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林語堂與邵洵美

 林下DoDo 2014-04-26

林語堂與邵洵美
  
王兆勝



  內容提要:林語堂與邵洵美雖然年齡相差很大,但關系卻非同尋常。一方面,林語堂的成功離不開邵洵美的合作與支持,另一方面他們又有著那么多相同相似處,并有大相經庭的差異。從林、邵二人的關系中,我們既可理解他們各自的性情、思想、感情、理想及其命運,又可看出他們對對方的看法,還可體會他們在對方眼中的形象。

  關鍵詞:林語堂 邵洵美 交往 趨同 異途


                        

  在林語堂成就偉業(yè)的過程中,有些人舉足輕重、不可或缺,其中,邵洵美就是較有代表性的一位。邵洵美,生于1906年,比林語堂少11歲,所以,當1923年林語堂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并在北京大學任教授時,邵洵美還只是一個17歲的青年。也是在這一年,邵洵美從上海南洋路礦學校畢業(yè),與盛佩玉訂婚,同時遠赴英國留學。不過,邵洵美雖然年紀輕輕,但他在20世紀的中國文壇、藝壇上卻非等閑之輩,可謂大名鼎鼎,如雷達灌耳!

  首先是因為出身名門的富貴子弟。邵洵美的曾祖父邵燦官至漕運總督,祖父邵友濂歷任道員署使俄欽差大臣、上海道、臺灣巡撫、湖南巡撫等職。不僅如此,邵洵美的母親是清朝郵傳大臣盛宣懷的女兒,伯母是清朝直隸總督并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女兒。還有,因過繼給伯父邵頤為子,這樣,邵洵美也就成了李鴻章的外孫了。另外,邵洵美還娶了李鴻章的孫女盛佩玉為妻,于是更是親上加親。有了這樣的家庭背景,其富貴可想而知。別的不說,僅妻子的嫁妝就有十萬銀元。

  其次是因為朋友遍及在下。有人這樣概括邵洵美的性情:“生性厚道,溫文爾雅,氣度寬大,慷慨豪放,健言談,喜結交,朋友遍南北。”1 別的不說,僅就朋友來說,邵家常常是高朋滿座。在英國留學期間,邵洵美與謝壽康、徐悲鴻、張道藩結為義蘭兄弟,回國后又與徐志摩結拜為兄弟。同時,邵洵美還與劉海粟、胡適、聞一多、章克標、郁達夫、梁實秋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因此,邵洵美有文壇“孟嘗君”的美譽。

  再次是因為瀟灑風流和才華橫溢,有“海上才子”之稱。邵洵美就如他的名字一樣,白凈而清秀的臉上,有一雙俊美的眼睛和高高挺拔的鼻子,格外不同凡俗,被人們稱為“希臘美男子”。更重要的是,年僅21歲的邵洵美即出版詩集《天堂與五月》,第二年又出版詩集《花一般的罪惡》,成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還有,邵洵美學過美術,辦過出版社和各種報刊,為文化傳播和建設做出較大的貢獻。

  林語堂與邵洵美具體在何時何地相識結交,我們很難確定,但說是在30年代初總不會錯誤。據(jù)邵洵美回憶,第一、二次他都已忘記,而第三次時間也記不清了,但地點卻是在銀行公會吃晚飯。有案可稽者是1932年的8月份,在邵洵美家的客廳里,林語堂、邵洵美等人在一起商磋如何創(chuàng)辦幽默刊物《論語》半月刊一事。當時,談話雖以林語堂和章克標為主角,但作為主人的邵洵美卻也是主腦之一,尤其在出版和發(fā)行方面還是非才大氣粗、極有人緣的邵洵美莫屬,因為最后確立了這樣的原則:林語堂任主編,負責編輯工作;邵洵美辦的時代書店負責出版發(fā)行。這樣,《論語》半月刊的創(chuàng)刊號于9月16日印出。

