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載自馬永存《中醫(yī)方歌》
[雜病證方歌括\寒證類] 厥證
證提綱〕四逆逆冷厥初成,其病多端 要辨明,按證立方皆有法,臨時(shí)施治 始能精。 當(dāng)歸四逆證 (方見傷寒)手足厥寒屬表時(shí), 脈微欲絕病彌危,當(dāng)歸四逆湯堪用, 內(nèi)外陽回妙法奇。 通脈四逆證 (方見傷寒)四肢逆冷力難支, 脈細(xì)旋驚欲絕時(shí),寒厥分明原屬里, 干姜附子草兼施。 四逆散證 (方見傷寒)病值陰陽順接難, 肢寒成厥未能安,熱多屬表須何藥, 四逆散投是妙丹。 白虎證 大承氣證 (二方均見傷寒)陽極陰生變異 常,四肢逆冷勢難當(dāng),須知里熱翻成 厥,白虎須同承氣湯。 半夏末方 (證附此名大厥)猝然暴死竟無 知,半夏研成細(xì)末宜,吹入鼻中旋得 嚏,厥回再擬藥方施。 還魂湯 (證附)身兼脈動辨分明,形卻 無知尸厥成。麻杏更同甘草用,還魂 法妙可回生。 蒲黃酒方 (證附)氣血相爭病漸深,名為 薄厥力難禁,方中黑豆宜先炒,再合 蒲黃用酒淋。 七氣湯 (證附)濃樸蘇苓半夏姜,湯名 七氣有專長,病因暴怒旋成厥,用此 回生法最良。 二術(shù)二陳湯 (證附)陳皮半夏共苓甘,二術(shù) 兼施法并參,竹瀝南星姜汁入,此方 治厥在攻痰。 平胃證 (方見吞酸)病因過飽卒然生, 此證原將食厥名,治法卻宜平胃散, 再加萊菔用尤精。 五苓散加減方 (證附)術(shù)澤二苓可并煎,再加 干葛合芩連,酒經(jīng)醉后翻成厥,用此 良方病立痊。 白薇湯 (證附)參草同煎合白薇,通經(jīng) 還要入當(dāng)歸,婦人氣血全成厥,用此 回生有轉(zhuǎn)機(jī)。 [雜病證方歌括\寒證類] 奔豚 豚提綱〕腎留宿積不消融,陰氣堅(jiān)凝 少腹中,一旦發(fā)時(shí)諸病作,咽喉七竅 火邪攻。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方證均見傷寒) 桂枝加桂湯 (方證均見傷寒) 奔豚證 奔豚盛作病危時(shí),氣上沖胸力不 支,腹痛頭疼還并作,往來寒熱有誰 奔豚湯 黃芩半夏李根皮,芍藥芎歸用最 宜,生葛姜甘須并入,奔豚盛作總能 [雜病證方歌括\寒證類] 疝氣 氣提綱〕疝氣發(fā)源在腎肝,睪丸腫大 是真寒,消除此證須何法,開郁扶陽 治不難。 烏頭桂枝加味湯 (證附)寒疝腹疼病甚危,四肢 逆冷不仁時(shí),烏頭桂芍姜甘棗,加入 吳萸澤瀉宜。 五苓散加味方 (證附五苓散見傷寒)病緣內(nèi)有 濕邪停,寒疝偏宜用五苓,再取木香 能利氣,小茴加入合金鈴。 外治法 洗用桂烏加味湯,囊消痛止法偏 良。雄黃礬石兼甘草,煮水濯來又一 蜘蛛散 (證附)結(jié)成狐疝病形危,上下 無常偏墜時(shí),桂可疏肝功甚速,蜘蛛 破郁用相宜。 [雜病證方歌括\寒證類] 霍亂 亂提綱〕食寒飲冷感風(fēng)寒,吐利交加 總不安,木氣失榮筋更轉(zhuǎn),溫脾暖腎 治何難。 五苓證 (方見傷寒)頭疼身痛力難支, 熱渴頻思飲水時(shí)。霍亂已成何藥治, 扶陽利濕五苓宜。 理中丸 (證附)霍亂寒多不飲時(shí),理中 丸用效神奇。參姜術(shù)草能溫補(bǔ),吐利 交加并可醫(yī)。 四逆證 (方見傷寒)吐逆適當(dāng)汗出時(shí), 惡寒發(fā)熱病彌危,四肢厥冷還拘急, 附子姜甘卻可醫(yī)。 茯苓四逆證 (方見傷寒)肢厥脈微吐泄時(shí), 腹中疼痛力難支,真陽已敗脾初陷, 湯用茯苓四逆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