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眾多的城市中,有些城市因其特色而獲得眾所公認的別稱,現(xiàn)摘錄如下:
張家口(皮都)、大同(煤海)、呼和浩特(青城)、鞍山(鋼都)、撫順(煤都、故事城)、丹東(木都、絲綢城)、長春(春城、汽車城)、吉林(江城、化工城)、哈爾濱(冰城、江城)、南京(石頭城)、宜興(陶都)、蘇州(姑蘇、水城、園林城)、紹興(錫半城、酒鄉(xiāng))、蚌埠(珠城)、屯溪(宋都)、福州(榕城、榕海、三山)、廈門(鷺島)、泉州(石城、刺桐城、鯉城)、漳州(花果城)、景德鎮(zhèn)(瓷都)、濟南(泉城)、基?。ㄓ甓迹?、鄭州(綠城)、洛陽(詩都、牡丹城)、開封(河城)、武漢(江城、火爐城)、十堰(車城)、長沙(潭城)、廣州(花城、羊城)、韶關(guān)(葫蘆城)、南寧(花果城)、柳州(龍城)、百色(鵝城)、成都(蓉城、錦城)、重慶(山城、霧都)、自貢(鹽都)、昆明(春城)、個舊(錫都)、大理(榆城)、拉薩(日光城)、咸陽(渭城)、蘭州(瓜果城)、玉門(油城)、西寧(石堡城)。
這些城市別稱的由來不能一一陳述,僅選幾個簡介如下:
丹東:因鴨綠江流域豐富的木材多在此集散,故有木都之稱;又因附近柞(音坐)蠶業(yè)發(fā)達,絲綢工業(yè)有一定的規(guī)模,又有“絲綢城”之稱。
蘇州:別稱姑蘇是因市西南有姑蘇山得名。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又因眾多園林而以“園林城”聞名。
紹興:歷史上,錫箔業(yè)和釀酒業(yè)是紹興的兩大經(jīng)濟支柱,素有“錫半城”和“酒鄉(xiāng)”之稱。
福州:城里城外到處可見古老高大的榕樹,綠蔭滿城,暑不張蓋,遂有“榕?!?、“榕城”之稱;又因峙立在城內(nèi)的于山、屏山和烏山互成鼎足之勢,“三山”即為福州代稱。
廈門:位于閩東南的廈門灣,因地形有如白鷺,相傳又是古代白鷺棲息之地,故稱“鷺島”。泉州:唐代由于此城墻全用花崗石砌筑,因而被譽為“石城”;五代時沿城四周遍種刺桐樹故有“刺桐城”之稱;明代因城形似鯉魚狀,又稱“鯉城”。
柳州:相傳南北朝時,人們見到這里的柳江中有八條龍同時騰起,故稱之為“龍城”。
成都:除“蓉城”之外,還別稱“錦城”。因蜀地盛產(chǎn)桑蠶,從秦漢起,此地就設有錦官,專管錦織,于是又稱“錦官城”,簡稱“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