  1933年2月17日,英國作家蕭伯納來到上海,作為上海文化界的代表林語堂、邵洵美、洪琛等數(shù)百人來新關碼頭迎接。由于蕭伯納不喜歡別人采訪和迎送,所以他從別道下船上岸,而林語堂和邵洵美等人只有空等了近兩個小時,最后別人來通知說蕭伯納已經宋慶齡府上,林、邵等人才離開碼頭,直奔宋宅而來。為此,林語堂還寫了一篇《水乎水乎洋洋盈耳》的文章,既有記述,又有自我解嘲。而邵洵美則寫了《我也總算見過他了》一文,其中也充滿幽默。比如,邵洵美這樣說:“我二十分鐘里沒一忽不顯露蕭氏吝嗇的性格,他連一句話都不愿白費,但這二十句不到的話,卻是難得的珠玉?!痹诖舜危垆雷约禾湾X代表世界筆會上海分會請蕭伯納等人吃飯,花了數(shù)十大洋;他還送蕭伯納二件禮物,一是一盒泥制的京劇臉譜,一是古代繡衣。有趣的是,在蕭伯納與上海文化名人的合影留念中,在后來新聞媒體的報道中,卻沒有邵伯納,這倒是一件幽默的事情。相反,林語堂在與蕭伯納的交談與合影中卻大顯風光了。

  應該說,擔任《論語》主編以來,林語堂確實功不可沒。在他手上的《論語》就如同一個孩子一樣一天天成長起來,并且健康漂亮。這從它的大受歡迎和訂數(shù)的直線上升可得證明。當然,也正是因為有邵洵美老板的經濟和出版后盾,這個刊物的出版發(fā)行才能變成現(xiàn)實,也因此,林語堂的名氣越來越大??梢赃@樣說,通過《論語》,林語堂與邵洵美是各得其所:前者名氣大增;后者則大嫌其錢。

  刊物包辦之初,由于是同人同好,共創(chuàng)事業(yè),所以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不計較。林語堂也是如此,所以前十期刊物林語堂分文不取,是屬于義力勞動的。后來有了報酬,每月給林語堂編輯費100元??墒?,隨著刊物贏利和稿件越來越多,林語堂覺得編輯應該增加報酬了,而且也應該增加人手。這樣,他向邵洵美提出這一問題。對此,邵洵美沒有意見,同意林語堂提出的要求,給林語堂增加編輯費100元,增加陶亢德和林語堂三哥林憾廬為編輯。從這里可見邵洵美的大方寬厚和通情合理??墒?,書店經理章克標卻因此對林語堂非常反感。而章克標與邵洵美又非常好,這不可能不影響邵洵美。

  隨著刊物的影響越來越大,邵洵美有點要將《論語》收回來自己辦的意思,這令林語堂非常生氣。林語堂認為,刊物在他手上被發(fā)展成今天這個規(guī)模,而賺錢了,你邵洵美又要收回去,這真是豈有此理!晚年在《八十自敘》中,林語堂這樣說:“我在上海辦《論語》大賺其錢時,有一個印刷股東認為這個雜志應當歸他所有。我說:‘那么,由你辦吧。’我那位朋友接過過去。這份雜志不久就降格而成為滑稽笑話的性質,后來也就無疾而終?!? 這個“印刷股東”就是指邵洵美。在這里,林語堂未指其名,并說他是自己的朋友,足見二人關系并未破裂,更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林語堂對邵洵美的不滿與成見卻是明顯的。


  


  1936年8月林語堂出國后,邵洵美寫出了《你的朋友林語堂》3一文,發(fā)表在《論語》雜志上。為什么用“你的朋友”呢?因為在林語堂主編《論語》時有一個“我的話”專欄,即說自己的話而不說別人的話,這是刊物的宗旨;而到邵洵美主編《論語》時,這一宗旨有所改變,即改為“你的話”,因為這是一個“你也無話,我也無話”的時代。因之,邵洵美才有了這篇“你的朋友林語堂”這一稱呼,其實,“你的朋友”也就是“我的朋友”。所以在文中邵洵美有這樣的話:“林語堂是你的朋友,可也是我的朋友”。應該說,在這篇文章中,邵洵美對林語堂雖不無批評,但整體而言是充滿善意與友好的一篇文章,寫得幽默有趣,筆法誚皮,既顯示了邵洵美的才華與性情,又表明他對林語堂的印象和看法。由此可見,邵洵美看林語堂與林語堂看邵洵美的眼光是不一樣的。

