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色財氣各不同
王吳軍
北宋神宗年間,蘇東坡在當(dāng)時的京城汴梁(今河南省的開封市)做官。
有一天,蘇東坡吃過早飯,信步來到了汴梁城內(nèi)的相國寺,相國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初名“建國寺”,后來被毀。唐朝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僧人慧云來到汴梁,說此處有靈氣,即募化款項(xiàng),購地建寺,動工時挖出了北齊建國寺的舊牌子,故仍名建國寺,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為了紀(jì)念他由相王即位當(dāng)皇帝,遂欽錫建國寺更名為“相國寺”,并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的匾額。北宋時期,汴梁的相國寺達(dá)到空前的鼎盛,轄64座禪、律院,占地540畝,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為國開堂”的皇家寺院,是當(dāng)時汴梁城里最大的寺院。
蘇東坡在汴梁的時候,喜歡到相國寺散步。這天他又來到相國寺。蘇東坡名聲很大,人們對他的才華很敬佩。蘇東坡一到相國寺,這里的僧人佛印和尚就熱情地款待蘇東坡。
佛印雖然出家為僧,但是不拘一格,喜歡喝酒,他在相國寺內(nèi)擺酒和蘇東坡對飲,兩個人談得暢快,喝得開心。
佛印和尚趁著酒意,揮毫題筆寫道:“酒色財氣四堵墻,人人都往墻里藏。誰能跳出墻垛外,不活百歲壽也長。”酒、色、財、氣指嗜酒、好色、貪財、逞氣,為人生四戒,南朝范曄在《后漢書》中寫道:“秉(楊秉)嘗從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痹鸟R致遠(yuǎn)在《黃粱夢》中寫道:“一夢中十八年,見了酒色財氣,人我是非,貪嗔癡愛,風(fēng)霜雨雪?!?/p>
當(dāng)時,蘇東坡看著佛印寫的這首別有情趣的酒色財氣詩,也高興地提筆寫道:“飲酒不醉最為高,見色不迷是英豪。世財不義切莫取,和氣忍讓氣自消。”
佛印和蘇東坡的這兩首詩都是寫酒、色、財、氣的,一問一答,妙趣橫生,充滿著人生的哲理,耐人尋味。
寫完,兩個人會心一笑,端起酒來一飲而盡,酣暢淋漓。
后來,宋神宗皇帝和王安石到相國寺游玩,看到墻上佛印和蘇東坡寫的那兩首和酒、色、財、氣有關(guān)的詩,感到很有意思,宋神宗要王安石也寫一首,王安石稍加思索,寫道:“世上無酒不成禮,人間無色路人稀,民為富財才發(fā)奮,國有朝氣方生機(jī)?!?/p>
王安石的這首詩每句的第四個字連起來是酒、色、財、氣四個字。不過,王安石把酒、色、財、氣與國民生計(jì)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宋神宗看完王安石的詩,也興致勃勃地寫了一首:“酒助禮樂社稷康,色有生靈方綱常,財足糧豐國家盛,氣凝大宋如朝陽?!?/p>
后來,民間酒、色、財、氣概括為:“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靜人稀,無財不成世界,無氣反被人欺?!?/p>
蘇東坡和佛印等人在相國寺里留下的關(guān)于酒、色、財、氣的詩,很值得回味。
其實(shí),酒、色、財是人在生活中的傳承和交往的必備品,離不開,而骨氣、氣概也是人的立身之本,也少不得。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一利就有一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足為奇。酒、色、財、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