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組1952年的教育海報,其教育理念讓當代教育者汗顏。 這八張1952年的海報,所討論的理性與健康的教育,在60年后的今天尚未成為常識。 關于生的問題 “媽媽,弟弟哪里來的?”“媽媽,我是哪里來的?”這時正好是性教育的機會,不可捏造故事欺騙兒童,可以用小貓、小狗、小雞的比喻解釋生育的事實。 關于死的問題 兒童對于死人會害怕。或者問到關于死亡的問題,你可以依照他的智能把事實告訴他。并可以比喻說:花草會死,小鳥也會死。死是生命的停止。 好奇心并非破壞 小孩并非有意破壞,只是想看看東西撕破后,是個什么樣?給他一種替代物,讓他去滿足好奇心。 妒忌與公平 媽媽抱弟弟,哥哥哭鬧著,要獨占,要求偏愛。爸爸同樣地喜歡弟弟妹妹,從來不偏心。你切瓜,要平均;切了后,我來分;大家公平,才不妒忌。 勇敢與恐懼 破皮出血不嚷痛,從小要有勇氣。不要讓他怕高或怕走狹板。不要讓他畏縮不勞動。不要讓他怕黑暗。 發(fā)展想象力 兒童富有想象力。有時虛構(gòu)故事。一個三四歲的兒童說:“我家有架大飛機。”他是在說謊嗎?并不是說謊。圖畫——可以表達他的想象力。積木——可以建設性的利用他的幻想。 同情愛護 嬰兒在母親的懷抱里,可獲得最寶貴的安全感。鼓勵小朋友喜愛動物,發(fā)揮同情心。滋養(yǎng)了正常的情緒。 情的發(fā)育——父母之愛 子女不可溺愛,也不可不愛。失去了愛,性情暴躁,體罰責罵,不是教育。適度的愛護,兒童身心健康,像花草得了雨水陽光一樣,欣欣向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