  在這篇文章中,邵洵美首先說明林語堂的形象,包括身高、體重和衣著。他說:“林語堂是五尺四寸四分三厘高;一百二十二磅重?!薄八翘齑┝思厍嗫U紗大褂,臉上金絲眼鏡,嘴里雪茄煙,未說先笑,真是討人喜歡。”不管林語堂到底是不是如此,但在邵洵美的眼里,林語堂是一個瀟灑可愛的才子人物。其次贊賞林語堂的英文。他說:“語堂是一位牧師的兒子,他一出世就是個耶穌教徒,他英文的根底簡直是先天的?!痹俅问切蕾p林語堂意志堅定。最典型的例子是,林語堂雖相信耶穌,但不愿意做祈禱這樣繁瑣的冗事。有一次,妻子得了盲腸炎,需要手術。當時的林語堂擔心手術的成功,嘴唇都嚇白了。在手術前,信仰基督教的妻子向林語堂提出一個請求,那就是讓林語堂陪著自己禱告上帝,給她平安。此時,邵洵美這樣寫道:“你當時講到此時,就要我猜一猜語堂的回答,我說他當然跪下地去;可是你卻撲嗤一笑說,語堂么,他滿臉通紅,青筋暴漲,搖著手嚷道:‘這個我不來!這個我不來!’”林語堂的太太見此,不僅不生氣,反而說林語堂意志堅強,不肯受人利用。邵洵美同意林語堂意志堅定,但卻認為他也有上當受騙的時候。像瞞著太太花幾十塊錢買李香君像;像看到一個舞女舉止風流,有明妓之風,所以每周五晚上向太太扯謊,去與舞女做一次“名士風流”(此處林語堂并無過分之舉,所以邵洵美在此加上引號,筆者注),邵洵美以為這是林語堂受騙之時。邵洵美還說,西北風雜志利用林語堂鐘情于《浮生六記》,而將他的一封親筆信騙到手;袁中郎的鬼也利用林語堂醉生于《桃花扇》,而風云日上;簡又文也利用林語堂的出國,在《逸經》上發(fā)專號。最后佩服林語堂的幽默。邵洵美認為:“語堂的文章所以能幽默,那全是因為他生活的嚴肅。一個人立腳穩(wěn)了,方好放大膽子走邪路,這話是至理。油頭小子開口是輕薄,正人君子的笑聲才有咀嚼的滋味。所以英國人有幽默天稟,法國人可就生成一副滑稽的骨干?!边@既是在探討林語堂幽默的來源,又肯定林語堂的為人和生活作風。

  邵洵美還有一段評價林語堂的話,他說:“你說林語堂這個人,看上去意志堅強,可是也情感豐富,為了交際應酬,雖似一錢如命,可是為了名士美人,卻也千金如土;他有美國人的商業(yè)頭腦,卻偏愛提倡英國人的幽默風度。他寫起英文中文,雖然頃刻而千言萬語;可是說來說去,也不過始終是‘如此’,‘那個’。”善于幽默的邵洵美在此不乏對林語堂的“幽默”,但也有對林語堂的“微辭”,至少對他的“一錢如命”是不以為然的。關于這一點,如果同“揮金如土”的邵洵美相比,林語堂對錢的重視更為明顯。

  我們不容易看到林語堂對邵洵美文章人品的直接評價,但說林語堂對邵洵美親近友善,尤其在他們共事的三十年代,那是毫無問題的。據(jù)林語堂次女林太乙說:“那時的文人,徘徊在中西文化之間,尤其是到過英國留學回來的人。其中有幾個美男子,身穿山東綢長袍,底下是西裝褲,英國皮鞋,頭發(fā)梳得光溜溜,纖白的手指上戴著玉指環(huán),口含用象牙煙嘴托著的埃及香煙,一時講英語,一時講國語。邵洵美、姚克、吳經熊都屬于這類瀟灑出群的文人。洵美走起路來像老生在戲臺上跨步,我們在他背后學他,有一次爸爸叫妹妹學他走路給他看,但邵洵美并不欣賞?!?
這里,將邵洵美的衣著、長相、風采、走路神態(tài)以及他與林語堂彼此關系之無間,都形象地描繪出來。從中也顯示出林語堂的天真無邪和赤子之心。


