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抓飯是一種營養(yǎng)十分豐富的食品,在維吾爾地區(qū)談起波羅常有人風趣地說:“波羅和烤肉都是男人的‘布尕孜’即養(yǎng)料”。久居新疆的漢人也深有感受地說:“抓飯是十全大補飯”。 抓飯,又叫波羅、羊肉抓飯、米禾曼艾斜(待客波羅),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著名的傳統風味小吃。 相傳在1000多年前,有個名叫阿布艾里·伊比西納的醫(yī)生,他晚年的時候體弱多病,身體每況愈下,吃了很多名貴的藥也無濟于事。后來他精心選用羊肉、黃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大米、鹽和水,并按一定程序搭配組合,用炒、煮、燜的烹調方法做成一種混合飯,色香味俱全,名日“波羅”,經常食用。 半月后,面色漸漸紅潤起來,眼睛也變得炯炯有神,不久身體就完全恢復了。他的友人和鄰居非常驚奇,不知他吃了什么靈丹妙藥。后來,他把這種“藥方”傳給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代代相傳,便成為如今這種維吾爾族人愛吃的美餐。 抓飯是一種營養(yǎng)十分豐富的食品,在維吾爾地區(qū)談起波羅常有人風趣地說:“波羅和烤肉都是男人的布尕孜(即養(yǎng)料)”。久居新疆的漢人也深有感受地說:“抓飯是十全大補飯”。 產地:烏魯木齊市 烹調方法:煮、燜 味型:咸鮮味、孜然香味 原料:大米1KG,胡蘿卜(黃色)12kg,孜然粉10g,清油1.5cm,羊肉(帶骨)7KG,元蔥250g,精鹽250g,煉羊油1KG。 制作工藝: 1.將大米淘凈,用水泡好,將羊肉切成大塊;將黃蘿卜去皮切成粗條;將元蔥切碎。 2.將鍋放火上,下清油燒熱,撇去浮沫,烹人少許鹽水,以去辣味,再加入煉羊油化開,放人元蔥略炸,將羊肉人鍋炒紅,再倒人黃蘿卜炒半熟,加鹽、孜然粉翻攪幾下,倒人清水7.5kg燜煮半小時左右,將泡好的大米從水中撈人鍋內,扒平,使肉、黃蘿卜在下面,蓋上鍋蓋,用小火煮25分鐘,將上面的生米倒翻一遍(只翻大米層,下同),用筷子扎些眼,再加蓋煮約10分鐘后,再翻一次,最后將夾生米翻到下面,加上蓋,煮到水盡時,將爐火壓低,在鍋蓋上用濕布蓋嚴,繼續(xù)燜約半小時,將羊肉撿出,黃蘿卜和米飯翻攪均勻盛盤,撿出的熟肉放在飯上即成。 風味特點:白里有黃,噴香油亮,米熟肉爛,咸淡適口,香味濃郁,養(yǎng)生佳品。 操作關鍵: 1.先將羊肉煮熟,再放人大米。 2.煮米、煮肉將水一次加足,湯濃味鮮。 3.煮米上下翻拌均勻,避免產生夾生米, 4.煮米水浸蓋鍋,用濕布封嚴燜30分鐘,鍋底將火壓住,沒有火苗上竄: 5.每500g米,大約出熟飯1280g。 繼承創(chuàng)新:用此法還可制成牛肉抓飯、葡萄干素抓飯,薄皮包子抓飯、酸奶子抓飯、雞肉木瓜抓飯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