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穴療法能為患者打通血脈、疏通經(jīng)脈,從而治療疾病。該療法具有適應證廣、療效可靠、施治安全簡便等優(yōu)點,對中風偏癱、小兒腦癱、大腦挫傷后遺癥、面癱、腰頸腿痛等癥有較好的療效。對久病體弱者,也能起到保健強身的作用。
中風,現(xiàn)代醫(yī)學稱為腦血管意外、腦卒中,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其中腦出血、腦栓塞、腦血栓形成多有偏癱癥狀,如治療及時得當,偏癱肢體可逐漸恢復功能,相反,會留下后遺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風后偏癱患者的恢復往往比較緩慢,但并非無法醫(yī)治,只要堅持治療,方法得當,精心護理,刻苦鍛煉,持之以恒,就能使患者盡快康復。 點穴治療中風偏癱,是中醫(yī)治中風后遺癥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醫(yī)者以指代針,在患者體表相應的穴位或特定的刺激線上,運用指力,進行點、按、掐、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從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主要點穴手法有按法、點法。按法是用拇指指端或指腹,著力于體表某一穴位或部位用力下壓;點法是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間關節(jié)突出部位,著力按壓穴位或疼痛部位。通常點按并行,輔助手法有揉法、拿法等。揉法是用手掌根或指腹,著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腕部放松,做輕柔緩和的環(huán)轉運動,并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揉法常與點法結合使用,稱為點揉。拿法即捏而提起,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用力,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進行節(jié)律性的提捏。
如何在家中使用點穴手法治療中風偏癱呢?首先是合理選擇穴位。 上肢常選用的穴位有如下幾個:①肩骨禺 ;②曲池;③合谷;④內關。
下肢常選用的穴位有如下幾個:①環(huán)跳;②足三里;③陽陵泉;④昆侖;⑤委中;⑥承山。
在家中操作時,可按如下步驟進行:①在患肢用手掌心反復摩擦,至有熱感,然后以右手拇指指端點按患者兩側肩骨禺 、曲池、合谷、內關、足三里穴各一分鐘,要做到均勻有力。再以拇指指腹點揉兩側環(huán)跳、陽陵泉、昆侖、委中、承山穴各一分鐘。②可配合拿揉上、下肢,從上到下,反復三遍。③可配合肩、肘、腕、膝、踝關節(jié)的旋轉、屈伸活動,每個關節(jié)活動十次,幅度由小到大。每日操作一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本法有舒筋活絡、行氣活血、改善肢體功能的作用,堅持治療,多能獲得顯著效果。 |
|
來自: 夢中飛人 > 《治療中風偏癱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