  


  如果將林語堂與邵洵美放在一起比較,他們最明顯的相同相似處有這樣幾點:

  一是二人都瀟灑風神。林語堂風度翩翩,在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中是出了名的;而邵洵美被稱為“希臘美男子”,如果在20世紀中國作家中選“美”,林語堂與邵洵美肯定在當選之列。而且,他們二人之美都是帶有女性氣質的,是具有溫情、英俊、和平與瀟灑氣質的男子漢形象,也即是說屬于“外圓內方”、“柔中帶剛”和“綿里裹鐵”那種男子類型。另外他們都在歐美留過洋,喝過真正的西方圣水,都充滿紳士風范,這種氣質只可意會難能言傳的。

  二是二人都喜愛幽默。關于此點,林語堂當不須贅言,而只談一下邵洵美。僅從上文談到的《你的朋友林語堂》即可見邵洵美的幽默筆調,那種亦莊亦諧的神來之筆很見透力。在《流行癥》一文中,邵洵美有這樣的話:“近年舉國人士都感到說話困難,大有‘悔不生為沒嘴人’之嘆。其實愛罪的乃是耳朵,因為一只嘴的功用,除了說話,尚可以吃飯,喝酒,飲茶,接吻……不像耳朵,雖然有些人有了音樂的訓練,除了聽人說話可以有其他享受,但是平常人都只懂得一種功用。所以‘不準嘴說話,倒是耳朵遭殃’?,F(xiàn)在流行癥毛病出在耳朵里,未始不是去訓練人‘裝聾’的一種征兆?!? 在《酸葡萄》一文章里,邵洵美還說:“在官員的就職宣言里,我們時常可以看見‘兄弟才淺力薄’,在文學作品里,也時常有‘作者對于批評是外行’那種謙虛話;我恨不得捉住了他們的領圈說,‘你才淺力薄,那么,不必上臺獻丑,’‘你是外行,那么,不必來胡鬧,’再把他們一拳一腳的踢出去?!?邵洵美的幽默讓我們想起林語堂《母豬渡河》中的幽默:某官僚坐汽車到運動會上做演講,提倡多活動多鍛煉身體;某官僚一面在床上抽大煙,一面提倡衛(wèi)生運動;某文人一面編發(fā)小品文,一面又力斥小品文之非。于此,林語堂稱這是母豬的智慧,即總是未將自己算進去矣!7 可見,邵洵美的文章與林語堂一樣都有“會心的微笑”,只是前者比后者更多纏繞,而少平實內在。

  三是二人都討厭做官,愛好文學藝術,愿意做個自由人。邵洵美出身名門顯宦之家,如果想做官簡直易于反掌,但他卻甘于從事文學、文化和出版事業(yè),一生樂此不疲。林語堂也是這樣,除了短期為官并嘗盡了苦頭外,一生為自由身的書生,著書立說,教書育人。晚年在《八十自敘》中,林語堂還說過:“他(自稱,這是林語堂使用的獨特筆法,筆者注)認為中國理想的流浪漢才是最有身分的人,這種極端的個人主義者,才是獨裁的暴君最可怕的敵人?!? “我喜歡革命,但永遠不喜歡革命家?!? 也正因此,二人多有對政治尤其對所謂的官僚的批評。

  除此外,二人都是心地善良,為人正直,多愁善感,富有捷才。二人都有愛國心,在抗日時期都做出較大的貢獻。二人在文化思想上都有保守的一面。如在對待“妾”的態(tài)度上,都充滿好感。林語堂雖一生未曾納妾,但卻不僅沒有直接反對“妾制度”,反而多有贊賞。如對蘇東坡的妾朝云、《浮生六記》中陳蕓自愿為丈夫納妾等,林語堂表現(xiàn)出由衷的欣賞。他也曾肯定納妾的意義:“中國的納妾制度實際上代替了西方的離婚制?!薄罢菑倪@個意義上講,納妾制度可以被認為多少有些道理?!?0 邵洵美雖是納妾制度的反對者,但卻在實際生活中公然有妻有妾,他的妾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作家項美麗;另一個是陳英梅。11從此方面說,林語堂與邵洵美都有些中國文人士大夫的特性。

