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田玉,現任中國教育學會中育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作文教研室主任,“中國作文教師人才庫”負責人,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作文學習策略與教學評價體系創(chuàng)建研究”課題組組長。田玉博士有十多年一線教學,命題,閱卷經驗,十二次獲得國家,省,市級專業(yè)大獎。論著《潛能作文:考場加分36計》被稱為“中高考作文第一創(chuàng)新品牌”。 問:田博士,很多學生平時作文寫得不錯,可每逢考試作文得分并不高,最么解釋這種現象呢? 答:考場作文不等于平時作文,考場作文考察的是作文素養(yǎng)和作文應試能力。作文素養(yǎng)只能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作文應試本身就是一門科學,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把握住這些規(guī)律,應該可以讓考場作文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5分左右。但是很多學生因為懼怕作文素養(yǎng)而連帶懼怕起作文應試,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習得性恐懼”,完全沒有必要。作為考生,首先不要和閱卷老師兜圈子。據統(tǒng)計,高考閱卷作文的評分時間約為90秒,中考閱卷作文的評分時間只有60秒。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要讓閱卷老師對你的作文印象深刻,作文在形式上一定要便于快速感知和快速理解。比如說,如果文中有人物對話,最好不要連成一大段,采取分行式是切實可行的做法。為了便于閱讀理解,可以將甲說,乙說,丙說分行表述,這樣更為直觀醒目,讓行文有如詩行般的格式美,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閱卷老師的有效認可。其次是炫示。高考作文中,內容、結構、情感和書寫4項占作文總分的80%,體現考生個性的深刻、豐富、文采,創(chuàng)新則占 20%??紙鲎魑囊脍A得高分,功夫在后 20%之內。要想在短時間內以文章的辭采和內容的深刻打動閱卷老師,“炫示”就成為必要。文章要略到最略,但是突出中心的煥彩章節(jié)必須寫得流光溢彩??紙鲎魑氖恰皩幾隽餍?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不做恒星”,剎那間爆發(fā)的光輝就足以撼人心魄了?!办攀尽币盐兆?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3個關鍵點,也就是作文“三露”的真諦:中心露、標題露、首尾露,意思顯豁,文采飛揚,顯山顯水而棱角分明。三是運用好人際交互原則。心理學家阿倫森經過研究發(fā)現,人際交往當中喜歡與厭惡,接近與疏遠是相互的。別人喜歡我們是以我們喜歡他人,承認他人的價值,對他人起支持作用為前提的。有一句話這樣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樣對別人。閱卷老師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心理,作為考生,文中人稱的運用非常重要。人稱運用得好壞,給閱卷人在心理上感覺是不一樣的。換個人稱,以自己寫他人,以他人寫自己,把人寫成物或把物寫成人,變換人稱可以讓你的作文更易于讓別人接受。同樣的,在作文選材和組織上,也要把握好人際交互原則。對于作文的組合形式,有著嚴整的形體美的作文,總是讓人愿意多看幾眼。就如冰糖葫蘆,散放和串起來的冰糖葫蘆,人們更愿意選擇后者。 問:學生在寫考場作文的時候往往很難確定文體,請您談一談,記敘文和議論文,到底寫什么文體會更好? 答:你擅長什么就寫什么,當你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擅長哪一種文體,我提供這樣一個參考建議:寧記敘不議論,要寫以記敘為主的夾敘夾議的哲理性文章。原因有3: 其一,議論文其實就是一個人的人生閱歷,思想認識的集中而直接的表露,要求論點鮮明深刻。初中、高中的同學,大多十五六歲,或是十七八歲,要是論人生閱歷,思想認識,閱卷老師會更深刻一些。考場作文寫議論文,無疑是拿自己的短處給閱卷老師看,等同于以卵擊石。同學們的長處在于思維活躍而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記敘文正好能發(fā)揮你的長處。 其二,議論文模式單一,論點論據論證,立論本論結論,提出分析歸納,有板有眼,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易靈活變動,一處失誤,處處被動。況且還需要論據的大量儲備,稍有不慎,極易“撞車”。事實上,這些年的高分滿分作文,就數量而言,議論文遠不如記敘文居多。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某個論據,同學們都看好,你用我用他用大家都在拾人牙慧,閱卷老師就“司空見慣平常事”,不覺得好在哪里。有一名閱卷老師深有感觸:有些學生的論據儲備太匱乏了,全世界那么多人,他們好像只認識“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雷鋒、張海迪、居里夫人!” 其三,同學們寫作文,記敘文從小學就開始了,議論文大多從初中開始,從時間的長短和熟練的程度上來說,寫記敘文或許更熟練一些。 問:對于寫作,很多學生最發(fā)愁的就是開頭,這一直是一個大難題,請您談一談,寫作文無從下手怎么辦? 答:寫作文無從下手,主要是因為思路沒有打開。萬事開頭難,當作文要求和擬題與自己的已有的經驗和構思有沖突,尋找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很困難的——我們稱為“冷腦”現象,這是很正常的。如何克服這種“冷腦”現象,很快引導大腦思路清晰地完成寫作?我提供這樣2種參考意見:一是“畫腦圖”法(1)在白紙上畫一個圓,把主題詞寫在中心;(2)由中心點引出分支,把任何有關這一題旨的論點寫上;(3)有不同類別的資料時,便另開新的分支;(4)將字寫在線上并不斷連接下去,不要讓思維流程被打斷。也就是說,構思時圍繞某一個作文觸發(fā)點,運用發(fā)散思維全面拓展思維空間:古今中外、時間空間、花鳥蟲魚、天地萬物……都是快速激活思維的切入點。朱光潛說:“寫作時要抱住這個題目四面地想,不拘大小,不問次序,想到一點就用三五字的小標題寫在紙上,一直到把當時所能想到的意思全記下來為止?!?b>二是“先說后寫”法:可以嘗試海闊天空地亂想一番或是假設你的面前有一位好朋友,你把你的想法和構思講給他(她)聽,“說”往往比“寫”更容易打開思路!思路打開了,舉例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問:寫作文怎樣才能不跑題,緊扣中心? 答:文章要做到不跑題緊扣中心,就要圍繞著而且穿插著主題句去寫,中心思想在一篇文章中一定要有“提出——強調——重申”這樣一個三次反復的過程,這也是我們提高作文水平很好的一個切入點。
問:今天聽了您的講座受益匪淺,請問善于與人溝通能提高寫作能力嗎? 答: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我的建議如下:(1)善于與人溝通,是能夠提高寫作能力的。學習語文和作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夠有效的與人溝通和交流。徐中玉先生在《人情練達即文章》一文中談到:古代許多能文之士,試想有哪幾個是專業(yè)作家?他們的名文,豈不都與“世務”、“人情”有極其密切的聯系?深居書齋,不問外事,深居簡出,不與人來往,抑或可能寫出一些佳作,如要求較高,便絕無僅有。所以成為名家、大家,都歷經艱難曲折、大喜大悲、激情滿懷、憂患深深、難以為懷,乃寫文章?!都t樓夢》中留下一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十四個字,足抵洋洋空論千百萬言,真正言簡意賅,十分精辟。我猜想曹雪芹本人或就是此聯的作者,因似只有他才會這樣寫,才寫得如此出色。他就是“洞明”了當時的“世事”,“練達”了當時以及這個貴族大家庭中各色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脾氣,才寫出了《紅樓夢》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