也?!栋擞^》
750、好聲而實不充則恢,好辯而理不至則煩,好法而思不深則刻,好術而計不足則偽?!栋擞^》
751、夫精欲深微,質欲懿重,志欲弘大,心欲嗛小。《七繆》
752、心小志大者,圣賢之倫也;心大志大者,豪杰之雋也;心大志小者,傲蕩之類也;心小志小者,拘懦之人也?!镀呖姟?
753、善不伐為大,賢以自矜為損。《釋爭》
754、卑讓降下者,茂進之遂路也;衿奮侵陵者,毀塞之險途也。是以君子舉不敢越儀準,志不敢凌軌等;內窮己以自濟,外謙讓以敬懼。是以怨難不在于身,而榮福通于長久也?!夺尃帯?
----------------------------------------------------------------- 《抱樸子·外篇》
755、正經為道義之淵海,子書為增深之川流。仰而比之,則景星之佐三辰也;俯而方之,則林簿之裨嵩岳也。雖津途殊辟,而進德同歸,雖離于舉趾,而合于興化。故通人總原本以括流末,操綱領而得一致焉。《尚博》
756、貴遠而賤近者,常人之用情也;信耳而疑目者,古今之所患也。是以秦王嘆息于韓非之書,而想其為人;漢武慷慨于相如之文,而恨不同世。及既得之,終不能拔,或納讒而誅之,或放之乎冗散。此蓋葉公之好偽形,見真龍而失色也。《廣譬》
-----------------------------------------------------------------
《顏氏家訓》
757、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督套印?
758、君子之不親教其子也,《詩》有諷刺之辭,《禮》有嫌疑之誡,《書》有悖亂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譏,《易》有備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親授耳?!?《教子》
759、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刑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慕賢》
760、人生在世,會當有業(yè)。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別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沉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羞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蛞蚣沂棱啪w,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云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有識旁觀,代其入地。何惜數(shù)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勉學》
761、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xiāng)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睹銓W》
762、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讎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勉學》
763、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睹銓W》
764、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勉學》
765、夫圣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為人;何必“仲尼居”即須兩紙疏義,燕寢講堂,亦復何在?以此得勝,寧有益乎?《勉學》
766、學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鈍學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終歸蚩鄙。但成學士,自足為人;必乏天才,勿強操筆。《文章》
767、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忘名者,體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祜,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竊名者,厚貌深奸,於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 《名實》
768、人足人足所履,不過數(shù)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顛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沈溺于川谷者,何哉?為其旁無余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誠之言,人未能信;至潔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聲名,無余地也?!睹麑崱?br> 769、士君士君子處世,貴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涉務》
770、吾見世中文學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諸掌;及有試用,多無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廊堂之下,不知有戰(zhàn)陳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以應世經務也?!渡鎰铡?
771、銘金銘金人云:“無多言,多言多??;無多事,多事多患?!敝猎账菇湟?!能走者奪其翼,善飛者減其指,有角者無上齒,豐后者無前足,蓋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古人云:“多為少善,不如執(zhí)一;鼯鼠五能,不成伎術。”《省事》
772、《禮》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庇钪婵烧槠錁O,情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足,為立涯限爾?!吨棺恪?
773、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謙虛沖損,可以免害?!吨棺恪?
---------------------------------------------------------------
《中說》
774、九師興而《易》道微,三傳作而《春秋》散。白黑相渝,能無微乎?是非相擾,能無散乎?故齊韓毛鄭,《詩》之末也;大戴小戴,《禮》之衰也?!稌窔堄诠拧⒔?,《詩》失于齊魯?!短斓亍?
775、古之史也辯道,今之史也耀文。古之文也約以達,今之文也繁以塞?!妒戮?
776、《詩》《書》盛而秦世滅,非仲尼之罪也;虛玄長而晉室亂,非老莊之罪也;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罪也。易》不云乎:“茍非其人,其道虛行?!薄吨芄?
777、好成者,敗之本也;愿廣者,狹之道也?!吨芄?
778、處貧賤而不懾,可以富貴矣;僮仆稱其恩,可以從政矣;交游稱其信,可以立功矣?!秵栆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