  林語堂與邵洵美更多的是不同點,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有著不同的出身:林語堂出身貧家,而邵洵美出生名門。這就決定他們二人有著不同的發(fā)展方向、道路、性情和結局。比如,林語堂比邵洵美有著更強烈的奮斗精神,因為他沒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所以他成果累累,著作等身。林語堂一生對自己要求相當嚴格,他雖然不能與自己的真愛結為伴侶,不得不與自己不愛的廖翠鳳結合,但他卻在天長地久中與妻子增進感情,結為伉儷;即使中有感情逸出,也“懸崖勒馬”,主動割斷情絲。在這一點上,邵洵美遠遠不能與林語堂比肩,他不僅難以達到林語堂的意志與成就,自己的生活也比較隨意,亦妻亦妾的生活畢竟為他的人生投上了陰影與束縛。還有,邵洵美曾受其父親影響染上鴉片癮,并由此也感染了項美麗,好在一年后他戒掉了。12 林語堂的煙斗和煙癖是有名的,但他卻從未染指鴉片,雖然贊美過吸鴉片之聲。如他在《秋天的況味》中說:“鴉片吾不知,然看見人在煙燈上燒,聽那微微嗶剝的聲音,也覺得有一種詩意?!?3
看來,做為貧家子的林語堂自律甚嚴的。

  當然,在對家鄉(xiāng)山水的熱愛,在悲劇精神,在詩意的人生觀,在拙樸憨直的性格,在大氣磅礴的才情,在基督教等文化的深刻影響,在文采的斐然,在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在創(chuàng)造性人格等方面,邵洵美都不能望林語堂向背的。當然,在對金錢的慷慨和朋友遍及天下等方面,林語堂又不能與邵洵美比美。不過邵洵美也太不懂得生活,有時到了狂花亂擲的程度。有研究者說:“在京時,有次孩子想吃上海糖果、糕點,他就派人專程到滬采購,一買就是幾百元。他如此濫花錢,焉得不窮?”14 解放初期的幾百元是什么概念?如果從這里看,邵洵美說林語堂“一錢如命”,又是值得考慮的。在如此花錢如流水的邵洵美眼里,窮家出身的林語堂如何能與他比“闊氣”和“大方”?

  邵洵美長了一張富貴的馬臉,比林語堂的圓臉更多了一些干練與聰敏,但卻遠遠沒有林語堂的福壽。而二人的一生遭際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林語堂得享高年,死后名聲日隆,為世界所矚目;而邵洵美自五十年代后時運不濟,開始走下坡路,其速度快得驚人!晚年他還坐過牢,身染重病,居無定所,貧寒交加,如一片深秋的枯葉在風中飄蕩。比如,他沒有地方住,只得寓身兒子小美那間十多平米的房間,而這間房子也非兒子所有,而是兒媳婦家的。此時,兒子已與妻子離婚,因為沒有去處,所以只得呆在原妻的這間房子中,因為原妻已重新結婚,原岳父母也沒有逼他離開。這樣邵洵美只得委屈兒子來與他同住。這就是出身名宦,當年被譽為文壇“孟嘗君”的邵洵美的悲慘命運。

  1968年5月5日,邵洵美在氣喘不止的情況下,死于肺原性心臟病,年僅62歲,比林語堂少活了20年。林語堂喪儀隆重,而邵洵美則極為簡約,身后蕭條寂寞。

  注釋:

  1林淇:《邵洵美傳??邵洵美年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 《林語堂自傳》,河北人民民出版社,1994年,第88頁。

  3 以下引文都出自子通編《林語堂評說七十年》,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

  4 林太乙:《林家次女》,西苑出版社,1997年,第52-53頁。

  5 《論語》1936年4月10日第86期。

  6 《論語》1936年3月1日第83期。

  7 《人間世》1934年6月5日第5期。

  8 《林語堂自傳》,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1頁。

  9 《論語》1933年12月16日第31期。

  10 《中國人》,郝志東、沈益洪譯,學林出版社,2001年,第168-169頁。

  11參見林淇《邵洵美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6頁;《章克標文集》下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第330頁。

  12參見林淇《邵洵美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8頁。

  13 《申報??自由談》1933年12月15日。

  14林淇《邵洵美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40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