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蒙大拿州的山牡蠣 蒙大拿州的海鮮?唔,不是啦。山牡蠣也叫小牛睪丸、炸牛蛋、牛仔魚子醬或者牛鞭,也就是油炸的公牛犢的睪丸。吃山牡蠣是西部牛仔的一種傳統(tǒng),他們會在春季的閹割季過后,把多余的牛睪丸吃掉以物盡其用。盡管吃第一個山牡蠣的時候需要你夠種(抱歉,這說法粗俗了點兒),但是,一旦嘗過了那種外酥里嫩的絕妙口感,你就會迫不及待地想再來一個(幸好都是成對賣的)。在蒙大拿州克林頓市(Clinton)可以盡情暢飲的年度盛會睪丸節(jié)(Testicle Festival)上,你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 要查看睪丸節(jié)的更多信息,可以登錄網(wǎng)站testyfesty.com。 2. 墨西哥,瓦哈卡州的蚱蜢 科學家稱,昆蟲可能會成為未來廉價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而在墨西哥南部的瓦哈卡州(Oaxaca),人們已經(jīng)走在了潮流的前面。在這里,蝗蟲,或者叫蚱蜢是一種常見且由來已久的酒吧小吃和煎玉米卷餡料。人們通常會在蚱蜢里加上鹽和干辣椒,然后烤制,令它們變得松脆可口,風味濃郁。事實上,如果你沒有發(fā)現(xiàn)那些小小的昆蟲腿和觸角,很可能會把這些酥脆的小東西當成爆米花。不過,可別輕易就把我們的話當真,你可以去瓦哈卡市(Oaxaca City)的華雷斯市場(Mercado Juarez)上找找裝滿了蚱蜢的籃子。 瓦哈卡市的華雷斯市場就位于Flores Magón和Calle 20 de Noviembre之間。 3. 菲律賓,毛鴨蛋 菲律賓的毛鴨蛋看著一般吃著香。因為看到幼小的、長著尚未完全成型的喙和翅芽的粉紅色鴨仔很可能會讓你喪失品嘗的興致??刹怀跃吞z憾了,要知道毛鴨蛋可是非常美味的。可以想象一下細嫩的大塊禽肉加炒蛋的味道,而且還帶著些許獨特卻令人回味的鴨肝味兒。毛鴨蛋通常是在街邊販賣,直接帶殼煮,并用鹽、香料和醋調味。吃的時候要先敲開蛋殼的頂端,把湯汁喝掉,然后再吃肉和蛋黃。 可以到馬尼拉(Manila)的街市上去找毛鴨蛋,那里常有推著輕便推車的小販出售這種美味。 4. 中國,香港的蛇羹 這道粵菜佳肴是香港正在迅速消失的工人階層街區(qū)之中的傳統(tǒng)美食,它的味道跟加了豆腐塊和蘑菇絲的、普通的酸辣湯差不多。但是里面的肉絲呢?那可不是雞肉。因為蛇羹有活血暖身的作用,所以通常只在冬季供應,而且只有少量的老式餐館會把活蛇養(yǎng)在餐廳的木頭箱子里。蛇王林(She Wong Lam)便是為數(shù)不多的、能夠提供這道美味的餐館之一,這家餐館坐落在香港愈發(fā)時尚的上環(huán)區(qū)(Sheung Wan)。在這里,你還能為蛇羹配上一杯用蛇泡制的藥酒。來干上一杯! 蛇王林位于香港島上環(huán)區(qū)禧利街(Hillier St)的13號。 5. 意大利,撒丁島的活蛆乳酪 對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看到爬滿了蟲子的食物只會想到應該趕緊把它扔進垃圾箱。但是在意大利的撒丁島上,對于當?shù)孛麨榛钋槔业囊环N奶酪,卻是蛆蟲越多越好--這種奶酪要用奶酪蠅的幼蟲來達到最好的發(fā)酵效果。這能讓它擁有極為濃郁的風味,就連味道最強烈的切達干酪(Cheddar)或是最刺激的藍奶酪也難以匹敵。 目前,因為歐盟衛(wèi)生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活蛆乳酪的法律地位受到了質疑??梢詥枂柸龆u上的干酪店有沒有這種乳酪。 6. 中國,東陽市的童子蛋 怪異的蛋制品可謂是中國菜里的一個有趣話題,有用生石灰和灰土燒制的“松花蛋”、茶葉蛋以及咸鴨蛋,不過其中最怪異的當屬東陽市的“童子蛋”--東陽是位于浙江省東部的一座擁有80萬人口的城市。