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官”,其本義應(yīng)為縣級長官的通稱。然而,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里,“縣官”一詞卻有三種不同的概念:
![]() 一是專指皇帝。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曰:“縣官為天子也,所以謂國家為縣官者,《夏官》王畿內(nèi)縣即國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碧拼娙硕鸥υ凇侗囆小芬辉娎镆灿小翱h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的詩句,其中的“縣官”不是指縣級長官,而是指皇帝。這是因為古代詩文典籍有時不便直書皇帝官稱,故用“縣官”一詞借代皇帝。 二是泛指官府?!逗鬂h書·劉矩傳》曰:“民有爭訟,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訓(xùn)告,以為忿??扇蹋h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這里的縣官即指官府,這是說劉矩在教育人們在發(fā)生爭訟之時,要盡力化解矛盾,不要輕易入官府打官司。 三是指一縣的行政長官?!稘h書·食貨志》說:“諸從眾物鳥獸魚鰲百蟲于山林水澤及畜牧者,……皆各自占所為于其所在縣官,除其本,計其利?!边@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縣之長的縣官,要充分利用縣境內(nèi)各種資源,努力發(fā)展經(jīng)濟(jì),為人民謀利。因縣之長官古來名稱甚多,經(jīng)逐漸演變,人們約定俗成以“縣官”專指主持一縣之事的首席長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