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徐胖講的申萬的一個策略。非常有意思。結(jié)果也很震撼。 策略很簡單:買入市場換手率最高的100只股票,每周進行一次換倉調(diào)整,換手跌出前100的賣出,換手升至前100的買入,起點為2000年1月4日,基點1000點,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歷時15年,大家看到這里先不要往下翻,自己先估一下這個策略的收益率最終會是多少。 首先第一步很多人就會猜錯。 我估計至少超過一半的人會認為最終這個收益率是正的。 是的,沒錯,這個策略最終收益率是負的。 而且負得超出你的想象。 是多少呢? 15年年化-20%。 為了表示這個結(jié)果的震撼,我先用金融計算器敲了一下,告訴你年化,讓你不那么吃驚。因為絕大部分人不知道年化-20%是什么概念。 即便知道的人,不敲計算器,估計也很難一下子估出來。 年化-20%,15年,最終的收益是: -96%。 是的,沒錯,這個指數(shù)現(xiàn)在只有40點了。初始是1000點。 根據(jù)申萬的這個風格指數(shù),我挑了5個,做了張圖,和上證做了對比。5個分別是,低價股、高價股、低市盈率、高市盈率、活躍股。 低價股、高價股的策略是價格最高/最低的前200只股票,3個月調(diào)整一次,新股前5個交易日不算入內(nèi); 低市盈率、高市盈率的策略是市盈率最高/最低的前200只股票,6個月調(diào)整一次,其中高市盈率剔除虧損股及市盈率>500的股票; 活躍股就是我剛才說的那個策略。 可以發(fā)現(xiàn),收益最高的是低價股策略,15年累計收益是631.6%,年化14.19%;其次低市盈率股策略,15年累計收益454.3%,年化12.09%;第三是高價股策略,累計收益141.2%,年化6.05%;第四是上證指數(shù),圖上是第三,但上證初始是1406點,我沒有調(diào)成1000點,而終點是3234點,年化算下來是5.71%;第五是高市盈率策略,累計收益18.36%,年化1.13%;第六則是活躍股,累計-95.96%,年化大概-20%,更重要的是,這個策略還是不考慮交易手續(xù)費的情況下,如果考慮在內(nèi),在每周換手的情況下,結(jié)果會更恐怖! 另外還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這張圖可以放大,也可以把時間做短,嫌麻煩就沒做了。 由于起點2000年基本上是牛市,所以這個策略可以算是從牛市初期做的試驗,很像我們今天現(xiàn)在的情況。把圖放大后發(fā)現(xiàn),前2個月,這5個策略中,最強勢的是活躍股策略!再翻一下數(shù)據(jù),前兩個月該策略的收益高達40%! 這也是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新股民入市會覺得賺錢很容易的原因。 第一,絕大部分新股民入市都是在牛市初中期,可能有反映慢的在牛市后期;這是人之本性,很少有人會在熊市市場每天市場不溫不火一天波動幾分錢的時候入市。 第二,牛市初中期快速的上漲,會掩蓋大部分市場平庸時的收益;新股民幾個月翻倍都不足為奇,他們會每天選擇市場最熱漲幅最快的股票,而對每年10%的收益完全不屑一顧。 但是,一輪牛市過后,活躍股策略優(yōu)勢會明顯下降甚至成為劣勢。長期低迷的熊市以及震蕩市之中,活躍股可能并沒有持續(xù)性,短短幾天活躍之后,市場快速換熱點,頻繁的追漲殺跌便造成了該策略開始大幅虧損。圖中時間點大概為02年下半年,即熊市初期。 此外,圖中頭兩年,也就是完整牛市及熊市初期,我們可以看到上證指數(shù)是遙遙領(lǐng)先的;這也全然反映了大部分人(大部分策略)為什么在牛市跑不贏指數(shù)的情況。想想今天的此輪行情,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雖然上證綜合指數(shù)存在種種不合理性,但指數(shù)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科學的統(tǒng)籌;而大部分人在一輪牛熊之后發(fā)現(xiàn)跑不贏指數(shù),便開始買指數(shù)基金,之后你又會發(fā)現(xiàn),收益的優(yōu)勢反而又不明顯了。 事實上,大部分人跑不贏指數(shù)是事實,但不代表好的策略一定跑不贏指數(shù);如果堅持良好的策略,克服心理障礙,始終如一地貫徹,戰(zhàn)勝市場并不是難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