這種蛋制品要浸泡在童子尿,即不滿10歲的小男孩的尿液里煮熟,吃的時候也得帶著強烈的氨氣味。當?shù)厝苏f這種蛋有著驚人的保健效果,比如預防中暑和促進血液循環(huán)。聽上去似乎尿也是好東西! 從上海乘火車前往東陽大約需要5個小時。 7.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堿魚 挪威移民把這道年代久遠的魚類菜肴帶到了美國中西部,沒想到它在那里發(fā)展得比在祖國還要普及。堿魚和明尼蘇達冬季里的挪威居民的皮膚一樣蒼白,這種白色的魚肉要在堿液里泡到變成近乎半透明的狀態(tài)。堿魚刺鼻的氣味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誤解,實際上,它的味道相當清淡。對食客來說,這種令人不安的膠質食物可謂是真正的挑戰(zhàn)。在明尼蘇達州數(shù)量眾多的路德教教堂之一,或是Sons of Norway的旅館里,都能在堿魚晚餐上吃到這種經(jīng)典的美味。 Lutfisk Lover's Lifeline(lutfiskloverslifeline.com)刊有美國中西部北部提供堿魚晚餐的地方的最新列表。 8. 澳大利亞的木蠹蛾幼蟲 和你的手掌一樣大的幼蟲會漏出黃色的黏液,味道還很像炒雞蛋?好吧,這可真讓我們好奇(多少也有點兒惡心)。自古以來,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一直在吃這種多汁的蟲子,以此來攝取蛋白質。這種幼蟲生長在地下,以正在腐爛的樹木的根部為食。按照傳統(tǒng),女人和孩子負責挖出這些肥美的、蠕動著的美味,而典型的吃法就是生食。你不太可能在悉尼的美食酒吧或者墨爾本的小餐館里的菜單上找到木蠹蛾幼蟲,要品嘗它們就得到澳大利亞的內陸來一次“叢林食物”之旅。 Boshack Outback是一處距離珀斯(Perth)約有90分鐘車程的農(nóng)場,可以提供澳大利亞內陸游,當然也包括品嘗木蠹蛾幼蟲(boshackoutback.com)。 9. 秘魯?shù)碾嗍?/span> 很多人都會深情地追憶自己的寵物豚鼠。它們非??蓯?,又毛茸茸的,總是喜歡不停地吃,還會蜷在雪松的刨花堆里打盹。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是豚鼠的故鄉(xiāng),不過,這種惹人喜愛的嚙齒類動物在這里卻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豚鼠在秘魯又被稱為cuy,有燒烤和油炸等多種吃法。食客們可以點豚鼠的前段或者后段,這跟點雞胸或者雞腿幾乎沒什么兩樣,豚鼠肉的味道和家禽非常相似。而且,就生態(tài)環(huán)境而言,吃豚鼠要比吃牛肉好得多,因為飼養(yǎng)豚鼠造成的碳排放量只是養(yǎng)牛的一小部分。 在秘魯城市庫斯科(Cusco),餐館Kusikuy(CalleSuecia 339)在克丘亞語中的意思就是“快樂的小豚鼠”。對于豚鼠來說當然沒那么快樂可言。 10. 新加坡的榴蓮 每當美食作家試圖描述這種廣受歡迎的東南亞“水果之王”時,一些與食物并不相稱的詞匯,比如“松節(jié)油”、“臭襪子”、“廁所”和“腐尸”,就會頻繁出現(xiàn),令人恐慌。榴蓮的大小猶如保齡球,上面長滿了鋸齒狀的綠色尖刺,看上去就像中世紀的武器,面目可憎。不過它的真正威力是氣味,因為實在太沖,所以新加坡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食用榴蓮。打開榴蓮的外殼后,可以剝出米黃色的果肉,然后你就能嘗到它甜美而奇特的味道了--這種味道幾乎介于香草布丁和洋蔥之間。這就是所謂的“后天養(yǎng)成的嗜好”。 很多新加坡本地人都認為巴西立(PasirRis)的Kong Lee HupKee Trading是該國頂尖的榴蓮攤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