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美幼兒園 潘秋萍 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學會了嫉妒。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 —摘自《學習的革命》 建造教師的心靈支柱 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什么之中呢?我們該如何建造自己的心靈支柱呢? 教師應(yīng)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一、師德素養(yǎng) (一)振興學校,依靠教師;振興教師,依靠師德。 “教師是什么樣的人要比他教授什么更為重要”(卡爾·明格《教師新概念》)。只要教師的言行舉止有悖于師德規(guī)范的要求,必然使其職業(yè)尊嚴受威脅,受挑戰(zhàn)。正如古人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至今在我國著名百年學府堪稱中國教育事業(yè)“圣地”的北京師范大學的校園里,矗立著一塊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書寫的校訓碑,上面寫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八個大字既是對教師職業(yè)本質(zhì)的精確概括,又是對教師提出的最嚴格的要求。 (二)學會尊重和寬容學生 l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l 美國教育家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 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做真人”,首先應(yīng)當尊重和寬容學生。在現(xiàn)代教育中,個人是重要的,童年是重要的,童年生活與成人生活具有同樣的價值,教育應(yīng)該“尊重未成熟狀態(tài)”。 事例一: 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位外地來的年輕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來,年輕學子走上去說:“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應(yīng)了。那位年輕的學子就輕裝地去辦理各種入學手續(xù)。一個多小時以后回來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謝過,兩人走去。 幾日后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座的北京大學副校長季羨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在那一瞬間,這位年輕人的心里是一種怎樣的震撼。但在我們聽到這個故事之后,卻強烈地感覺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摘自《新聞與寫作》第6期,作者:白巖松) 事例二:你選擇對了嗎? 假設(shè)我們要從以下四個候選人中選擇一位來造福全世界,你會選哪位呢? [1]候選人A:*相信巫醫(yī)和占卜家 *有兩個情婦 *有多年的吸煙史,而且嗜酒。 [2]候選人B:*曾經(jīng)兩次被趕出辦公室; *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 *讀大學時曾經(jīng)吸食鴉片; *每晚都要喝一夸脫的白蘭地 。 [3] 候選人C:*曾是國家的戰(zhàn)斗英雄; *保持著素食習慣; *從不吸煙,只偶爾來點啤酒; *年輕時沒有做過什么違法的事。 [4] 侯選人D: *學校給他的評定不怎么好,在他念過書的學校檔案室里找到的舊記分冊,他的化學成績評為3分,而物理、代數(shù)和幾何成績也是3分; *早在中小學就善于利用女生的好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起與女生接吻; *在大學二年級時差一點被除名; *是一位摔跤運動的高手。 候選人A是富蘭克林·D·羅斯福;(美國總統(tǒng)) 候選人B是溫斯頓·丘吉爾;(英國首相) 候選人C叫做阿道夫·希特勒;(德國法西斯首領(lǐng),二戰(zhàn)挑起者) 侯選人D是普京.(俄羅斯總統(tǒng)) l 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這種平等的一個突出體現(xiàn)是學生應(yīng)受到老師尊重。教師要平等、公正地對待所有學生,尊重他們每一個人。 臺灣教育家高震東: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l 尊重學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傷其心靈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尤其要強調(diào)的是對后進學生的人格尊重問題,因為后進生一般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被人重視,成為有尊嚴的人。 (三)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 事例一: 有位幼兒園教師帶領(lǐng)一個班的小朋友去一個紀念場所參觀,進大門之前,她讓小朋友們排成一列,并規(guī)定“后面一個人要看著前面一個人的后腦勺”。結(jié)果,參觀完畢之后,有幾個小朋友回到家里,當家長問及他們參觀看到些什么時,都回答說是“前面一個人的后腦勺”——那位教師的本意當然并非如此,她只是擔心小朋友走失,便采取了這樣一種簡單的教育方法,而不去動腦筋費力氣,讓小朋友既參觀好,又不會走失;當然更談不上去鼓勵小朋友們主動探索,大膽提問,積極思考。 事例二: 一個孩子的母親,因孩子把她剛買回家的一塊金表當成新鮮玩具給擺弄壞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并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老師。不料,這位老師卻幽默地說:“恐怕一個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這個母親不解其意,老師給她分析說:“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表現(xiàn),你不該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小就有動手的機會。” “那我現(xiàn)在該怎么辦?”這位母親聽了老師的話,對自己的行為后悔不迭。 “補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師接著說:“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鐘表鋪,讓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這樣,鐘表鋪就成了課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學生,修表費就成了學費,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滿足。說不定,他還可以學會修理呢!”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半個世紀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師就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事例三: 在美國教育中,教師毫不吝嗇地給予學生大量的鼓勵,有的鼓勵甚至別出心裁。 一位小學校長很有幽默感,她向孩子宣布,如果全校孩子們能按照她的要求,在一個學年內(nèi)讀夠了25000本書,她就去吻一頭豬。于是,全校孩子欣喜若狂,拼命地讀,為的是看校長如何吻一頭豬。 