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采白(1886-1940),名孔祁,字采白,號澹庵,45歲時因慕倪瓚,愿再生做倪瓚洗桐樹的書童,取號洗桐居士。出生于徽州歙縣的名門望族,少承家學(xué),拜叔父汪律本為師。五歲時即從黃賓虹書畫,師生情誼甚為深厚。清末兩江優(yōu)級師范國畫手工科畢業(yè),歷任大專學(xué)校教授,善山水、花卉,亦能西畫及制圖。其畫宗新安畫派,兼法宋元,擅青綠山水,落筆沉著,清新秀麗,與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干、潘玉良等畫壇宗師相友善。他富有民族氣節(jié),以高尚人品而著稱,當時很多文人都對他推崇備至。
















汪采白將新安畫派的水墨淋漓簡淡書寫發(fā)揮到了極致,也是新安畫派偉大的終結(jié)者。接受過兩江師范早期現(xiàn)代教育的汪采白,很早就以居士為標榜,居士是帶發(fā)修行的精神僧侶,就宗教歸屬而言,汪采白與黃賓虹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從精神氣質(zhì)上講,汪采白比黃賓虹更從本性上認同新安畫派。汪采白也是新安畫家中第一個使用照相機的人,在寫生作品中,黃山風景的局部取景就明顯受到攝影鏡頭框景法的影響,但正是汪采白個性中的宿命成分,使得他的山水畫更顯荒率靈動,與黃賓虹相比,汪采白才是新安畫派這個血統(tǒng)中真正意義上的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