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元煎 ?。B(yǎng)心健脾澀精法) 明·張景岳《景岳全書》 遠(yuǎn)志八分,炒 山藥二錢,炒 芡實二錢,炒 棗仁炒,搗碎,二錢 白術(shù)炒 茯苓各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 人參一二錢 五味子十 四粒,畏酸者去之 金櫻子去核,二錢 水二鐘,煎七分,食遠(yuǎn)服。 【主治】肝腎虧虛,脾虛氣陷,遺精滑精,小便頻數(shù),帶濁漏下。 【按語】 凡治遺精滑泄,前人有“有夢治心,無夢治腎”之論。張氏此方,為久久勞煩,勞傷心脾者立法焉。方中參、術(shù)、苓、草、四君子之 制也,復(fù)脾土四布水精之用;棗仁、遠(yuǎn)志養(yǎng)心怡神;芡實、金櫻子乃水陸二仙丹,健脾澀精,固攝下元;山藥一物而兼?zhèn)溲a(bǔ)肺、健脾、益 腎之用為補(bǔ)虛之佳診焉;五味子酸溫而澀,斂精氣而澀腎精。合而成方,以為調(diào)益心脾、固攝下元之用。凡心脾積虧、下元不足者,咸可 用之,不以遺精滑泄為限也?,F(xiàn)今用治消渴,效用顯著。 附方一 苓術(shù)菟絲丸 (培補(bǔ)脾腎、固攝下元法) 明·張景岳《新方八陣》 白術(shù)米泔洗,炒 蓮子肉各四兩 五味子酒蒸 炒山藥各二兩 杜仲酒炒,三兩 炙甘草五錢 菟絲子酒浸一日,文武火煮爛,焙干 ,十兩 為末,酒煮打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腹溫酒或白開水送下。 【主治】脾腎虛損,不能收攝,夢遺遺精,困倦等。 附方二、 水陸二仙丹 (健脾攝精法) 《證類本草》引《本草圖經(jīng)》 金櫻子 雞頭實 煮金櫻子作煎,雞頭實搗爛曬干,再治下篩,為丸服之。 【主治】白濁,精脫,腎虛夢遺。 【方論選萃】 明·吳昆:金櫻膏濡潤而味澀,故能滋少陰而固其滑泄;芡實粉枯澀而味甘,故能固精濁而防其滑泄。金櫻生于陸,芡實生于水,故 曰水陸二仙(《醫(yī)方考》)。 清·汪讱庵:此足少陰藥也。金櫻、芡實甘能益精,潤能滋陰,澀能止脫。一生于水,一生于山,故名水陸二仙丹(《醫(yī)方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