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視野中的蘇州塵影
《錦城》 范婉 著安徽文藝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秦兆基
范婉女士的長篇小說《錦城》,從容展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后期到四十年代中期古城蘇州的畫卷,讓眾多的人物活躍于其中,演繹著屬于那個時代和自己的生命史。 “錦城”代指蘇州,這是一座錦繡之城。作者不倦地刻畫蘇州風景,從滾滾紅塵中第一個繁華處的閶門、山塘到觀前、北局,從最為古老的園林滄浪亭到可園、補園、怡園,直至虎丘,從花木市場到都亭橋邊的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店、裱畫店、靜文閣紙鋪,從西餐廳、中餐館到吳苑茶室、村鎮(zhèn)的小茶館,從紗緞莊到綢布店,再到作坊、繭行、桑田、養(yǎng)蠶人家、蠶種場、蠶桑學校,從蘇州美專、振華女校到東吳大學,從教堂到禪院,從中心城區(qū)到周邊:滸墅關(guān)、木瀆、天平山、同里、盛澤、震澤、石湖、東山、西山。隨著人物行蹤所及,移步換景,鋪展出一幅幅畫面。 敘事作品場景的設(shè)置不宜太多,轉(zhuǎn)換不宜太頻?!跺\城》僅有二十萬字,似乎應(yīng)該更加注意藝術(shù)的節(jié)制。設(shè)想一下,如果去掉一些風景、場景描寫、生活場面的描寫、名物來歷的交代,也許可以同樣地表現(xiàn)出那一組青年男女的命運史、心靈史,說不定可以更加如泣如訴。然而范婉醉心的卻是宏大敘事,立意于用語言藝術(shù)打造出像清代畫師徐揚那樣的《姑蘇繁華圖》,或者如《錦城》男一號瞿乃松畫出底圖,女一號馮冰梅繡制的絕世佳品《姑蘇春色圖》。作者立意在于寫出蘇州的城史、文化史。 《錦城》作為骨干的情節(jié),是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戀情故事:馮冰梅與柯巖、瞿乃松的戀情,瞿乃松與勞拉、柯巖與包之萱的愛情糾葛,陶侃對馮冰梅的追求。這些情愛故事有著共同的特點——傳奇性??聨r與瞿乃松是因為父母浪漫愛情而失散的孿生兄弟,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同時愛上了馮冰梅。兄弟情和男女情愛形成了沖突。馮冰梅面臨的也是兩難選擇,柯巖是她青梅竹馬相知已久的朋友,早就兩心相??;瞿乃松的浪漫氣質(zhì)、多方面的才情和執(zhí)著追求,使她從印象很深到兩情相洽。馮冰梅在兩難選擇中,終于作出自己的決定,這個決定,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因“絲綢而結(jié)緣”,就是以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理想追求而締結(jié)婚姻盟約。這種選擇是沒有摻雜進任何世俗意識的。就以“絲綢而結(jié)緣”這點來說,這對青年男女就是以共同謀求保存、發(fā)揚蘇州古城文化為志向,有著共同的精神追求:謀求古城蘇州的文藝復(fù)興。 在兄弟情與男女情愛之間的抉擇中,柯巖表現(xiàn)出稀見的“君子風度”,引身而退,雖然在心中仍然留有伊人的倩影。他在情愛上的失敗,緣于他的性格,他對愛情的追求不像其弟那樣熱烈,雖然他有著很好的藝術(shù)素養(yǎng),又出身于絲綢世家,然而其志趣不在絲綢上,而是想以岐黃之術(shù)去濟世。 顯得慘烈引得讀者同情的,是人體模特兒勞拉的自暴自棄和黯然地走向死亡。她想用愛來提升自己,拯救自己。在得不到瞿乃松愛情的時候,她想用酒來麻醉自己,最后用身體來救贖妹妹,以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包之萱一廂情愿地追求柯巖,多少帶著少女的天真,為柯巖的風采所?;?,并沒有找到情愛的基礎(chǔ)。陶侃的愛是歷盡滄桑之后的回收,從游戲人生回復(fù)到尋找真愛。 這些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追逐,無不與那個時代蘇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以及整個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著。他們之間的情愛是現(xiàn)代的卻又帶上古典色彩,是莊重的卻又不失浪漫氣息。故事雖然籠罩著悲劇氣氛,但不同于民國初年的作品以追求戀愛自由,擺脫封建禮教為主題。說明了那個時代蘇州人的婚姻觀念已經(jīng)相當開放,即使是商人也知道社交自由,尊重兒女的愛情選擇。小說還揭示出青年男女的愛情命運,也不取決于家庭而是取決于時代。即將營造好的愛巢,被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所驚破,瞿乃松在“八一三”淞滬戰(zhàn)役中陣亡,柯巖從軍,從此消息阻隔。只留下馮冰梅在太湖之濱孤獨而又茫然地堅守著,在參禪悟道、父母溫情地關(guān)注、民眾遭受日寇血腥屠殺的現(xiàn)實昭示之下,她終于走出咀嚼個人悲苦的小圈子,在父親和陶侃及其母親的幫助下,完成巨幅繡品《姑蘇春色圖》。 “酌奇而不失其真,翫華而不墜其實?!狈锻裨谑┱共徘樽非笾撩溃侁惍嬀?,致力刻畫,即“翫華”上很下了些氣力,在情節(jié)設(shè)置和人物塑造上頗見匠心,由于在“真”和“實”兩個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讓我們睹見了如詩如畫的蘇州塵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