當孩子們完成任務(wù)后,校長帶著孩子們來到公園,在孩子們的“吻豬”,“吻豬”的歡呼聲中真的吻了一頭豬。 做一個教師必須要永葆“童心”。如果你仔細地觀察一下孩子,他們說的和做的,無不具有“創(chuàng)造”的因素。教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沒有教師自身的思想解放,沒有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不斷地進取,哪來的創(chuàng)新教育,更談何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 二、人格素養(yǎng) 好教師人格魅力的十二種素質(zhì) (1)友善的態(tài)度:她的課堂有如一個大家庭,讓我感到溫暖。 (2)尊重課堂內(nèi)的每個人:教師不把學生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戲弄。老師應(yīng)對學生有禮貌。因為他們也是人,學生是我們教師的衣食父母。 (3)仁慈和寬容:“她裝作不知道我的愚蠢,但我感到了她對我的疼愛。” (4)耐性:教師絕不會放棄,直到學生能做到為止。 (5)興趣廣泛:“她常帶給我們課堂以外的觀點。”(博大精深,一桶水不夠了。) (6)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與其他人一樣會發(fā)脾氣,不過我從未見過。 (7)良好的儀表:“我立刻就喜歡他了。他走進來,把名字寫在黑板上,馬上開始講課。你能看得出他是熟悉教學工作的。他衣著整潔,事事都安排的有條不紊。她長得并不漂亮,但整節(jié)課瞧著她,我沒什么反感。她盡力使自己顯得自然。” (8)公正:她會給你應(yīng)該得到的,沒有絲毫偏差。“老師,只要您保持公正,您對我盡量嚴格。表面上即使我反對嚴格,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您嚴格。” (9)幽默感:“每天她會帶來少許歡樂,使課堂不致單調(diào)。” “他講課生動風趣,幽默活潑,聽他的課簡直是一種享受。” (10)對個人的關(guān)注:“她會幫助我去認識自己。”“老師只和好學生談話,難道他不知道我也正在努力嗎?” (11)坦率:“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有錯,她會說出來,并嘗試其它方法。” (12)有方法:“忽然間,我能順利完成我的作業(yè)了,我竟然沒有察覺這是因為她的指導。” 三、公正素養(yǎng) 公正: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chǔ) ,據(jù)調(diào)查顯示:“公正客觀”被視為理想教師最重要的品質(zhì)之一!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最不滿意教師憑個人好惡偏愛,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學生。 教師在公正對待學生上出現(xiàn)的誤區(qū) [1]對優(yōu)生的偏愛。對學習好的學生在教學上給予更多的關(guān)照,在學習上給予特別的輔導,而冷落其他學生; [2]對差生的偏見。有些教師對待“差生”用一種暈輪效應(yīng),即認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紀律、品德等各方面都是不好的,對差生有一種嚴重的歧視。 如何在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公正意識 [1]對學生的看法評價公正,避免個人感情色彩; [2]給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的發(fā)言機會; [3]不夸大差生的錯誤,不掩飾好生的錯誤; [4]不根據(jù)學習成績的好壞去處理學生做錯的事; [5] 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時,不急于下結(jié)論,不偏袒某一方。 四、溝通素養(yǎng) 1、為什么需要真誠交流溝通?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教師。家長是我們的客戶。我們關(guān)注全體學生,家長只關(guān)心自己孩子。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總會有過高要求。 溝通交流的誤區(qū) (1)利用家長。 (2)排斥家長。 (3)應(yīng)付家長。 (4) 教師一言堂。 (5)向家長推卸責任。 2、溝通的態(tài)度和技巧 (1)謙虛和藹。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與家長交往時,應(yīng)謙虛禮貌,營造和諧氣氛。對家長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2)尊重理解。不論家長年齡大小,地位卑尊文化高低,都尊重理解他們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的地位。 (3)一視同仁。對社會地位比較低、家庭有困難的家長要富有同情心;對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家長不要阿諛奉承,更不能利用他們?yōu)樽约褐\取私利。 (4)稱呼得體。要根據(jù)家長年齡、身份、職務(wù)等具體情況確定一個合適的稱呼;同時要記住家長的名字。 (5)語氣委婉。避免用命令、責備、的口吻與家長對話,應(yīng)用熱情、關(guān)心、委婉的語氣與家長平和對話。 (6)正確運用勢態(tài)語。與家長合作對話或家訪,教師要面帶微笑、手勢恰當、大方端莊、穿著得體等。 五、雙贏素養(yǎng) 社會的發(fā)展使人們之間的交往變得更加頻繁而深入,合作、互利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越來越顯示重要作用。 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一個人要想在自己的事業(yè)中取得成功,一定要廣結(jié)善緣,樂于助人,在幫助別人獲得成功的同時,自己也獲得成功——達到“雙贏”的功效! 辦公室里最不受歡迎的行為 1、拒絕幫助同事。這是最不能讓人接受的,特別是你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也不愿幫同事。 2、在辦公室比家里還懶。 3、只“進”不“出”。和同事一起出去,從來不掏腰包的人。 4、進出辦公室不互相告知。 六、終身發(fā)展素養(yǎng) 1、借助單位的教育與培訓,不失為繼續(xù)學習的良策,但主動積極的人更懂得如何把握機會自我教育。 2、自我教育的最佳方式:養(yǎng)成按時讀書的習慣。 3、寫作也是有效途徑:記下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借以理清思路,增進思考能力。 4、教師要走向終身發(fā)展,必須不斷地自我教育、自我更新,增強自己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 5、自古以來,身為一名合格教師,其首要一條就是具有深厚而廣博的學識。 支柱一:志遠 學會志遠,遠離浮躁,牽引自己不斷挖掘潛能。 支柱二:認真 學會認真,嚴謹務(wù)實,養(yǎng)成克盡職守,精益求精的習慣,學做真人,教人求真。 支柱三:合作 學會合作,雙贏共進,形成取長補短、相攜互助的和諧氛圍,共創(chuàng)美好前程。 支柱四:學習 學會學習,與時俱進,養(yǎng)成苦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
與大家共勉: 如果學生因你的存在而愉快、開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學生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經(jīng)失敗。 2013年8月 |
|
來自: 活出樣來 > 《專業(yè)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