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業(yè)末年,李勣十七歲時從翟讓起義于瓦崗。李密歸唐,他以戶口土地籍賬,由李密交李淵,授黎州總管。后降竇建德。620年自拔歸唐。從李世民伐東都,戰(zhàn)功卓著。唐太宗即位,任并州都督、通漠道行軍總管、尚書左仆射、司空等職。 后世論唐代名將,必稱“英衛(wèi)(李靖封衛(wèi)國公)”。他飽經(jīng)世故,善于趨避,左遷疊州都督時,奉詔即付,竟不還家。高宗欲立武昭儀(武則天)為皇后,大臣多反對;高宗征求他的意見時,他回答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币虼耍?/SPAN>勣禮遇隆重,一生沒有遭到什么挫折。 所造墳墓按照漢代衛(wèi)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矗立在陜西禮泉縣九嵕山下。 760年,唐肅宗把他與李靖一起,譽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廟。 李勣對醫(yī)學也很有研究,曾奉命與許敬宗、蘇敬、于志寧等人編修《新修本草》行于世。另又有《脈經(jīng)》一卷,系徐氏自撰之書。 據(jù)《新唐書.李勣傳》記載,李勣臨終前,他的弟弟李弼去看望他,李勣命奏樂宴飲,列子孫于堂下,他單獨對他的弟弟談話。他的談話,前人記錄了下來。 我死,布裝露車載柩,斂以常服,加朝服其中,倘死有知,庶著此奉先帝。明器惟作五六寓馬,下帳施幔,為皂頂白紗裙,中列十偶人,它不得以從。眾妾愿留養(yǎng)子者聽,余出之。葬已,徒居我堂,善視小弱。茍違我言,同戮尸矣! 我要死了,有些話要說。擔心在一片悲哭聲中不能把話說完,所以同你一個人訣別。過去,房玄齡、杜如海、高季輔等人,都辛辛苦苦積攢了很多的財產(chǎn),希望留給子孫后代。結(jié)果,全被不屑子孫揮霍一盡了。我把我的這些子孫托付給你,你應該嚴格監(jiān)督,有操行不端、結(jié)交壞人的,一律斬首,然后報告給我。不要讓后人笑話我,就像我笑話房玄齡、杜如海那樣。 我死后,就用沒有車篷的車裝載我蓋著白布的棺木,棺木中尸體穿上平時穿的衣服,再加上朝服一套。死后若有知覺,希望穿上它去拜見先帝。隨葬的器物,只須五六匹馬,地宮里使用的惟帳,頂用黑布,四周用白紗,帳中再放十個木偶。此外,別無它物。 姬妾中,有愿意留下養(yǎng)育子女的,聽便;其余的,全部放她們回自己的老家。喪事辦理完以后,你就搬到我家里居住,幫我撫養(yǎng)、照顧弱小的子女。 希望不要違背我的意旨。如果違背,就如同殺戮我的尸體一般。 在李勣這個遺囑中,以房、杜后人的慘痛教訓教育子孫,用反面教員讓他們因以為戒。這種別具一格的教育方法是有可取之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